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廉官赵南星传奇

作者:雪中飞鸿 | 分类:历史 | 字数:39.3万

第144章 桃李满堂

书名:廉官赵南星传奇 作者:雪中飞鸿 字数:2105 更新时间:2024-11-16 13:35:14

邹元标身穿粗布衣,吃粗茶淡饭,过得有滋有味儿。士人、官吏看了,无不感到惊讶。后来,在赵南星、魏允贞等的举荐之下,申时行这才顺水推舟,重新起用。

南星见邹元标情绪有些低落,便宽慰说:“元标弟不必如此。古人云:‘莫道浮云终蔽日,严冬过后绽春蕾。’别看那些奸佞之士一时得势,只不过是块乌云而已,能遮住太阳的光辉吗?”

顾宪成也说:“士人君子如同利剑,使用时铮明雪亮,不用保存起来之时仍然是银光暗闪。几时重新起用,仍然是寒光闪闪,锋利无比。我们走后,元标弟要将自己的锋刃藏匿起来,等待重见天日,万不可锋芒毕露,也不可卷了刀刃啊。”

邹元标点着头说:“二位仁兄尽管放心,我一定和魏大人一起,熬过严冬,等待你们二位重返朝堂。”

南星进京以来,同魏允贞、邹元标、顾宪成等人观点一致,相处得极为和谐。就要分手了,心中特感依依不舍,便说:“何时在京城呆得烦闷了,借公务之机到乡下聚聚,说说知心话,也好受些。另外,乡下闭塞,朝中有什么大事,也烦二位给通通消息。”

魏允贞爽快地说:“高邑离京城比较近,来去还算很方便。我有一个儿子,名叫广微,倒有几分才学,只是我忙于公务,无暇辅导他学业,不如就让他跟你回乡,也好日夕督促,学业定有大进。至于开销嘛,我会经常派人带去的。只是这样,增加了你全家负担,不知兄弟意下如何?”

“好,”南星痛快地应道。“我这次回乡,正好收了几名学生。我一进京,他们只好散了伙。这次回乡,学堂又该开学了!”说完,南星开心地笑起来。

“那,我明天就把广微给你带来。交给你,我也就放心了。”魏允贞感到儿子有学业有了着落,心中十分喜悦。

“好吧。”

第二天,赵南星带上魏广微,同顾宪成一起,雇好车马,踏上了归乡路途。

魏允贞、邹元标等十几人同他们洒泪而别。

一行人在路上,自然是夜住晓行。走了没过十来天,就到了高邑地面。南星执意把宪成让到家,好好地招待了几天,宪成这才继续南行。

六十八南星他们送了几十里,顾宪成不让送,怎奈拗不过南星一家的盛情。出了县界,宪成说:“送君千里,终有一别,不能再送了。”说完,连连抱拳作揖。

南星也只得作罢,他说:“路途遥远,不便来往,常写信来!”

“后会有期!”顾宪成转身上马,尘土起处,消失在视野的尽头。

风景如画的江南。那山,那水,那湛蓝的天空,像镶嵌在大地之间的水墨画般令人陶醉。那绿格盈盈的水田,似一块巨大的翡翠,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晶莹剔透。水田中的秧苗,横平竖直,参差交错,宛如姑娘们用巧手纳出的细密的针脚。

哦,这就是魂牵梦绕的江南鱼米之乡!这就是那醉人的田园!久恋官场、无功而返的游子,终于摆脱了世俗琐事的羁绊,回到了您的怀抱!

顾宪成长长地出了一口气,顿时感到浑身上下无比清爽。

顾允成被罢官,比宪成早归故里数月,便骑马到几十里外迎接。弟兄二人相见,十分亲热。允成高兴地说:“哥,这回好了,咱们都回到这锦绣江南了。省得受那帮家伙的恶气!唉,世人只想着苦学,然后中举人、进士做官,谁知仕途宦海,竟是这样卑鄙龌龊!”

顾宪成见允成有些愤愤不平,非常平静地说:“这些丧气话,不要再提起。其实,只要你进入社会,特别是官场,就会有勾心斗角,你争我夺。除非像陶渊明那样的人,看见官场那些乌七八糟之事,就激流勇退,才会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样的超凡脱俗。咱们兄弟二人平平安安回来,不是也很好吗?”

允成说:“哥说得对,那些污浊之事,咱就不说它了。往后咱们安心在家做点学问,也是乐趣无穷。”

兄弟俩说着,高高兴兴回到了家。父母双双迎到村外,那灿烂的笑脸,殷殷的亲情,使弟兄二人热泪盈眶。

顾宪成神色黯然地说:“爹、娘,我弟兄二人从小苦学,梦寐以求为国效力,怎奈皇上昏庸,奸邪当道,忠良之臣的雄才大略无法施展。我和允成同朝中正直官吏一起,与那些奸佞之辈做了针锋相对的斗争,遭到他们的污辱、陷害,被罢官回乡,父母大人,恕儿不孝,辜负了你们的无限期望!”

说完,宪成跪下给父母磕头。

父母连忙把宪成扶起,说:“我儿说哪里话!爹娘不会怪罪你的。虽然爹娘不如你兄弟二人的学问高深,也懂得其中的道理。做人得有气节,皇上看得起咱,咱就为国甘效犬马之劳;人家不信任咱,咱也就退隐回家。何况皇上昏庸,奸臣横行,宁可饿死也不同他们同流合污!”

稍顷,宪成的父亲接着说:“儿啊,你们俩做得对。若是你们同那些贪官污吏搅在一起,哪怕你飞黄腾达,衣锦还乡,我还不肯认你这个儿子呢。”

宪成、允成望着通情达理、深明大义的父母,对视着笑了。

自此,兄弟二人安心在家做起学问来。乡里人求贤若渴,苦无人指教。那些私塾里失意潦倒的腐儒们,虽然也能传授些学问,但让学生们学的,都是僵死不变的东西,佶屈聱牙,枯涩难懂,即使掌握了也未必有什么实际用处。

而宪成弟兄不但学问高深,而且见多识广,早已把学问与实际生活融会贯通,故讲起课来,学生们知其当然,更知其所以然,深受当地学子的欢迎拥戴。

那些乡绅们备上厚礼,恭恭敬敬地来请兄弟二人去讲课。那些出身寒微的学子,也在父母的带领下,赔着小心争着请求教授他们学问。时间一长,一传十,十传百,请他们出门讲学的人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