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古代看我怎么生活
作者:紫楪绽息 | 分类:古言 | 字数:55.1万
本书由华夏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1章 一袋黄豆
天蒙蒙亮,清欢就与三叔出门了。这不是清欢醒来最早的清晨,但绝对是她起的最早的一天。
裹了裹临出门时,奶奶递过来的青襟外衣。与三叔东拉西扯的闲聊。太阳一边升起,一边追逐着叔侄两人的运动轨迹。
交谈中清欢知道三叔为什么对泡菜这事儿表现的这么急迫。
按往常,三叔最迟今天早饭后就要准备回府城主家了。一路步行,差不多晚饭时赶上饭点儿。今天要晚点走了,只要赶上县里去府城的马车就行。
一路行来,清欢也有了朦朦的打算。
一大早,杂货店老板李文强见到昨天打听豆价的周自信来了,心里高兴的赶忙过来招呼。他那一袋子黄豆能不能脱手,还是砸在手里,就看此人了。
清欢在三叔准备开口时阻了他一下,拉着他看其他物件。上赶子不是买卖的道理,清欢还是知道的。
清欢与三叔对店里的东西评头论足了一番。也对这里的农产品情况有了初步判断。
“你还打算要那黄豆吗?”老板李文强实在耐不住了,赶在三叔面前,巴巴的询问。
见三叔看向清欢,老板明白过来,这半大瘦小子才是关键。
“哦,我们能先看看吗?”清欢平稳的问,表现出与年纪不符的成熟。
“可以可以。这边来…”明白清欢的重要性,李老板一点也不怠慢。
“老板,你这黄豆恐怕不是去年打收的吧,不知道陈了几年?”清欢在袋子里翻了几下,看了看黄豆的成色,又抓起一把仔细瞧了瞧,让黄豆零零落落的从指缝滑下。
“这,那,我是前年冬天收进来的。你看…”李老板没想到连黄豆新陈也能看的出来,更不敢小看,同时对这袋黄豆的脱手有了几分信心。眼前的年轻人至少是了解黄豆的。
“可惜了,陈豆出芽率不高。”出芽率高不高清欢不清楚,但黄豆至少是前年秋天收获的。
“那,那,你还要吗?”老板不明白什么是出芽率,那句“可惜与不高”让他明白人家对他的黄豆并不满意。这让他起的一点小苗头瞬间又熄了。
“要一点也倒不是不行,就是,唉…”清欢装作为难的样子。
“你看,我这袋黄豆收进来的时候也就比上等米便宜点,八文钱一斤。我再赔点,一斤六文钱行不行!”
“六文钱嘛…老板,这黄豆放不好容易生虫,你是怎么处理的。”
这一问戳到李老板的肺管子了。
“呵呵呵…嗨,我每年都会晒两次,不会让它生虫的。”去年夏天,突然看到口袋底部有虫子,倒出来一看,生了虫的黄豆差不多有三五斤…还好发现的早。唉,都是血泪的教训啊!
“黄豆是陈年的,发芽用,效果肯定没新出的好。若是…我只能买点试一下……但如果,这一袋都要的话,李老板最低能开什么价?”
“要是你一袋包圆了…五文钱一斤,你看怎么样?我每斤要折进好几文了。”李老板可怜巴巴的模样。
“嗯,我全都要的话,这个价!”李老板的眼睛里看到的是清欢伸出的四根手指头:“这些黄豆在李老板手中也就这样了。你要是觉得亏,我就买些糙米吧,那个管饱。”
“这个价那也太亏了,我这一袋黄豆别说赚一点了,都赔进一大半了。”加上生了虫的…唉哟喂!
“我也怕买回去不得用,老板要是觉得亏,我也不强人所难…”觉得价钱低你就不卖了?前世砍价的心理战,常买衣服的女性多少都会些。
“算了,算了。反正都是个亏,也不在乎多亏一些了,就这个价吧。当我交个朋友,以后可要多照顾一下我的生意…”老板没等清欢说下去,就摆了摆手。
这袋黄豆再放自己手里,亏的更多,重要的是,快两年了,也就来了清欢这一个识货的,下次再碰到还不知道什么时候。一次脱了手,也去了一块心病不是。
在清欢看黄豆时,来了一个老者,看老板与顾客在谈生意,就默默的站在一边没打扰。等到两方谈妥了,才凑过来笑着恭喜老板:
“老李,我说吧,早晚会等到识货的人。哈哈哈…”
“你个臭不要脸的,要不是你说吃了肚子涨,放臭屁,我能…”老板话出口,感觉不对,倏然住了嘴。看着清欢讪讪笑着。
清欢明白他的顾忌,心里好笑。
“那不是不懂,才来问你的嘛,谁让你死鸭子嘴硬死不承认的…哈哈哈”不等李老板回话就转头对清欢说道:“小友看上去是有见识的哈,这个是能吃的吧。”
“昂,是能吃…我想试种下,可惜不是新打收的…”清欢不想撒谎,也不想多说。看这两人相爱相杀的,谁知道什么情况。
“老板,秤一下吧。”
秤好这一大半袋子,有82斤,老板大手一挥,去零按整,80斤,因为现在的麻袋是粗麻绳编制的。清欢心里吐槽,这么厚的袋子也要三斤重吧,这是小事啦,不能太过计较。
但清欢掂了掂黄豆,感觉不对劲,以前常帮母亲卖小麦,玉米。一般一百斤一袋。时间长了,就有了手感,百斤内还是能估算个差不多的。
清欢凑上去看大磅秤,看了好久的秤星才明白过来:“半斤八两”的出处就在这里啊这秤是16进制的,也就是一斤16两。
不知道这一斤是600克,还是有多一些。
这80斤,以清欢的手感,按前世斤两应该要多不少,差不小一百斤。
那感觉,就像偷吃到腥味的猫一样,贼拉愉快!
清欢记得历朝历代每斤的重量不一,秦汉时一斤是256克,最操蛋的是汉朝有段时期,每市斤的重量才222克左右,以后虽经几番浮动,当国力昌盛后,每斤也会增重。唐宋时一市斤640克。明清时一斤600克。最重的是隋朝,一斤有668克多点。
直到民国结束,历朝历代的“斤”统统是16两,而不是华国人熟悉的一斤10两。
清欢转悠着观察店里:小麦每斤5文钱,小米8~9文,粳米9~10文。一般的米4~7文。绿豆4~6文不等,高粱 每市斤4文,豌豆与小麦价钱差不多…
清欢要了十斤小麦,6斤中等米,为了省点钱,清耍了点小心机,那卖6文钱一斤的中等米,好说歹说在又要了十斤盐的份上,硬是每斤压下一文,30文成交。60文盐钱加上80斤黄豆320文,十斤小麦50文,总共460文钱。
李老板店里有加工服务,加了十文钱帮忙把小麦和米还有一部分黄豆给磨成面。
另外,买东西都是自带家什。黄豆袋子人家送了。面袋子,米袋子,人家是不送的,想到家里都是用陶缸盛米面。但面袋子早晚用到,买了!三条二十斤容量的面袋子,十文钱。
这杂七杂八下来一百多斤呢,两人也没法子弄回家啊。李老板去了“心头一患”,再加上另外买的量也大,小赚了一笔。心里很高兴,就说自己有辆独轮车,但明天店里要用,给订米面的人家送货上门。
清欢一听:得,正好,今天三叔还得回来县城,巧了!
东西暂时放在李老板那,三叔带着清欢去了瓷器店洪老板那,打算认认路。到了后,清欢看着一部分瓷器很精美不敢靠近。心里害怕啊,这放在前世,哪一件不是几W起头的。别说前世,就当下,弄坏一件,自家就得放血。
再说她对这些精美的摆设没研究。除了知道贵,真心不觉有什么。
观赏价值?就是黄金做的尿壸,它的作用也是盛尿的。什么价值,自己是欣赏不来。
原本打算不再买什么,等看到一堆半人高陶缸,想到来一趟不容易,这是必备物件,又是大物件。幸亏有李老板的独轮车,加上三叔免费的劳动力。清欢心想,还等什么呢?
不买则已,一买就两。一个五十文,两个九十文。得,又省了十文。
出了瓷器店,又来到车马行,问清下午从县城到府城最晚的一趟车下午申时初,也就是3点。与车夫约好,要是晚了一时半刻,在不耽误天黑到达府城的前题下,就稍微等他一小会儿。
回去取车的路上,叔侄两个找了个避风,人少的拐角,从褡裢里拿出窝窝头,一人一个的冷啃。
昨天可能是中午吃过了饭,晚上没舍得多吃。一人吃了一个窝头,就敞开肚子把粥喝了个干净。剩下的三个,今早奶奶全塞到褡裢里了。
吃好来到李老板的店里,两人讨了碗水喝了,推着小独轮来到洪老板的店,重新装车,捆绑结实,开始了回家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