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大明:九朝元老,就是活的长

作者:封侯书生 | 分类:历史 | 字数:209.2万

第63章 极目万里沙场

书名:大明:九朝元老,就是活的长 作者:封侯书生 字数:2266 更新时间:2024-11-16 17:07:04

“所以你小子到底是啥意思?”朱元璋从朱七牛手里夺过扇子自己摇了起来,一边摇一边问。

朱七牛笑了笑:“臣的想法很简单,三路出兵继续搞,海上封锁也可以继续搞,但无需太严密,若是碰到多人冲关,放他们离开就是。”

“放他们离开?那他们日后必然会化作倭寇。”常茂生怕朱七牛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不知道轻重,连忙提醒道。

朱七牛道:“不,我谅他们日后绝不敢再和大明为敌,就算逃掉,也只会去周边其它国家,惶惶不可终日,或许还会借他们的嘴传播我大明的威风。”

“你们别打断他,让他说。”朱元璋摆了摆手,示意众人不必多言,听朱七牛说完。

朱七牛继续道:“海上封锁臣觉得做个样子就行了,所谓困兽犹斗,不值得为了这些人浪费大明的士兵的生命,重点应该放在东西两路大军上。

这两路大军,就应该明晃晃的竖起旗帜,一路光明正大的进发,敢于阻拦者,杀无赦。

尤其是涩川教直及其麾下的投降士兵,要让他们一起出征,并且要把这一消息传的广广的,两路大军进军的路上,要一刻不间断的给各路守护、贵族等传信招降。

当然,他们肯定是不可能愿意投降的,倭奴这个国家就是这样,他们只信奉强者和力量,所以我们还得好好打一场胜仗才行。

因此,决定性的一仗必然是东西两路大军遭遇第一次大型攻城战时,这个时候,便是我们的一百门虎蹲炮立威的时候。

据臣的大概估算,若是百门虎蹲炮一起发射,轰塌一座城也就是时间问题而已,当我们不费一兵一卒就攻破他们的城墙,宛如神兵天降时,他们会吓得跟孙子一样。

到了那时,臣估计他们的人心已经散了,那么,想投降的人自然会投降,负隅顽抗的人则必然少之又少,就看咱们派去的说客的口才。

官方层面解决,接下来便是民间百姓了。

臣听闻当年大明刚刚立国时,魏国公徐达等人率领大军进攻收复我汉家故土,一路分发黄历,于是百姓纷纷投诚,帮助大军攻城略地,许多地方大军过去时,城门都被从里面打开了,这是何等的景象啊!

这一招,同样适用于虎蹲炮示威后的倭奴百姓,因为大明乃是天朝,是他们敬仰向往的地方,只要我们分发黄历给他们,并将他们的户籍、田亩等登记在册,则他们必然人心归顺,则那些官儿和贵族都会变成光杆司令,投不投降也没那么重要了。”

众人听的是莫名其妙。

“不是吧,这咋搞得跟儿戏似得,打仗能这么容易?”

“这可是在异国他乡,咱们的黄历能有这么大用?他们怕是连字都看不懂吧?”

“那可未必,我仔细看过了,他们说是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但文字基本都是照抄咱们的,语言更是跟咱们沿海一带的很多方言很像,没准能听懂看懂。”

“所以你是觉得这事儿可行?”

“可行个屁,我是不太信能这么容易的,但不可否认,咱们的文化对他们影响很深。”

“虎蹲炮真这么厉害?咋搞得跟神仙法术似得?光用炮就能轰塌一座城?他们这儿的城虽然矮了点,小了点,但也不是泥捏的。”

“……。”

“你小子可别胡说八道,军国大事,可不是在写三国演义上的故事,你小子别以为编了几本似是而非的闲书,就拿自己当军神了。”朱元璋也有些不信,咧着大嘴教训起来。

众人一听这话,立刻明白过来。

啥意思?

听这口气,难道……三国演义这些书其实是忠义侯写的?

“那个,三国演义、隋唐演义、封神演义在倭奴国这边好像非常受欢迎,若是要号召他们投降,收服他们的心,七牛的名义似乎也挺好用,不如你取个别名,到时候一起让人宣发宣发,说不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见这事儿已经瞒不住了,常茂再也不用把这事儿憋在心里,当即开起了玩笑。

朱七牛笑的眼睛都眯起来了:“说起这个,我早就想取个别名了,就叫‘猛踹瘸子那条好腿’吧。”

众人先是一愣,随即哄堂大笑。

“你可太损了啊,人家都是瘸子了,就剩一条好腿,你还猛踹人家的好腿。”

“就是说啊,忠义侯,你这就过分了,请问礼义廉耻在哪里?忠孝仁义在哪里?地址在哪里?”

“你问地址干啥?”

“他去踹的时候,我好跟去看看啊。”

“哈哈哈……。”

“行了行了,他还是个孩子,没轻没重的乱说几句,你们还跟着当真啊,说正事儿吧。”太上皇也被逗的跟着笑了几声,这才又严肃起来。

“七牛,这事你有几成把握?”朱元璋随即问道。

朱七牛衡量了一下:“这个嘛……把握还是很大的,但这不是关键。”

“那啥是关键?”

“关键是好好试一试虎蹲炮的威力,将来大明的将帅们才好带着他打下更多地方,所以就算浪费一些炮弹,或是某些地方出现失误,也没啥,练兵嘛,哪有那么好的,所谓不经历风雨,怎见得彩虹,干就完了!”

朱元璋伸手遥遥指了指朱七牛:“看看,这小子多彪啊,这要是搁在春秋战国,指定又是一个白起一样的屠夫。”

常茂笑道:“七牛小时候就老有主意了,眼光也长远,动不动就想打打杀杀,一点都不像是宋濂教出来的弟子。”

耿炳文道:“郑国公这话一点没说错,虽然是文官,但忠义侯似乎更适合当武将。”

曹国公李景隆皮笑肉不笑的说:“郑国公和长兴侯以后还是少开这种玩笑吧,忠义侯年纪虽小,却已经历任太医院、礼部、农部和应天府,治理有方,屡屡建功,还是大明文坛泰山宋濂的弟子,妥妥的文官啊,若是他来当武将,岂不是两边都有人脉?那太危险了。”

此话一出,营帐内的气氛立刻有些冻结。

朱七牛看了看李景隆,有些想不通为何这位新任的曹国公会说这种诛心的话。

大家明显是在开玩笑,你听不出来吗?

搁这扯什么文武两边的人脉?

你该不会是想说文武两边的官员互相制衡才是对的,而我如果当了武将,有了兵权,文官又一路卖我面子,文官体系内到处都是我的部下师生,最后我会混成赵匡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