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当代说三国
作者:本侯在此 | 分类:历史 | 字数:62.8万
本书由华夏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413章 三国归晋
这时,吴国丁奉、陆抗都已经去世。
吴主孙皓更是飞扬跋扈,越来越过分。
晋益州刺史王濬上奏请求尽快伐吴。
杜预也上表请战。
司马炎终于下定决心去伐吴。
任命镇南大将军杜预为大都督,带兵十万出江陵;镇东大将军琅琊王司马伷出涂中;安东大将军王浑出横江;建威将军王戎出武昌;平南将军胡奋出夏口:各引兵五万,都听从杜预调用。
又派遣龙骧将军王濬、广武将军唐彬,沿江东进,一共发起水陆兵马二十多万,战船几万艘。
又派冠军将军杨济屯兵襄阳,节制各路人马。
孙皓得知后,大惊失色,赶紧召集丞相张悌、司徒何植、司空滕循开会。
张悌进谏,让车骑将军伍延为都督,进兵江陵,迎敌杜预;骠骑将军孙歆进兵,迎拒夏口等地军马。自请为军师,带领左将军沈莹、右将军诸葛靓,共计十万人马,出兵牛渚,负责接应。
孙皓听从了张悌的建议,命令即刻出发。
中常侍岑昏找到孙皓,出了个主意,说,我们可以打造一百多条连环索,长度可以有几百丈,每个铁环重二三十斤,在沿江要紧的地方横向拦截。再造几万铁锥,长要有一丈多,放在水中。一旦晋船乘风而来,碰到铁锥必破,届时,他们怎么可能还能渡江?
孙皓觉得这个主意不错,马上部署了下去。
可以说,杜预自从出兵江陵之后,部署得当,士气高昂,所向披靡,迅速攻占了江陵,直达广州,武昌也顺势而降。
杜预军威大振,开始筹划进攻建业。
龙骧将军王濬率水兵顺流直下,得知东吴造了铁索,沿江横截;又安装了铁锥。
王濬哈哈大笑,建造了几十艘大筏,上面扎了草人,全部披甲执杖,放在船板四周,顺水放下。
这样一来,大筏被暗锥刺中后,全部被提走。
筏上又安装了很大的火炬,遇到铁索,就一直燃烧,直到烧断。
就这样,王濬的两路水兵,所到之处,攻无不克。
东吴丞相张悌命令左将军沈莹、右将军诸葛靓,迎战晋兵。
其实他们都知道,晋兵势大,取胜不易。
诸葛靓甚至建议干脆主动撤退吧。
张悌老泪纵横,说,东吴的命运即将终结,我们大家都看得出来。但是如果国难之日,没有一个人死于国难,岂不是耻辱。
张悌和沈莹挥兵抵敌,晋兵一拥而上包围了起来。
张悌和沈莹奋力搏战,死在乱军之中,吴兵四散败走。
晋兵很快攻克了牛渚,长驱直入吴境。
王濬水陆并进,风雷鼓动,吴人望旗而降。
孙皓大惊失色。
臣子们纷纷说,北方兵马越来越近,江南军民不战而降,怎么办才好呢?
孙皓问,为什么不战啊?
大家纷纷说,今天的结果,都是因为岑昏献的一个混蛋计策,陛下应该杀了他。
孙皓还想保岑昏。
大家等不及了,直接一齐拥进宫中,一刀一刀割了岑昏。
陶濬主动请缨,带着二万兵马去迎战。
前将军张象,也带着水兵前去迎敌。
两人的兵船正在前进,忽然起了西北风,吴兵的旗帜,全部被吹倒,兵卒四散奔走,只有张象带着几十个军士等待晋军。
晋将王濬,扬帆而行,过三山,擂鼓前进,遇到了吴将张象。
张象带着人马直接投降了,还帮助王濬叫开了石头城的城门。
王濬顺利进入石头城。
孙皓这时才开始害怕,准备自刎。
中书令胡冲、光禄勋薛莹劝谏说,陛下为什么不效仿安乐公刘禅呢?
孙皓想想也是,好死不如赖活着,于是率领文武百官,到王濬的军前投降。
于是东吴四州,四十三郡,三百一十三县,户口五十二万三千,官吏三万二千,兵二十三万,男女老幼二百三十万,米谷二百八十万斛,舟船五千余艘,后宫五千余人,全部归了大晋。
东吴亡了。
从此三国全部归了晋帝司马炎,实现了大一统。
这就是所谓的“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吧。
后来,后汉皇帝刘禅死于晋泰始七年,也就是公元271年;魏主曹奂死于太安元年,也就是公元302年;吴主孙皓死于太康四年,也即是公元283年。
全部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