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廉官赵南星传奇

作者:雪中飞鸿 | 分类:历史 | 字数:39.3万

第132章 严格京察

书名:廉官赵南星传奇 作者:雪中飞鸿 字数:2060 更新时间:2024-11-16 13:35:14

“你还客气什么?只要来到吏部,咱们就是同僚,凡事多商议、沟通。有你

和宪成这几员大将在身边,我就放心了。”孙珑诚心诚意地说。

大家说笑了一阵,便分头忙去了。孙珑把考功司的事务向南星做了详细的交待后,拿出一个需尽快安排职务的官员名单,又将需要补充的十几个位置出示给他,让他同宪成二人商议,争取早日拿出一个安排方案。

南星来到考功司公堂,与本司的官员们见了面,了解了一下情况,就让大家各司其职,继续工作。

六十南星仔细看着这份需急选官员名单,忽然明白了孙尚书的用意。尽管南星在吏部小有名气,但对他的实际情况,孙尚书还了解不多,让他安排一批官员填补空缺职位,既可了解他的实际工作能力,又可考察他的为人处事。可谓一举两得,南星不禁对孙珑升起一丝好感和敬意。

接下来,他对拟定安排职位的官员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对照档案材料和历史、资料记载的政绩,然后到三科六部调查、核实,并随时找顾宪成商议,还征求了一些大臣的意见。为设计好这个方案,南星常常熬到深夜。

2 0天后,南星将一份内容翔实、理由充分的安排方案呈送给孙珑。

孙珑接过来一看,眼睛顿时一亮:嘿,那方案是有理有据,令人信服。根据各人的特长和才能,安排得恰如其分,公正无私。

孙珑看完,不禁拍案叫绝!

手下有这样优秀的官员充当左膀右臂,还愁干不好这个尚书!他踌躇满志,心中一股壮志豪情喷涌而出。别看年近六甸,他发誓要干出点名堂来!

万历皇帝深居内宫,日日与嫔妃、近侍吃酒作乐,早把政事抛在脑后。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很令人担心的局面:言路蔽塞,朝政废弛,缺少一个强有力的权力中心,大臣们分成若干个派别,勾心斗角、明枪暗箭,冲突日益激烈起来。

由于皇上不上朝、不阅看奏章,政绩卓着的官员得不到表彰、提拔,而胡作非为、尸位素餐的冗员得不到及时裁撤,好恶无人裁定,大臣们经常为一己私利,争树党羽,互相恶意攻击,党派之争日趋尖锐。各自拉帮结派,势同水火。

虽然派别杂乱,但主要是两派:一派对神宗的旨意是委屈顺从,当皇上要干一些不正当的事时,迫于舆论压力,也稍加劝阻,但极不得力,最后向神宗妥协投降。这一派掌握的权力很大,其中邪派人物相当多,称为邪派。神宗皇帝显然倾向于这一派。

另一派是忠诚正直,自负气节敢于直谏着称的那帮官员们。他们看到朝政日益腐败、政治危机日益加深,忧心忡忡,强烈要求改良,思想比较进步。虽也有投机分子混迹其中,但大多数还是正直的,故称为正直派。

邪派在这场尖锐的斗争中占据主导地位,而正直派占次要地位。正直派同邪派进行了长期较量,历史上称为“东林党议”。

自万历2 2年沈一贯入阁以后,纠集同籍者结为“浙党”。后又联合“齐党”、“楚党”(均以地域划分),专门与“东林党”为敌。

说起来,“东林党”的起源是自然形成的。当年,顾宪成被罢官后在故乡“东林书院”讲学,同志者纷纷响应,经常聚集在一起,研习学问,议论国家大事,渐成气候,后来势力越来越大。其领袖人物有顾宪成、赵南星、邹元标、叶向高等人,故称“东林党”。

其后的几十年中,“东林党”与邪派官吏针锋相对,互相攻击,斗争十分激烈——这是后话。

显然。双方都把这次“京察”当作排挤、攻击对方的良机。明代考核官吏分为“京察”和“外察”两种。“京察”就是考察京官,规定逢巳、亥之年进行,每6年考祭一次。

四品以上官吏采取首先个人述职,然后由京察机构给予裁定;考察合格及优秀者,可提拔升迁;不合格者,则给提前致仕、降调、罢官等项处分。凡是在“京察”中被罢官的,终身不复起用。

因而,在每次“京察”中,各党派恨不得把对方踢向被查办、罢官的境地。京察时主持察典的是吏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吏科都给事中、河南道御史和吏部文选郎中。因此,每当京察之时,这几个职位就成为各党派争夺的焦点。

吏部的行政事务纷繁杂乱,有很多是前面积压下来的。

赵南星上任以后,废寝忘食、通宵达旦,忙得不亦乐乎。没多长时间,就把积压在考功司的事处理得井井有条,妥妥贴贴。

孙珑对南星的表现非常满意。倏忽问,几个月过去,转眼便是冬去春来、春暖花开的季节。按照原定的计划,京察也将开始了。

这天,赵南星来到孙珑的公厅商议京察事宜。二人坐定之后,孙珑问道:“这次京察,许多人对咱们寄予厚望,希望咱们能秉公执法,将受百姓欢迎的官员选拔出来,将那些贪赃枉法、欺压百姓的贪官淘汰掉。一句话,要公平公正,大公无私。要做到这一点,你认为最重要的是要从哪几方面入手呢?”

南星深思熟虑地说:“对这个问题,我已经考虑很久了。第一,必须废除‘请教’(考察前,主持察典的官员须向内阁打招呼,内阁赏识的人即使贪污受贿、品行不端者也必须留用;内阁厌恶的人,虽有才干、业绩突出也必须罢黜。向内阁打招呼的过程称为“请教”)这道程序。实际上,过了‘请教’这一关,那些被内阁保护的奸佞官员就等于获得了‘护官符’,任何人对他们奈何不得。这很不公平。多少次京察,皆因内阁掣肘,奸佞、谗臣得不到追究、查办,而忠诚正直的官员却莫名其妙地遭遇大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