全军出击:从小山村到百万雄师
作者:贰苟 | 分类:军事 | 字数:53.7万
本书由华夏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一七三章 祭奠
正月底,守在敬龙城协助整体发展的余良,终于等来了发现硝石矿的消息。
还好派出的是有采矿经验的人员,他们按照余良的描述,仔细回想自己所见过的矿石,几经周折,才找到了一处硝石矿。
要是没有他们,这茫茫大地,不知道要多花多久的时间,才能找到这处矿石地点。
得到消息后,余良马不停蹄地赶往矿山。
硝石矿的位置在敬龙城范围内的一处洞穴,洞穴的墙壁上,密密麻麻的,全是余良所描述的矿石。
余良心中的一块大石终于落了下来。
发现了这处洞穴,虽然矿石的数量并不多,但比起拿着箩筐四处收集的要多几百倍。
“召集人员,开出合适的工钱,立马进行开采!”
余良下达了开采的命令,他自己则带走几块矿石原石回到兵工厂,找来几名协助人员,进行提纯工作。
具体是怎么个提纯法,余良从未上手尝试过。
在他前世所学的知识中,有一些军事类的书籍,记载过怎么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生产和获取一些重要的物资。
硝石矿提纯,他还有一些印象!
经过破碎、研磨、溶解、结晶等工艺步骤,每一个步骤他失败了再尝试,尝试了再失败,一次又一次。
整整耗费了五天的时间,才得到一部分能用的,提纯过的硝石。
成功了!
接下来,就是按照成功的这个步骤,再反复的进行尝试,把纯度提高。
全程和他制造火药时一样,他每一个步骤要达成的目的,都详细的讲述给了身边的人。
现在,他身边的人,都是他绝对信任的人。
传授他们这些方法和原理,是余良想培养一批专业人员,好应对以后必将到来的,大规模生产!
不对这个技术进行垄断,这个技术才能成长。
说不定跟在他身边的这些人,有一个对这件事情很有兴趣。离开余良后,自我研究,不断革新,以后很有可能琢磨出更好、更快、更节约成本的办法?
工业不就是这样进步的吗?
矿石一车车地运回到临水村。
临水村经过重建后,分成了两个村落,一个村落是被张扒皮烧掉的,现在没有住人的老村落,一个村落是后期修建的新村落。
借着被烧掉的老房子作为硝石提纯的生产基地,陈壮牛、胡刚这种绝对拥护革命军工作的、以及这几天一直跟在余良身边帮忙学习的人员,由他们进行带队,硝石提纯工作正式开展。
从这以后,一桶又一桶的硝石,运到兵工厂,开始制造火药。
之所以没有把硝石提纯的生产基地与兵工厂合在一起,是因为兵工厂的保密程度太高,但矿石运输是一个明面上的工作,无法掩人耳目。
只能单独把硝石的这一部分独立出来。
同样,这样也能保证,一处地点被发现,不至于所有的秘密都被一锅端掉。
余良这面一切都在正常的在发展,统筹新兵训练的余田,也完成了第一阶段的训练。
所有的,近三千名的新兵,经过近一个月的队列训练,完全的换了一个面容。
他们有了最早的那批革命军的影子,站如松、坐如钟、一板一眼,皆能展示出一个良好的形象。
而在新兵们转入下一个阶段前,迎来了一个特殊的时刻。
缅怀烈士活动以及立功受奖表彰大会。
这是余良就近段时间,各项工作,都在按部就班、没有什么意外的情形下,决定的。
余良早就想抽个时间举行这两件事情。
正好抽新兵们厌倦枯燥训练,即将转入下一个阶段训练的节骨眼,举办这两件事情。
这比给他们上十节政治教育课,都要管用!
二月初五,一大早,敬龙城的居民们就听见震天的口号声。
他们全都被惊醒,虽平静了几天,可并没有让他们觉得远离了战争,听见声音的第一瞬间,就是紧张地朝着外面的街道看去。
是又要打仗了吗?
直到他们看见的是一队队整齐的队伍,正沿着街道跑出西城门,往天水村方向赶去时,才松了一口气。
还好不是打仗!
随即,他们好奇这些战士们,这是去干吗呢?
一些没有什么事情的人,跟随在大部队的最后面,带着看热闹的心情,去一探究竟。
看热闹嘛,只要日子过得过去,是大多数人成本最低的消遣方法。
战士们出了西城门,来到双峰垭口,过了双峰垭口再往前走,到达天水村、石园村、临水村三个村子的岔路口。
在岔路口的边上,原来是一片几块田大小的平地。
此时,这处平地上,立了一块巨大的石碑,碑文铭刻着‘革命军烈士陵园’几个大字。
石碑后面,是新修的二十二座坟头!
每当有战士牺牲,林平安及当时的副思导员,都会和牺牲的革命军战士家属商议,得到家属同意后,把烈士们安葬在了这个位置!
二十二座新坟前,各自都有墓碑,墓碑上雕刻着烈士的名字,牺牲年龄,事迹等生前的简介。
战士们整齐地站在石碑前。
这是第一次开展祭奠烈士活动,所以流程比较简单。
由余田主持着,宣讲了各个烈士的姓名事迹,阐述了对烈士家属后续会获得什么照顾,随后再敬献花圈,扫清坟前杂物。
最后,所有的战士低头默哀,三鞠躬!
气氛一直很压抑,这场祭奠活动,给在场的几类人都留下了不同的感觉。
一是,烈士的家属们,他们的后续生活得到了保障,哪怕对于自己家属的离开,还有很多的悲伤,但基于革命军对他们家属以及牺牲家人的重视程度,让他们反倒有些自豪的情绪。
‘儿子,好样的!我看见了你的战友们,知道你干了一件伟大的事情!’
第二类人,是到场的新兵们。
这些牺牲烈士的精神,在这一次祭奠活动中,激励了他们刚刚厌倦的内心,最初的那股子热血,在这一刻回来了!
第三类人,就是看热闹的居民了。
“对死人的态度就能看出他们对活人的态度。”
“说得对!这样的军队,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