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帝攻略
作者:希伊安仙儿 | 分类:古言 | 字数:58.8万
本书由华夏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一百五十二章 面巾
乐承荏展开了手里的那张纸条。
“蓝笙烟在官府。”
看见这行字的时候,乐承荏的眉毛挑动了一下。蓝笙烟居然就是那个倒霉的女子?
“江大夫,官府里面有一个单独观察的姑娘。不知这病是否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发作?”乐承荏用内力撕毁了纸条,看向了屋中坐着的江大夫。
交代了面巾的做法后,他就一直留在这里,跟一些资历颇深的大夫们一起研制药方。
“草民诊断这些病患的时候,发现他们发病的时间近乎一致。目前并没有什么明确的证据指明瘟疫的来源,所以草民目前仍不知晓此病在体内需要隐匿多久才会爆发,”江大夫老老实实地回答道,“那位姑娘也许需要等上几天才能诊断。”
“嗯,”乐承荏点点头,想了想又问了一句,“他们发病的时间近乎一致?”
“是的,之前仅仅是个例,这两日突然冒出来这么多人,所以可以推断,他们应该是来自同一个传染源。只是不知近日什么样的大型活动可以容纳城东所有的人……”江大夫长叹一声,接着忙手里的工作。
同一个活动?
乐承荏不由得陷入了思考。
就在这时,孤啼县的县丞急匆匆地走了进来,一边走一边看着乐承荏,露出了焦急的神情,“殿下,桃锦县城西的居民区也出现了瘟疫。”
乐承荏看了一眼县丞,又看了一眼江大夫,神情变得有些严肃,“按照城东的部署,处理好病人。”
“是,”县丞点了点头,“殿下,您吩咐的面巾,微臣已经差人去办了,预计需要三天第一批就可以派上用场。”
三天,如果三日之后的人数与今日相比毫无变化,这样的速度还是比较快的。可如今城西也爆发了瘟疫,这样的生产速度一定跟不上需求增长的速度。
“调动玖地其他城池的作坊,扩大生产规模。”乐承荏皱紧了眉头,对他吩咐道。
两天后,曌皇在上早朝时收到了来自于孤啼县的加急信件。朝中由于谦家跟琮王的事情已经是人心惶惶,加上胡耀阳这件事情牵连甚广,目前官员的数目是在有些惨不忍睹,许多官职都是生面孔,就算是闲暇的时刻,碰头在一起谈笑风生的场面已经很少见了。朝廷六部身居要职的都是临危受命,一些清闲的职位也都是挂名,看来科举的提前是在所难免了。
“陛下,玖地地处边境,发生瘟疫的话难保华耀等国趁虚而入。臣奏请陛下提前科举,吸纳人才为我朝所用,并派遣官员前往玖地支援。”吏部尚书李维劝谏道。
李尚书的话音刚落,乐承藉就开了口。
“李尚书此言差矣。虽然这次瘟疫发生得突然,但若是在初期就由朝廷直接接手掌管,这难免会让别国认为玖王毫无能力治理灾情,使皇家的脸面蒙尘。”
“太子殿下所言极是,”一直沉默不语的莫丞相莫桂非常赞同乐承藉的观点,“陛下,我们不妨观望一段时间。这次疫情来势汹汹,但仅限于孤啼县一个县,对曌明的影响并没有那么大。玖地本地的物资已经足以应付,朝廷若在此时支援难免会让百姓觉得,这个玖王可有可无。”
“莫丞相如此认为,正是因为这个瘟疫还没有发生在京城,”李维摇了摇头,觉得莫丞相的话还是有些太过理想了,“孤啼县地理位置实在是特殊,难保会有什么隐患。”
说到这一点时,曌皇的眉头也紧锁了起来。这正是他担心的问题,但又正如乐承藉所言,乐承荏刚抵达封地不久,一切都是刚起步的状态,如果这个时候朝廷直接派命关接手,无异于告诉天下这个玖王没什么用。
户部尚书向永富此时也站了出来,“陛下,臣提议暂时减轻玖地的徭役赋税,也好让那里的百姓安心。”
向永福这点说的还算是在理,曌皇看着底下七嘴八舌议论纷纷的朝臣,不禁陷入了沉思。
“微臣觉得此事并不是什么严重的事情,此瘟疫只是在边境猖獗,若玖王殿下及时封锁城池不让人员流动,一定没有问题的。”
“这场瘟疫来得毫无征兆。据记载,我们曌明最近一次爆发瘟疫还是在即将入冬的时候。眼下逐渐入夏,这场瘟疫真是不明不白啊。”朝中另一个官员出言劝谏道。
赞成这一言论的人也不在少数,朝堂仿佛突然炸开了锅,大家纷纷议论着瘟疫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
“会不会是华耀的奸细潜入了曌明,在孤啼县做了什么手脚?”
“若是说做手脚,也不至于这样明目张胆吧?”
乐承若这时站了出来,在曌皇的面前行了一礼。
“父皇,儿臣认为华耀上次与我国议和只是一张废纸。这场瘟疫来得这样巧,我们当务之急是查明原因。”乐承若看着曌皇认真地提议着。
曌皇听完他的话微微颔首,“你们说的情况,朕都明白。”
曌皇开口的时候,那些争论得热火朝天的官员们都乖乖地闭上了嘴巴,眼巴巴地看着曌皇,等待下文。
“传朕旨意,从国库拨款拿去给玖地赈灾。玖地事宜无论大小皆由玖王负责,出了差错,朕绝不轻饶。向尚书,你回去让户部拟定减轻徭役的草案,朕今日午后就要在御书房见到奏折。”
“臣遵旨。”向永富行了一礼。
“退朝吧。”曌皇静静地看了一眼身边的德公公,起身走到了龙椅的下面,然后转身绕到了乾泰殿的后门。
“退朝——”德公公对着朝臣高喊了一声,然后跟着曌皇离开了乾泰殿。
窸窸窣窣地,文武百官毕恭毕敬地对曌皇离去的身影行了一礼。
乐承藉与乐承若身为朝堂之上唯一两个参与政务的皇子,退朝之后一直是并肩而行的,只是不同于往日,他们二人的关系似乎愈发地微妙了。
而且他们二人就算是同行,也始终一言不发。
“太子殿下,本王先行一步。”行至宫外,乐承若对着乐承藉行了一礼。
“本宫不送了。”乐承藉淡淡一笑,转身走进了东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