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害落胎,我怒打婆婆,带崽和离
作者:香亦 | 分类:古言 | 字数:119.2万
本书由华夏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509章 一个姓韩
就是不管做什么,都得识字。
姐姐说,不识字的话,可能被人卖了都不知道。
因为姐姐识字不多,所以就算会那么多手艺,赚的银子也没娘多。
而娘和舅娘,虽然是大人了,但是识字也没爹多,所以赚的也没爹多。
姐姐说,自家主要是靠爹在养家。
他不仅养自己一家人,还养了李家坳里很多很多的人。
现在师父又说,爹一年赚的银子,是很多人几辈子都赚不到的。
那就说明,识字越多,学问越高的人,就赚的越多,那她也要这样。
她要努力识字,然后和爹一样,去写话本赚大钱……
谁也不知道,因为和苏明珊的这次谈话,小小年龄的青莎,坚定了以后要做什么。
更是没人能想到,日后她还真靠笔,加上李媛后面给她置办的书肆。
在出嫁之前,赚的银子,居然比姐姐采薇少不了多少。
话题扯远,李钧从缪家急匆匆回来的时候,王灿还未生,不过宫口也已开的差不多。
他和时下男子一样,站在外头急得来回走。
而跟他一道回来的谢砚之,见状就说:“真要着急,进去看看吧。她在里头为了你,一脚正踏在鬼门关中,你去看看也是应该。”
李钧从没想过要进去看,毕竟他认知中,女人生产,男人是不能进去的。
这会儿听到谢砚之的话,他浑身一震,犹如醍醐灌顶一般,二话不说,直奔产房而去。
也就是在这时,青梅和韩姨娘,一前一后过来。
看到他进去,两人谁也没说不可以,紧跟在后急匆匆进去了。
不多时,就见韩姨娘和欧嬷嬷以及青梅都从里头退了出来。
这三人都觉得自己命不是很好,她们不是当妾,就是子嗣夭折,与人为奴。
她们不想新生的孩子,沾上她们的晦气。
最后产房中,只剩下李钧,李媛以及稳婆秦大娘,和后来帮忙端水进进出出的苏明珊。
王灿生产,其实没怎么遭罪,两个孩子生产都很顺利。
只是并非如青莎所说那样,一个是弟弟,一个是妹妹。
而是两个都是弟弟,只是这两个孩子不是同卵双胞胎,而是异卵的。
他们从出生开始,就长得不同。
一个像爹,一个像娘。
李钧欢喜地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浑身僵硬地抱了下这个,又抱了下那个。
最后把孩子都递给秦大娘,看向床上还清醒的王灿说:“灿灿,谢谢你!”
王灿很想抱孩子,但这会儿她有些乏力。
想到姐夫即将逆天转运,就说:“钧子哥,你把娃儿抱出去先叫姐夫抱一下。然后再给姨母和小姨看看。”
不管怎么说,这两个孩子都算是韩家的子嗣延传。
是的,两口子曾说过这个话题。
韩家没人了,为了娘和小姨以及姨母,倘若他们生的两个都是男孩的话,老幺就姓韩。
这会儿李钧听到这话,想了想,朝她用力点点头。
“那我出去了!”
王灿朝他笑笑,轻轻嗯了一声。
不明所以的李媛,在帮她收拾好后,看大伙儿已经出去,房门又已经关好,便起身将门扣上,从空间地窖中拿出一碗鸡汤。
“灿娘,喝点再睡觉。”
有李媛在,王灿是前所未有的放心,在喝了半碗鸡汤后,就沉沉睡去。
李媛从房门出来时,就见到院中她姨母和小姨正拿着帕子,在那抹泪,便一头雾水。
“怎么了这是?”
李钧快速回头看她:“姐,灿灿歇下了吗?”
“嗯,累坏了,刚睡着。”
李钧听到这话,就知道他姐给喂过东西,不舍地看了眼两个姨怀中的孩子后,就往产房走。
他一走,李媛走到青梅得身边,低头掀起襁褓的一角,看了看孩子,又问她:“姨母,你这是怎么了?”
青梅眼眶发红,抱着襁褓中的孩子:“媛娘,你可知道这两个孩子叫什么?”
李媛老实摇头。
一旁同样抱着孩子的韩姨娘,在那说:“媛娘,钧子说这两个孩子,一个姓韩,一个姓李。老大跟你们李家姓,老幺跟我们韩家姓。”
她话落,和青梅似乎同时想起,她们那早逝的爹娘,再次忍不住抹泪。
她们韩家有后了!
要是爹娘还在的话,那该有多好?
从头看到尾的苏明珊,这会儿也很感性,尤其是知道当初韩家的情况后。
她无比庆幸,家中虽然就生了她一个人,但她爹还算有本事,且她的容貌不算特别出众,不至于被人觊觎,而完全没还手余地。
当今世上,韩家的事不算特例,很多人的结局,都和韩家姐妹差不多。
而如今容貌更胜一筹的采薇和青莎,也不会走上她们姨婆的老路。
韩家只是小地主之家,面对一个小小的县令,毫无还手之力。
而采薇姐妹俩不同,她们的爹有能耐,在姐妹俩彻底长开之前,便能护住她们。
这大抵是她们这辈子最大的幸事!
从这天开始,青梅都不用李媛和青莎去请,她便直接住在谢家。
而本不好外出的韩姨娘,在侯夫人的支持下,则是变成三五天往谢家跑一次。
原本说要来给王灿做月子的马氏,在青梅接手照顾王灿时,她就变成帮忙带孩子。
后来王灿让她以三嫂和庄子里的事为主,这才罢休。
时间在弹指间飞快流逝,在小名叫豆包和菜包的双胞胎刚好满十天时,谢砚之开始了他的殿试。
这次的殿试,于他而言不过是走过场,但他依然全力以赴。
诚如众人所料那样,状元花落江米巷谢家。
且也如秘旨中所言,琼林宴时,康景帝先是将谢砚之褒扬了一番,之后当场提到如今云国正是缺人的时候,谢砚之有大才,与其留在翰林院里做些不算多紧要的事,倒不如到地方去做实事,造福一方老百姓。
同时他还提出,状元进翰林官拜从六品,因谢砚之的才干,以及曾写的话本,对鑫阳府的功绩,破例提为五品。
特命他为东凤府同知,择日上任!
这道圣旨一出,羡慕的有之,同情的亦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