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四合院前传,轧钢厂风云

作者:尝道 | 分类:都市 | 字数:77.3万

第49章 挨家送礼

书名:四合院前传,轧钢厂风云 作者:尝道 字数:2943 更新时间:2024-11-16 11:45:26

回到大房家里,易中海两口子好好睡了一觉。

下午三点钟才起床。

两口子先在村里逛了逛,小时候留下回忆的地方,均留下了两人的足迹。

等回到大房的时候,两位老爷子已经在杏树下下棋了。

看到易中海夫妇,招手叫道:“海子,你来跟你三爷爷下几盘,看看你的水平怎么样。”

“我是年龄大了,精力不济,休息一下。”

“嘿嘿,老大,不服老不行吧。”三爷爷抽了一口烟袋,得意的说道。

“嘿,你比我小近十岁,等你到我这年龄,你没准还不如我呢”,大爷爷回头讽刺道。

两个老头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的吵吵着,跟小孩一样。

易中海正要劝说,旁边坐着挺着肚子的侄媳妇阻止了易中海的行为。

“海子叔,别管二位太爷,老小,老小,两位太爷经常这样,连大夫都说吵吵对老人身体好。”

易中海听了苦笑不已,又不能打断,只好看着头顶的杏子树,青的,红的,黄的,都不少。

易中海慢慢的咂吧了一下嘴,嘴里泛起了不少口水。

大爷爷终究是身体不济,“不跟你吵了,海子,很久没吃过乡里的杏子了吧。”

“摘些熟了的尝尝,我们俩老爷子也尝两个,你侄媳妇怀着孩子,也老想吃点酸的,给她摘一把微黄,带着硬一点的杏子就行了。”

“那个酸爽,吃着不面,让她乱说。”大爷爷气鼓鼓的吩咐道。

侄媳妇娇笑着,“太爷,不带你这样的,您二位吵吵对身体有好处,吵累了就停下了,何必跟我一般见识。”

“那硬杏子,看着是黄了,可是面还泛青,孕妇都受不了那个酸味儿的。”

“您老消消气,我准给您生一个白白胖胖的重重孙子,也好让您五世同堂呢。”

三爷爷听了,又是一顿呛,“看看,还是侄孙媳妇会说话,你呀,越老越小气。”

大爷爷只好气鼓鼓的,不理三爷爷,对着易中海侄媳妇说道,“行,你个丫头长本事了,不过挺会说话,原谅你了。”

“海子,摘杏子吧。”

易中海开心的笑了,“两位爷爷,您可不知道啊,自打去了北平城,就没再吃过杏子,确实馋了,您等着啊。”

说罢,出溜一下就窜到杏子树上。

易中海趴在树上摘了一个杏子,塞进嘴里,一边回味无穷的嚼着,一边感叹自己爬树的本事还没丢啊。

易中海在上面上面摘杏子,李兰找了一个竹篓递上去。

那种竹篓能装六七斤,上面还有一个带子,可以绑在腰上,无论是下田种地下种子用,还是上树摘水果,春芽之类都很方便。

不一会儿,就摘了满满一篓子。

大爷爷看了以后,嘱咐道:“少吃点,吃十几个解解馋就行了,老话说的好,桃饱杏伤人,梅子树下抬丧人。”

“这桃儿啊,多吃没事,好消化,杏子消化慢,吃多了伤胃,梅子更不能多吃,性寒,吃了容易消化不良,有寒病的吃多了梅子会发病。”

“这是老经验,你们小年轻多注意一下。”

“特别是小珍,你个丫头怀孕,要少吃多餐,杏子一天最多吃十个。”

几个小辈听了之后,点头应下,易中海让李兰把杏子提屋里去,然后洗一盘,几个人就在树下边吃边聊。

“中海,晚上让你你大伯,带着你去其他几支长辈家里去一趟,然后带着你把你家当时下葬帮忙的家庭再去一趟,就差不多了。”

“立碑的事,等过两天麦子都收回来了,再弄。”

“到时候在我家请人吃个饭,摆上两桌,就开始。”

“动迁,起坟,看日子我来就行,给你选个好日子。”

“到时候,趁农闲,坟墓好好规整一下,坟头起好点,免得时间长了荒凉了,找不到。”

易中海听了之后,也觉得很周到,“行,我听大爷爷的,明天我们去兰子娘家一趟,后天回来,跟大家一起去田里,帮忙把麦子收回来。”

大爷爷拿了一个杏子塞嘴里,“行,你看着办吧,兰子娘家那边是该去一趟,十几年了回去看看尽下孝心。”

“晚上送礼之后,让你大伯把其他几支的老兄弟也请过来,晚上好好喝一杯,都没几年好活的了,正好趁你回来,大家聚一聚。”

“我们这支各房每家来一个男人,凑两桌,把你修坟的事说一下。”

“提前透个风,让各房帮衬一把。”

易中海点头,“行,我记下了。”

又转头对李兰说:“兰子,你去村上酒馆的再买上三十斤酒来,到杂货铺买五包大英回来(大英是现在青岛最流行的香烟,还没改名,军管会刚接手)。”

“一会儿,让小珍带你去厨房,先准备做饭,小珍一个人还在怀孕,做这么多的饭菜不方便。”

又转头对大爷爷说道:“大爷爷,青菜您这地里现成的,酒肉我们出钱买,住您家,平时吃饭不跟您客气,请客时候我掏钱您看行吧。”

“行,咋不行,我到无所谓,就是怕家里小辈有意见,你能掏钱也挺好,免得有矛盾。”

“就这么安排吧,我们这支各房哪家没有几十亩地?”

“虽然没你们家以前多,可打的粮食不少的,这又是丰收季,不缺吃的。”

“唉,也就是你们六房的破败了,要不你们家算是村里大户。”

“赵家,宋家地是不少,可都在主房几个地主头上,不像我们易家,地都分给各支各房了。”

易中海他们这边聊着,李兰出去没多久就把酒和烟买回来了。

侄媳妇起身准备带着李兰进厨房准备晚饭,易中海起身又掏了四万块钱,递给侄媳妇。

侄媳妇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只好看着大爷爷。

易中海又转头跟大爷爷说:“这算晚上肉钱吧,十斤应该够了,您家人口多,别闹误会,青菜地里自己的无所谓,肉的钱该给还得给,我可不想跟跟各位叔伯兄弟们闹不愉快。”

大爷爷点了点头对侄媳妇说:“珍子,收下吧,应该的,别推辞,晚上你跟家里你伯娘婶子们说一下,免得闹误会。”

等李兰他们走了,易中海一边吃杏子,一边接过大爷爷的位子开始跟三爷爷下棋。

眼瞅着天快黑了。

村里浩浩荡荡的进来一群男男女女,每个人肩上都挑着一担麦子朝自家走去,连小孩都挑上一小担。

等各回各家后,易中海也把礼物用背篓装好,跟着大伯一家一家的上门送礼。

首先到的是繁字这一支,这一支路上大伯介绍的说,本来是易家长房,后来落败了,现在“繁”字这支还有四房,比不上其他三支。

其中二房的还出了伪军的,也有参加秃党的,为了振兴“繁”字这一支,简直是疾病乱投医,现在红党坐天下,他们又要被批斗。

到了“繁”字这支居住地,请了这支老爷子易青山,尽管字辈不一样,易中海还得喊爷爷。

像易中海他们“茂”字这支,大爷爷,三爷爷分别叫易兼良,易兼贤,易中海叔伯们则是“守”字辈。

送完“繁”字这支长辈礼物之后,又分别前往“昌”、“盛”二支,这俩支也各剩下一位爷爷辈的了,分别是易家梁,易传宗。

之后就是给各位在亲人下葬时帮忙的家庭了送礼了。当时帮忙的大部分都是易中海他们“茂”字这支的,基本各房去一趟就完成了,剩下两家还是易中海同学家里,都姓赵。

送完一圈礼,通知完各支长辈和“茂”字各房晚上来大爷爷家吃饭,回到大爷爷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说实话,大伯六十三了,尽管还能下地种田,可是白天忙一天,晚上又陪着易中海跑遍全村送礼,也是累的够呛。

要不是要帮忙上门介绍,也不用这么折腾,毕竟易中海离家太久,不少家庭已经都不熟了,不请一个德高望重的长辈带着,好说不好听啊。

晚上大爷爷家一群大男人喝酒划拳,拉家常,三十斤酒喝的正好,要不是明天大家还要下地干活,五十斤酒都是轻轻松松的,山东大汉能喝酒可不是开玩笑的。

酒后大爷爷把易中海要修坟的事跟大伙儿说了,大家纷纷表示到时候帮忙,然后各回各家睡觉,趁酒劲儿睡觉,等天亮又是元气满满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