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四合院前传,轧钢厂风云

作者:尝道 | 分类:都市 | 字数:77.3万

第173章 家书

书名:四合院前传,轧钢厂风云 作者:尝道 字数:2425 更新时间:2024-11-16 11:45:26

顶着风雪,易中海慢慢的回到了家。

刚在火炉边坐下,李兰就端了一杯茶过来,“中海,快趁热喝,挪火暖和。”

“这天气也是怪,你刚出门就开始下雪。”

易中海接过茶杯,美美的喝了一口,然后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咂摸着嘴,做出一副享受状。

这边李兰看着易中海的表情也笑了起来,“对了,你今天去厂里改稿怎么样?还顺利么?”

易中海看着李兰,有些得意的笑了起来,“怎么会不顺利,真当我的高中文凭是白来的啊?”

“马书记只是加了一句话,剩下的都没有改,我只需要背下来就行了。”

老太太在旁边看着他们两口子在那嘚瑟,笑的眼睛都眯起来了。

就在他们一行三人正说笑的热闹时候,中院儿来了一个邮差,站在院子里喊着,“易中海在不在?易中海,有你的信。”

听到邮差的喊声,屋里安静了下来。

尤其是李兰和易中海,脸上都挂上了惊讶和疑惑。

不过李兰还是扶着易中海出门取信了。

“邮递员同志,信从哪里来的?”

邮递员开着两口子,微笑着说道:“从青岛来的,你们签收一下。”

说着就从邮包里拿出了一封信,递给易中海。

“同志,你们把家里的购粮证出示一下,我需要检验一下,看看是不是本人,这是我们的规定。”

易中海只好拄着拐杖在原地站着,李兰回家找到购粮证,就迅速的出来,然后把购粮证递给邮递员同志。

邮递员简单的翻了一下,然后点了点头,“行,没问题,那我就先走了。”

易中海连忙拉了一下邮差,“同志,进屋喝杯水吧,暖和暖和,这外面下雪呢。”

邮递员那张被冻得通红的脸上挂上了一丝微笑,“同志,谢谢你,真不用。”

“这还有好些没送呢,万一一会儿下大了,路上就不好走了。”

“你们的信送到了,别人还在等呢,我吓走了。”

邮递员说完,大步流星的朝前院儿走去。

易中海夫妇看了一会儿邮递员的背影,才转身回到堂屋。

刚坐下,李兰就催着易中海拆信,“中海,快拆。”

“这封信是从青岛寄过来的,那就说明是老家寄过来的,十月中旬我们给家里寄信,一直没有收到回信,我现在还好奇呢。”

“没想到拖了两个多月终于收到了。”

易中海一边拆信,一边对李兰说道:“兰子,现在这寄信啊,肯定没有我们人快,比方说从青岛寄信到北京,那是要在青岛的邮局压一段时间,等有批量的信了,才会把信搬上火车,然后沿途还要在济南进行分拣,汇合整个山东进北京的信,一次性发过来。”

“不会单独为了一封信直接送过来的。”

“光这个路程中就得耽误一个月左右。”

“咱们寄信回去也是这个流程,都要等的。”

“你看这信封上,十几个邮戳,有青岛的,有济南的,还有沿途大站邮局的,还有我们北京邮局的,东城邮局的,光这些你就知道中间要转多少次手了。”

\"要是大舅哥他们再拖一下,那就更慢。\"

易中海刚说完,信也拆完了。

然后易中海低下头,逐字逐句的看着。

过了一会儿易中海又扬起手中的信,对李兰说:“你看吧,我就说信在路上慢,大舅哥在心里写的是十一月二十号收到的信。”

“然后他又找了二哥、还有弟弟妹妹们,都在里面写了回信,光这就要折腾几天。”

说完易中海就把信递给了李兰,顺便还回忆着信里说的事。

过了几分钟,等李兰看完了信,然后带着点哭腔,“中海,我二哥说了,让我们不要买地。”

“说我们本来工人的身份挺好的,而且现在全国各地都停止了土地交易,就算买了政府也不会备案。”

“政府对所有的土地都要进行土改的。”

“这里面的风险太大,要是实在想种地,就在咱们北京要土改的时候,找个机会落户京城周边乡下。”

“反正现在买地划不来,土改的时候是会分地的。”

“现在买地,会让那些大地主逃过审判。”

这事易中海刚看过了,也随着李兰的诉说,慢慢的点头。

这时候老太太插话了,“哎,也幸好我们家没地了,不然到时候批斗的还有我,你说这咋就不能好好过日子呢?”

老太太说着还用拐杖敲了敲地面。

易中海和李兰对视了一眼,最后易中海扭头看着老太太,“干娘,不是不想过好日子,而是为了过好日子才土改的。”

“您以前家里的地多,应该知道那些大地主是什么德行。”

“高利贷、逼良为娼、使手段弄走别人的地,那是司空见惯的事,咱们红党是工农的队伍,自然要向着工农啊。”

老太太没好气的瞪了易中海一眼,“我知道。”

说着又一只手指着易中海,“你个皮小子上了几天党课长进了啊,这些话一套一套的来。”

哎……这也是因果报应吧,如果那些地主不是那么过分,不是那么贪得无厌,逼得人活不下去,也不会这样。“

”算了,这跟我有什么关系。“

”你们小两口继续吧。“

易中海跟李兰互相对视了一眼。

这时候李兰又看着其他的弟弟妹妹们附在信封里,给他们两口子写的问候,也不由得落下泪来。

从信里可以看出弟弟妹妹们过得都还不错。

大哥当了乡党委书记,二哥在城里的工厂当副厂长,也是彻底的稳定了下来。

二妹前段时间回过家,也在青岛军管会工作,剩下的三弟进城当工人了,四弟从军了。

小妹还在明年要上大学,娘的身子慢慢好了起来,李家一大家子都在变好。

娘还说看我们信里,京城的粮价高,又给我们寄了50斤的面粉,100斤的玉米面,还有一百斤的干海鱼,这些都在后面。

同时还要李兰好好的养伤、治病,早点给易中海生一个孩子。

这些亲人们的字里行间里,都透漏着浓浓的关心,让李兰怎么都止不住泪水。

易中海也感慨不已,十几年下来,早就过成了孤家寡人,没有亲朋,这突然回老家一趟,跟岳家联系上了,到底是亲戚,那些关心事做不了假的。

易中海想了想,然后轻声对李兰说,“兰子,咱们等包裹收到之后,给岳母和大舅哥他们写一封回信吧。”

“到时候汇100万块钱回去,再寄点别的特产,今年过年我们是没法回去了,就当成年礼吧。”

“唯一可惜的是,等岳母他们收到,就已经是年后了,哎……”

李兰听着易中海的话,擦了一下泪水,然后放下信纸,轻声的说道:“行,中海,到时候你安排吧。”

“我去做中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