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古代看我怎么生活
作者:紫楪绽息 | 分类:古言 | 字数:55.1万
本书由华夏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64章 试错的成本并不高
“二弟!三弟!你们秦大哥劳心费劲给弄来了府城学院的测试名额,还有拜师的事……你们怎么想?”
“大哥,我想去青云学院试试。”清泉坚定说道。青云学院啊,每个河东省学子的向往之地。
“是的大哥,去试试呗。成了,意外之喜。不成,又没什么损失。”青松倒是想的明白。
其实对清欢来说,更看好拜名师之事。学院好进,名师难得。
怕就怕,万一拜师不成,两兄弟得受一下打击,毕竟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嗯,就当人生路上的一个挫折,磨炼磨炼心志。
“那拜师的事呢?”
“能拜师最好了,可人家凭什么相中我们哥俩?”名师是给秦大哥的面子,不好推拒,才说要看看再说吧。
“大哥,你看我们俩长得象铜钱,还是象银子?”青松听清泉话意就明白了。
“你俩要是长得像铜银、像银子,早就拿了去换蒸饼吃。”清欢没好气的嗔道。
“大哥,我们兄弟俩能识字读书就知足了。还能去青云学院识字…这都不敢想呢!”能够识字,在以前真是不敢想的,去府城都是做梦了。拜师?…
“出息!就这么点眼界?”清欢恨铁不成钢,逮住挨的近些的青松就来了一记耳朵360度旋转。
“唉唉唉,疼疼疼!又不是我说的,干嘛拧我耳朵!二哥,救命啊!奶奶!…”
“告诉我你们的真实想法,到底想不想成为名师的弟子!”清欢严肃认真的问道。
“想!”清泉就一个字。
“怎么会不想!你说过啊,做人要有自知之明!”青松话音刚落,看清欢又想要打他,扭身往屋外跑。
清欢追到屋外,两人在院子里你赶我跑的打圈圈。惹的明珠、月照欢叫着凑热闹。大人们也一副下雨天闲着也是闲着,搬板凳、喝茶、看热闹!
终于败在了明珠给清欢找来的一根杨木棍下,青松气喘吁吁的一边对清欢投降,一边对拦着自己的月照和明珠道:“三哥,算白疼,你俩这,白眼狼了…”
“去,青云学院,你就,有把握了?…”清欢也喘着粗气,平顺了一下才道:“刚刚谁说的,不成也没什么损失?转眼就大言不惭跟我提什么自知之明?”
“敢情你的自知之明还得分个三六九等啊!你是有自知之明,还是知难而退!”
“…有机会就要抓住机会。别人没机会还得创造机会呢,现在机会摆在你们面前,你们就是这样的态度?”
网络时代,最流行的一句话:有机会一定要试一试,试错的成本并不高,错过了,成本更高
“怕失败而不行动的人,是最愚蠢的,知不知道!”清欢给两兄弟一人一杆子屁股。
“记住了,大哥!”
统一了意见后,清欢琢磨:怎么做才能让把握大一些?
识字作文需要积累训练,画画是一步一步来的。唯有书法是练习的过程。
前世养病期间,清欢喜清静,除了必要的买菜,煎药等活动本能,大部分窝在家里听音乐,练毛笔字打发时间。
隶书,楷书,行书都练过,最爱的就是隶书《张迁碑》,已有六七分火候。王羲之的《兰亭序》与怀素的《论书贴》反而消遣时才动动笔。
心境的关系吗?富于变化的兰亭序她力弱,气不继写不来。怀素的狂草讲究奔放流畅,一气呵成。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她驾驭不了。
其实隶书是最容易入门。
让清泉,青松各写了一张毛笔字。两人的毛笔字才强强入门,只能算工整,但清泉的毛笔字用墨厚重。青松的毛笔字姿态新颖。两人各有所长。
清欢让两人保持自己的这些特点,在此基础上看看能不能形成属于各自的独特风格。
毛笔字才打了一些基础,想要创新真是有很大的难度。
但书法一旦形成习惯字体,又很难打破藩篱束缚,一时脱出不出来。
清欢就赌两人书法的造化了。能形成具有自己风格的字体最好,最多东施效颦,吸取教训,重新来过。
大不了不以书法投南溪之其所好。
此时的毛笔笔划近似华国的篆体。笔划粗细均匀接近方形,结构工整。在此基础上,各名家有各自的个人风格,有的刚健雄浑,有的恣肆生动,有整齐端正,有的错落参差。
清欢让秦仲殊和宋敏慈给写了几大张毛笔字,再把郑澜轩写的信拿出来让两个人每天观摩,临写。
别看清欢只擅长隶书,对书法的点评还是没问题的。这得益于前世互联网的信息共享,哪个名师大家的书法是搜不出来的?!
书法不一定写的好,但起码的眼界还是有的。
楷书,行书,草书,清欢都略懂一些,但她不能跨的太大,她擅长隶书,但写字时,结合前身的字体,尽量靠篆体上靠,就当自己重新练习书法。
清欢给兄弟俩的建议是在篆体的基础上,尽量保持自己的字体风格,可以临摹别人的杰作,没必要死搬硬套。
以自己名字为例,清欢用楷书,行书,草书各写了一遍,她厚着脸皮说自己没事时琢磨的,就会写自己的名字,让兄弟俩个看着借鉴一二。
并给两兄弟以王羲之买鹅的故事,改编为书法大家新创一体书法,另成一派的人,会从鸟儿展翅腾飞,鹅儿划水游泳等许多动作领悟到轨迹的美韵,并广采众长,从而让自己的字风体势,自成一家。
每天中午抽空给兄弟两个指点一下,晚饭后再点评一番。每一天把兄弟俩写的字一一排列比较,哪些地方有长进,哪些地方要改进。再从中挑出最好的字和最差的字,进行优势和劣势分析。还挑出其中一个字里仅一个笔划用笔有特点,或字形结构有风格的字让兄弟们揣摩巩固。每三天再进行一次比较…
秦仲殊与宋敏慈也会讲解自己练书法的心得:这一笔要怎么运笔,这里为什么要收一下。这笔要侧锋出去,这笔先点再提……
开始的时候,往往一笔一划,要示范好几次,两个人才能领悟其要领。领悟后就能举一反三。悟性不错!
家人忙着杀高粱时,两人在琢磨手中的毛笔字。
妹妹们在厨房忙活时,看着袅袅的青烟,两人脑海里毛笔字的笔划走势随着烟?而蜿蜒。
太阳当空,晾晒时,高粱头抛撒出去,散落在地,犹如笔划重墨浓点…
甚至明珠走路时腰肢轻盈的扭转,月照活泼的一圈圈打转的轨迹,父亲干活时强劲的肢体动作。奶奶犹如游龙戏水般穿针引线时的灵活。
长兄洗漱完,水从盆中抛出的弧度,水落地时的形迹……
都在两兄弟眼中变成了笔划走势,笔顺力度…
人在某件事上专心致志,热情执着的时候,往往从生活的点滴里都能找到灵感。
两兄弟由开始想以书法走捷径从而努力变为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沉浸其中,专注练习。
家里不足二亩地的高粱,全指望两个主劳力加奶奶半个劳力。为了兄弟两人,奶奶决定任何事都不用孩子们操心。
还说:这才两亩地,以前七亩地都干得过来。现在要说忙不过来、说累就太矫情的。
奶奶与她的两个儿子,觉得啥事都比不上拜师这件事重要。
除了专注练毛笔的兄弟两人,剩下三人就是做好后勤保障的同时再抽空去田地里帮忙。
对清欢来说,去地里帮帮忙却成了休息换脑的…机会
兄弟俩也不会整天都泡在练习书法上,清欢每天抽出一段时间给他们讲讲察举制与考举制(现在还不能称之为科举制)的利弊。
以及改革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还有民众的深远意义。
这些问题不要求两人精通,只粗浅了解一下,大概知道社会制度与发展进程。
因为这些还不是两人这个年龄和所处的阶层能够触及到的。
经过二十天的急训,两人的毛笔字虽稚嫩,却也已初具雏形。在以篆入体的基础上保留了各自的书写技巧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