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何渡
作者:王衣白 | 分类:古言 | 字数:167.7万
本书由华夏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二百一十三章 羽水之晡时
黄连味大苦,众人皆知。
司葵打开纸包,呈到悕雪面前,然后说道。
“陛下,请含在口中。“
那药材都是不大的圆形薄木片,泛着微微的黄色,在启封镇时,书肆旁边就有个药材铺,但悕雪似乎不太喜欢,这个所谓的黄连,也没听过,不知道其厉害。
悕雪从中拿起一片,又凑近闻了闻,没觉得有什么味道,便没多想,之间放进了嘴里。
然而,司马澄和宁姑姑都是知道这东西的,看着悕雪将那东西若无其事地放进嘴里,司马澄眉头微蹙,宁姑姑也不禁为悕雪捏了把汗。
俗话说: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清。
“啊!“悕雪刚刚放进嘴里,下一秒立刻把它吐了出来,,“什么东西,怎么这么苦?“
悕雪的脸都皱成了一团,她吐着舌头,用另一只手扇风,想快点驱散那味道。
“宁姑姑,水!“悕雪嚷道。
宁姑姑听闻,赶忙上前帮悕雪倒水,东西虽然已经吐了出来,但舌上的苦味仍没有散去,等待的时候,悕雪难忍苦涩,不由得跺了跺脚,宁姑姑端来了水,悕雪便一把抢了过来,一饮而尽。
悕雪大口喘气,眼中噙有泪花,好不容易才缓过神来,不得不说,这苦味的刺激居然和痛感不相上下,
宁姑姑的眼里都是心疼,但司马澄和司葵都注意到了,刚刚,悕雪奋力地跺脚。
“五射”是指五种射技,依次为白矢、参连、剡注、襄尺和井仪。白矢是箭穿靶子而箭头发白,表明发矢准确而有力。
参连是前放一矢,后三矢连续而去,矢矢相属,若连珠之相衔;剡注是说矢发之疾,瞄时短促,上箭即放箭而中。
襄尺是臣与君射,臣与君并立,让君一尺而退;井仪是指四矢连贯,皆正中目标。
在周朝官制中,“射人”是一个重要的职务,他们除了掌管射仪之外,重要的人事安排也都由其掌管,并负责祭祀、朝聘、出征、大丧等重要礼仪。即使到了秦汉魏晋和隋朝宋朝,沿袭自“射人”的“仆射”一职仍为诸官之长。
周礼提倡以射观德,由此产生了射礼。“射”字是包括“身”和“寸”。“寸,法度也,亦手也”;“身”即人身,“射礼”就是为了树立人的立身之本和处世之道。弓箭从一种技术被提升到意识形态的高度,并成为一种具有高度审美的礼仪文化。
射礼文化中蕴含着中国传统的封建礼法和强烈的宗法等级,君臣之分,长幼之序,充分体现在隆重的射礼活动中。
“古者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礼。卿、大夫、士之射也,必先行乡饮酒之礼。故燕礼者,所以明君臣之义也,乡饮酒之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
射礼分为大射、宾射、燕射和乡射,每一种射礼都有严格礼节要求。
射礼的箭靶一般用布做成,当中以兽皮做成鹄,以射中和射穿为比赛内容,故称“主皮之射”。
孔子以射观德,对“主皮之射”深不以为然,
“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比赛的射手之间力气大小不一样,不必非要射中,更不必要射穿标靶。
礼射注重的是人的品行,射以养德,古老的传统不主张射穿其皮,只要能射中目标即可,甚至稍微偏一点都是可以的。。
“君子无所争,必有,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按照射礼的要求,所谓“不鼓不释”,射箭的人只能在鼓乐配合时射中才能称作“获”。
传统射礼皆射三次,
一射,但取合礼。
二射,始取主皮。或谓射穿其皮,或谓中而不穿。
三射,听鼓乐之节制,则合于乐。
三射以合礼乐为上,主皮次之。
“习射尚功。”即射礼的意义在于练功尚武。
因此,射礼归根到底还是一种尚武文化。
“天下无事则用之于礼乐,天下有事则用之于战争”。从“射不主皮”到“主皮之射”,后世江河日下,以弓箭为杀人工具,自然追求力道和射穿。
古者教士以射御为急,其他技能,则视其人才之所宜而后教之,其才之所不能则不强也,至于射,则为男子之事,人之生有疾则已,苟无疾,未有去射而不学者也。
在庠序之间,固当从事于射也,有宾客之事则以射,有祭祀之事则以射,别士之行同能偶则以射,于礼乐之事,未尝不寓以射,而射亦未尝不在于礼乐祭礼之间也。
荀子云:“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
“射者男子之事也。”
如果有男儿出生,就要在门的左边悬挂弓箭。国君世子出生,还要让“射人以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
“贵族文化已发展到一种极优美、极高尚、极细腻雅致的时代,然而贵族阶级之必需崩溃,平民阶级之必需崛兴,实乃此种文化酝酿之下应有之后果。”
射礼是以射箭来弘扬礼文化,射只是末,礼才是本。
“古之为军,临大事不忘大礼”,战争同样被赋予高尚古朴的礼文化。
郑国派子濯孺子侵入卫国,卫国派庚公之斯追击他。子濯孺子说:“今天我的病发作了,不能够拿弓,我死定了。”
又问给他驾车的人说:
“追我的人是谁呀?”驾车的人答道:“是庚公之斯。”
“那我不会死了。”子濯孺子便说
“庚公之斯是卫国着名的射手,先生反而说不会死了,这是为什么呢?”给他驾车的人说:
“庚公之斯是向尹公之他学的射箭,尹公之他是向我学的射箭。那尹公之他是个正直的人,他所选择的朋友也一定正直。”子濯孺子说:
庚公之斯追上来了,问:
“先生为什么不拿弓呢?”
子濯孺子说:“今天我疾病发作,不能够拿弓引箭。”
庆公之斯说:“我跟尹公之他学射箭,尹公之他又跟您学射箭。我不忍心用您的箭术反过来害您。不过,今天这事是国家的公事,我不敢不做。”
于是抽出箭,在车轮上敲打了几下,把箭头敲掉,发了四箭然后就回去了。
春秋末期,礼崩乐坏,诡诈之术与厚黑之学滥觞。
泓水之战成为礼文化的最后绝唱,宋襄公以仁义之师,等待楚军渡河后列好阵势,才下令出战,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中箭,半年伤重而死。
阖闾,其子夫差灭越,越王勾践入臣于吴。吴王病,勾践用范蠡计,入宫问疾,尝吴王粪以诊病情,吴王喜,勾践遂得赦归越。
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完全背离了传统的人格理念,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没有什么义与不义,只有胜或者不胜。传统贵族分庭抗礼的游士崛起,虽然世道离衰,但物力进步,称之为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