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大明朝我救定了,康熙来了也不行

作者:胖的很显眼 | 分类:历史 | 字数:41.1万

第139章 他啊,以后就做缅王吧!

书名:大明朝我救定了,康熙来了也不行 作者:胖的很显眼 字数:2473 更新时间:2024-11-16 14:39:33

李定国踟蹰再三后,还是横下心来,打算开口为永历帝及皇室成员求情,至少要保住性命。

“太子殿下,关于永、永历...”

他的话开了个头,却也没法继续了,这话题太过于敏感了!

而且,这里还涉及皇家家事,帝脉转移的天大之事,他作为一个臣子来提,委实有些僭越了。

他脸色有些黯然,内心也非常之忐忑,赶紧起身就要施礼告罪。

“李爱卿尽可安坐,你的心意孤王深知!朱由榔他从辈分算起来,还是孤王的叔父辈,自不会伤他及家眷性命。”

“不过呢,他这位“走天子”啊,样貌堂堂却徒有其表,实在过于仁柔懦弱,可担不起大明复兴的重任。”

“李爱卿,你觉得是否如此呢?”

朱慈炯的话语,李定国是非常赞同的,不过他只能一脸尴尬的,保持了高贵的沉默。

倒是他下手的白文选,听着太子对朱由榔的评价,一直频频的点头,一副深有同感的表情。

白文选深知想起了一些文臣的私下评价:福王粗知文墨,鲁王薄晓琴书,楚王但知痛哭,永历惟事奔逃!

永历皇帝遇事毫无主见,但凡清军有些风吹草动,他所想到的就是赶紧逃跑,令能战敢战的武将们深恶痛绝。

朱由榔“走天子”的名声,就这么点点滴滴的积累了起来,实在令人无奈和叹息不已。

而且他还用人不当,被马吉翔等奸臣玩弄于股掌之间,经常弄得忠臣良将受尽排挤无处安身。

朱慈炯看着众人的反应,尤其是李定国与白文选的反应,确认了大家对朱由榔的能力,都绝对不抱希望。

“朱由榔固然窝囊,只会一路逃窜,但也比投降鞑子的汉奸强千倍,也比攫取了大明血肉又无耻出卖大明的地主乡绅文官集团强万倍。”

“他一路逃窜,倒也从无投降鞑子的心思,也算为抗清贡献了一丝力量,总算还有点可取之处。”

“所以,孤王认为,朱由榔他不是合格的皇室成员,更没资格做大明的帝王,还是老老实实做个外域藩王吧。

“他也别做桂王或永阳王,就做缅王吧!朝廷每年给这支俸银万两,无特权不得干预地方治理,子弟可从事百业,不做限制!”

朱慈炯三言两语,决定了朱由榔这一支皇室子弟的命运!

众人闻言骇然,有些惊疑的看向朱慈炯,被他话语中蕴含的意思,深深的震惊了。

这些话语中,表示这朱由榔这一支朱家子弟,实际上和朱慈炯只又亲戚关系了,皇室成员的身份和特权被剥夺了。

要知道,大明以前对皇家子弟的防范,已经到了变态的地步,把各地的藩王和后代,当做肥猪来养的,就怕他们学了永乐大帝那套。

但藩王经济上却有无限特权,他们霸占了封地的大部分土地!朝廷为了供养他们,还要耗费近三成的国库收入。

可以说,这些脑满肠肥的藩王,活生生的吃垮了大明朝啊!他们啊,和文官集团、士绅地主一样,都是大明的毒瘤。

朱慈炯觉得,这些混蛋,比造反的农民军要坏一万倍,都该全部干掉,送下十八层地狱才行。

华夏自有史以来,百姓们拼死拼活的劳作着,用血肉供养着一个个或强或弱的朝廷,他们是全世界的百姓。

朝廷收了百姓的赋税,就必须保护百姓安居乐业,至少能吃饱喝足吧!如果做不到,农民造反就是天经地义的。

大明末年那十几年,藩王富贵泼天、金银粮食满库,家家有土地十几万甚至几十万亩,不用缴税。

乡绅地主也是富贵无比、金银粮食满仓,家家都有土地几千、几万亩,也不用缴税。

富商巨贾们,垄断着国内百业,国内海外贸易的利益,都被他们吃的干干净净,几乎不用缴税。

那么是谁在缴税缴粮,维持着大明帝国最后的生机呢?反而是那些几乎无立锥之地,已在生死线上挣扎的百姓、农民。

为什么特权阶级不用缴税呢?因为他们的背后,都站着一个可怕群体,就是导致大明败亡的罪魁祸首:文官集团!

文官们嘴上喊着为国为民,朝廷不得与民争利,但实际上却保护者这些特权阶层,瓜分了所有的利益,却不愿上交一丝一毫给国家。

文官集团无耻的把所有的负担,都转嫁给了贫苦的百姓,把所有的百姓都逼到了朝廷的对立面,加入了造反的队伍。

朱慈炯带着大明复起,绝对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铁了心要彻底干掉毁灭大明的毒瘤。

他在国内趁机指挥大军,连根拔除了江南省内的这些特权阶级,就是为了这个目的,还收获了海量的财物,百姓也有了好生活。

藩王的这个大明毒瘤,他也是必然要一刀割掉的,不会留有丝毫的余地和情面。

这件事情,只有他在此天下鼎革之际来做,此时是最好的时机!他不做,如果大明复兴,将来的帝王定难做成此大事。

“太子殿下,如此处置藩王,是否过、过于严苛了!”

“微臣有些担心,天下无知之人,可能会因此诽谤殿下对亲人刻薄,如此会伤及殿下的英名。”

“因此,末将谏言,是否可以等到天下混一之后,再定处理方略。”

罗伦想了又想,还是郑重提出了谏言,觉得还是用拖字诀解决问题。

“无须如此,孤王心意已决!前车之鉴,吾等不能再犯同等错误,不能让藩王再危害大明和百姓。”

“区区骂名,孤王担了,孤王只要大明发展更好及百姓生活更好。”

朱慈炯决心坚定,做了最后的决断。

他想了一想,又看向了李定国,更加郑重的开口说道:

“李爱卿,孤王对于农民军、还有各位农民军领袖,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大家应当谨记。”

“各路农民军,包括张献忠、李自成在内,他们的起义是理所应当的!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这在我华夏是理所当然的。”

“张献忠、李自成等人,自然是杰出的农民起义领袖,初期也是敢于为百姓争取生路的英雄。”

“但是,他们在实力大涨之后,反而比朝廷更加凶残,残害了更多的百姓的姓名,这是他们的罪恶。”

“鞑子骤然入关之后,他们作为天下权柄的操持者,被打的一溃千里,不能抵挡异族入侵,更是他们最大的污点。”

“孤王所想的是,待到天下安定了,绝对不可随意污名李自成、张献忠等人,功过应当客观评价。”

“孤王要带着诸位爱卿,建立一个新大明,让最广大的百姓共同占有土地和财富,新大明要与百姓共天下。”

朱慈炯声调不高,但语气坚定无比。

李定国闻言之后,心神激荡不已,觉得皇太子才是自己的知己,才是自己一直以来追寻的明主。

杨三水、罗伦等一直追随的将领,则是觉得理所当然;郑成功、白文选等人,则是有所忧虑,担心将来家族利益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