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霸三国,开局先偷孙吴的家
作者:老燕难飞 | 分类:历史 | 字数:66万
本书由华夏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八十九章 不愿起刀兵的皇甫嵩
天子刘宏真的被董卓的抗旨吓住了,一再迁延,不敢对何进下手。很快时间就进入了中平六年(公元189年)三月,刘宏的病仍然没有好转的趋势。
要解决何进,一定要先稳住董卓,刘宏招来大臣一番商议,再次给董卓下了诏书。你董卓既然不肯来京任职,那我就让你去边远州郡做个州牧。
刘宏给董卓的新任命是并州牧,州牧之重,还在九卿之上。这次董卓倒是接受了新职务,但对于皇帝让他把手下兵马交给皇甫嵩的命令,董卓却再次上书拒绝。
卓复上书言:“臣误蒙天恩,掌戎十年,士卒大小,相狎弥久,恋臣畜养之恩,为臣奋一旦之命,乞将之北州,效力边垂。”
白话文翻译过来“臣在凉州掌兵十年之久,部下对我感情极深,都愿意为我而死。臣请求带上这些部下,一起到并州赴任。”
这时候皇甫嵩的侄子皇甫郦看不下去了,就来劝说皇甫嵩:“天下兵权,都在您和董卓之手。现在,您和他已结下仇怨,势必不能两存。
董卓接到皇帝让其交出兵权的诏书,居然拒不执行,这是违抗圣旨。他认为朝中混乱,所以才敢于拖延时间,按兵不动,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您身为国家元帅,应该凭借国威讨伐他,上显忠义之心,下除不义之人,无往而不利。”
皇甫嵩却不肯听从皇甫郦的劝说:“董卓违命虽有罪,我如果擅自杀了他过失也不小。还是上奏朝廷,让朝廷决断吧。”
皇甫嵩不愿意对董卓动手,可不是真的怕承担什么朝廷责难,他有自己的考虑。
此时大汉四处烽烟四起,几乎每个州郡的地方官手下都有兵马在手。废史改牧,更是使得地方州郡的权势大增。这些年,大汉的战争次数虽然很多,但都是朝廷在对叛军进行平叛。
皇甫嵩与董卓现在都是大汉的重号将军,即使董卓公然对抗诏书,也没有公开谋反,名义上仍然是汉臣。皇甫嵩如果没有朝廷的指令,擅自去攻伐董卓,那就是汉军的直接内讧了,这个先例如果一开,弄不好各地方州郡掌兵之人,就会有样学样,相互攻伐起来,这不就是再回春秋时代了吗?
皇甫嵩年纪已经不小了,也知道自己家族并没有特别优秀的后继人才,如果是自己开了大汉武将私自相互征伐的先例,皇甫家是不会有好结果的,这才是他拒绝侄子建议的原因。
皇甫嵩是东汉末年的第一名将,而且是文武全才,见识是极明白的。这么多年来,多少人劝过皇甫嵩起兵?他虽然从没有答应,也从没有把那些劝他起兵的人检举出来。
这些人中,有劝他起兵清君侧诛杀宦官的党人;有因不满大汉朝廷漠视凉州生死的乡人,例如凉州名士阎忠;现在又有他的侄子皇甫郦。
“兵者,凶器也,不得已而用之”这句兵法上的话,绝对不是随便说说而已。轻易动用刀兵的将领,除非你立下了泼天的功绩,否则在青史留下的绝对不会是好名声。
征战对于武人来讲,是抵抗胡人外族、平定叛乱的必要手段,但同时也是进身之阶,所以武人大部分是立场强硬之人,“封狼居胥,勒石燕然”在武人眼中,都是千古功绩。
但对于士人来说却截然不同,封狼居胥的霍去病万人敬仰,勒石燕然的窦宪却是被人诟病。儒家经学一贯倡导以德服人,反对穷兵黩武,为什么?归根结底,还在钱粮二字。
就以关西的凉州为例,凉州羌乱百年,征战不断,前方打生打死的是凉州边郡人,但花费的钱粮都是来自关东的州郡。
那些关东士族对此早已十分不满,多次提议放弃凉州的都是关东士人。这种提议固然自私短视,却是有很多的支持者。关东士人居住的都是内地和平州郡,自然对边郡不断征战耗费钱粮不满。
皇甫嵩对大汉也从来不是愚忠,他早就看清了大汉已经病入膏肓,没有挽救可能了。但他更知道,这个天下,是关(函谷关)东人的天下,不是关西人的天下。
身为凉州人,他太明白那些关东士族的想法了。除非是天下大乱之时,用绝对武力征服天下,否则关东的士人,绝对不会接受边地武人成为天下之主的,更不要说是一直征战百年的凉州武将。
皇甫嵩虽然是汉末第一名将,但与卢植一样,两人都出生的早了十几年,到了大汉彻底病入膏肓之时,两人都已过了当打之年,家族中也没有足够优秀的继承之人。
既然已经没有机会争雄天下,就不如安安心心做个汉臣,至少在史书上不留恶名,能够让家族安稳度过这段乱世,得以继续传承下去。
皇甫嵩不愿意出手,刘宏也不敢逼反董卓,对于董卓几乎是彻底失去了控制。
刘宏下诏斥责董卓。有何进和袁绍在背后支持,董卓根本不搭理,带了五千兵马,走到河东郡,就干脆驻扎下来不走了。开始观望京中形势。
冒了这么大风险,替何进吸引了火力,他可还没得到回报那,那能愿意就这么去并州那种偏远边陲。
此时最急是小黄门蹇硕。
别看小黄门蹇硕被刘宏看中,担任了西园军的统帅,但却是把何进彻底得罪死了,一旦何进掌了权,第一个要杀的就是小黄门蹇硕。
有董卓在河东郡拥兵自重,此时肯定是不能轻易罢免何进了。蹇硕又想了个调虎离山的主意,劝说刘宏派何进去凉州讨伐韩遂。刘宏想立刘协为储,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就给何进下了诏书。
这个时候何进就等着刘宏死,好把自己的外甥刘辩扶上皇位那,怎么会肯离开洛阳?公然抗旨是不行的,何进干脆寄出了“拖”字决。上奏说要派遣袁绍去徐州、兖州招兵,只要这些兵召回来,他就去凉州。
不仅如此,何进还按照丁宽的建议,找了个理由更换了轘辕关守将,并暗中通知丁宽在颍川的阳城集结兵马,一旦京中有变,一日之间,就可以召唤丁宽带兵入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