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县令后,她带领朝臣搞内卷
作者:池米唐 | 分类:古言 | 字数:156.7万
本书由华夏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759章 想念唐阁老
孙洵和杨妄明同时看了看陶庆昭,论察言观色,他们都比不上陶大人。
朱阁老皱眉,显然觉得崔玉书不够资格,但崔玉书是唐一璇的表哥,他刚又惹了皇上不快,这会儿也不好反对。
无人反对,燕云镜沉吟片刻,低沉开口:“崔玉书能力虽好,官职却低了。
陶爱卿,朕任命你为此次赈灾的钦差大臣,五品以下官员你可就地免职,由崔玉书从旁协助你处理乾州赈灾事宜。”
陶庆昭没想到皇上如此神来之笔,但也只能磕头谢恩:“微臣遵旨。”
唉,唐大人丁忧一年足矣,还不在京城,真是……
陶庆昭忽然灵光一闪,唐大人不会是借着丁忧之名,实际上是‘微服私访’整个大燕吧?
但转念一想三年也走不完大燕,就将此想法抛之脑后了。
朱阁老张了张嘴想反对,最终还是保持缄默。
皇上不是先帝,不会像先帝那般被首辅左右,很多忠臣良将都成了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皇上后宫无人,亦无子,又是战神,意志之坚定非常人能及,哪能被人掌控。
即使明知道皇上此举是给崔玉书抬轿子,铺一条青云路,朱阁老等人也只能听之任之。
毕竟他们老了,而大燕却有蒸蒸日上的气象,确实需要注入更年轻的血液,保国运昌盛。
理是这么个理,但真正服老,真正认输的人,能有几人?
于是总有人产生铤而走险的想法。
翌日,崔玉书接到协助内阁大臣陶阁老赈灾的圣旨,惊掉一众官员的眼球,相熟的官员纷纷道喜,也有官员对他的官路畅通表示羡慕嫉妒。
“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啊,玉书兄从乾州回来,怕是要升官了吧。”
“即便没参加过科举又怎样,即便刚来京城不足一年又怎样,谁让人家有个阁老妹妹呢。”
“别忘了他出自清河崔家,这叫天生好命,有些人是羡慕不来的。”
“……”
同在刑部为官,崔玉书自然也听到了一些酸言酸语,但那又如何,道不同不相为谋,他明白自己要走什么路,而他们若还执着于争权夺势,只会逐渐远离这条路。
就在崔玉书随同陶庆昭启程前去乾州赈灾的那日,远在清川县的唐一璇正在经历分娩。
唐一璇双手紧紧抓住床褥,额头上大汗淋漓,尝到了什么叫撕裂般的痛苦。
“夫人,就这样用力。”
“夫人再用点力,孩子定能平安降生。”
两个稳婆的声音传入耳中,唐一璇都没有力气吐槽了,生孩子真的好痛啊,谁生谁知道。
尽管做好了万全准备,但她一点也不敢大意,憋着一股气,跟着稳婆的引导使劲。
“已经看到孩子的头了,夫人加把劲啊!”
“是个小公子,恭喜夫人。”
当听到婴儿啼哭的那一刻,唐一璇有一种终于卸货了的轻松感,看了眼孩子后,两眼一闭晕了过去。
昙九娘一直在产房里陪着她,知道她是累极了睡了,就让知书和侍书在里边伺候着,她和稳婆一同出了产房。
沈无恙看见她出来便问:“孩子没抱出来啊?阿妹情况如何?”
昙九娘说:“外边冷,抱出来受了凉可不好,以后有的是机会看孩子,你急什么?阿妹挺好的,只是累得睡着了。”
沈无恙哦了声:“我也没急啊……”
昙九娘一个眼神扫过去,沈无恙后面的话都咽了回去。
一旁的傅笙见状,转头去看凌千诗,见她还没有回神,以为是被唐一璇生孩子的叫声给吓到了,他伸出手覆在她紧握的双手上:“幸好我们不要孩子,不然我会被你吓死的。”
傅笙没想到‘倪歌’竟然是女子,还是唐一骏的亲妹妹,难怪燕云镜把人看得跟眼珠子似的,重色轻友。
也就是燕云镜不在这里,否则他会跳起来揍他,居然骗了他这么久!
在傅笙看来,唐一璇的行事太男人了,他一点也没往她是女人的方面想过,今晚听着她惨叫,才有种‘她真是如假包换的女子’的新认知。
就连唐一璇都忍不住惨叫,他觉得换成凌千诗生孩子,他可能会叫得比她还大声。
还好他们不会生孩子,傅笙庆幸的想。
凌千诗回过神来看着他,齐神医曾经说过,她的身子很难有孕,能保住她的命已是不易。
虽然傅笙不在乎她能不能生,但她私底下还是找了其他大夫,那些人都说她这辈子都生不了孩子。
听着他的话,凌千诗眸子里逐渐浮现一抹笑意,今生能有他相伴左右,已是极幸运的,她实在不必强求太多。
凌千诗抽回手起身走向昙九娘,对她欠身一礼:“沈夫人,今夜辛苦你为表嫂接生,多谢了。”
昙九娘扶起她:“璇璇是我夫君的义妹,那就是我亲妹子,我给亲妹子接生,无须客气。”
凌千诗听懂了她的言下之意,没有争辩什么。但唐一璇是表哥认定的人,不论她嫁否,她都视她为表嫂一样敬重。
即便没有表哥这层关系,凌千诗对唐一璇也是深深佩服的。
妹妹的死曾让她痛不欲生,差点跟着去了。
傅笙和齐神医把她救回来那天,傅笙曾说她出自将门世家,不该堕了父辈的威名,她应该继承父辈的风骨,庇护一方百姓,所以她和他回到了梅城。
经过与北狄一战以后,凌千诗才算是找到了新的人生目标。
唐一璇身份的曝光,以及她的到来,都让凌千诗深刻的明白,这世上还有许多值得她去做,也需要她去做的事。
???
三个月后的乾州。
崔玉书端着一碗瘦肉粥走进陶庆昭的帐篷里。
“大人,夜深了,先吃两口填填肚子吧。”
这三个月来,崔玉书跟在陶庆昭身边做事,陶庆昭并未藏私,他当真受益良多,便在心里把对方当成老师一般尊敬。
陶庆昭写好奏折才抬起头看他一眼:“你吃过了没有?”
崔玉书点头:“吃了。”
实际上他还没吃,这是最后一碗瘦肉粥。
陶庆昭喝了热乎的粥后,颇为怨念的看着崔玉书:“唐大人就不能提前回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