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大明:朱标跪求我当太傅

作者:优益西 | 分类:历史 | 字数:14.2万

第三十九章 一同前往

书名:大明:朱标跪求我当太傅 作者:优益西 字数:2145 更新时间:2025-05-04 02:18:32

听到刘伯温的话,许牧顿时肃然起敬。

看来眼前这位前辈,也是个有学识之人,朱大虎他们最基本的识字应该都是他教的了。

“我和朱老爷子也是故交了,这次村里有些事情需要他去处理,一时间走不开,这次没有来。”

“他放心不下许先生和两个孩子一起进山,特地让我来照看一下。”

刘伯温笑呵呵的开口说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他心里还是清楚的。

“山中险恶,也是应该的。”

“我整日里只给他们讲大道理而不去具体实践,总是做不成事的。”

“直到上次见到大虎的课后作业我才意识到,如果不去开发他们的天赋最后只能害了他们。”

许牧感慨着说道,他深知实践的重要性。

对这些在乡村里的孩子们而言,最忌讳的便是张口闭口的大道理。

一切不能化为实用的知识,都是没用的垃圾。

“咳咳咳……”

“许先生,后山路途遥远,我们担心您不太熟悉地形,便整来了一辆牛车。”

听到自己这个离谱的名字又一次被提起,朱标干咳了几声对着许牧说道。

看着许牧几人稳稳当当的坐上了牛车,朱棣咧嘴一笑,老老实实地在前面担任起了车夫。

“话说回来,前去后山大概得多久?”

许牧像突然间想起来了什么事情一般开口问道。

“前两日下了场大雨,原本进山的路不太好走。”

“我们就换了一条路,虽然稍微绕了点,但至少胜在好走,大概得一个时辰。”

朱标一边盘算着时间,一边找着理由搪塞许牧。

“这一路上闲着也是闲着,早知道把那百军棋给带上,和先生对弈几局了。”

听到朱标这话,朱棣咋把咂嘴开口说道。

自从上次和许牧对弈过一句后,他便对百军棋念念不忘。

对于一名武将而言,没有什么比这更吸引人的了。

他甚至还想着等回到军中,一定要将百军棋在军中发扬光大!

“你小子,就好好赶你的牛车吧!”

“万一翻了车,伤到了许先生和刘老爷子,回去看爹收不收拾你!”

朱标撇了撇嘴,一脚踹在朱棣的身上,言语中尽是恨铁不成钢。

朱棣的心思,他这个做兄长的再清楚不过了。

这小子玩心大,不过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他不耽误正事儿。

突然间挨了一脚的朱棣心虚的摸了摸鼻子,顿时老实了下来。

“唉……这天气真是变幻莫测啊。”

“本来想着都过去这么长时间了,出山的路应该挖得差不多了。”

“谁知道这一场雨下来,怕是又要延期了。”

许牧靠在牛车上,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他前几日便感受到空气中的湿度不对,担心要下暴雨。

谁知道还真就被自己给猜中了。

连着两天两夜的大雨倾盆而下,就连在屋子里的时候都能听到外面的雨声不断。

许牧也担心了两天,生怕又出了什么岔子。

果不其然,这次连进后山的路都泥泞不堪了。

想到这里,许牧摩挲着下巴,心中思索着待会进了山中,该如何是好。

“是啊,往年很少有这样的大雨。”

“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偏偏今年的雨越下越大。”

听到许牧的感慨,刘伯温无奈地点了点头。

“倒也正常,你们可还记得我曾经说过的明清小冰期?”

“随着明清小冰期的到来,天气也是愈发怪异,只不过没有人注意罢了。”

“咱们这会经历的……跟当初的明清小冰期倒有些异曲同工之妙。”

许牧摩挲着下巴说道,像这种能够当即拿出来上课的案例,他从来都不会放过。

但同时心中也在感慨着,如今这天气的变幻莫测。

亏得现在科技发达了,若还是在大明的话,小冰期的到来只怕又是一个王朝的灭亡。

“既然如今到了新的小冰期,接下来是不是又要大乱了?”

正在驾驭牛车的朱棣突然冒出来一句。

“怎么可能?”

“古时候人们因此大乱,主要是粮食不足,制度也有弊端,导致朝廷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百姓们的问题。”

“就拿明朝来说吧,虽然他疆域大,但朱元璋他不去治理啊!”

“百万疆域,最终实际利用起来的就那么一点。”

“现在不一样了,到处都有着自己的规划与治理,完全可以到自给自足的地步。”

“百姓们有饭吃,有盼头,还怎么大乱?”

许牧的一番话顿时让刘伯温深思了起来。

明朝百万疆域,但从未实际利用起来过。

说句实话,貌似朱元璋打下来的很多疆土,都是花费了许多的兵力去镇守,最终还形成了一大笔开支。

就单单说九边和金陵两处的军队,几十万人的大军驻扎在那里,生怕土地被夺走了半分。

虽然最后土地守住了,但对于朝廷而言,拨给他们的军费却是一笔可怕的开销。

就连朱元璋这个不怎么在意钱财的大老粗,都要时不时的看着国库账本叹气。

“那许先生您的意思是……”

“若大明将土地全都利用起来了,有可能度过明清小冰期?”

一旁的朱标敏锐的抓住了这番话的重点,目光灼灼的开口问道。

他可是没忘记,来的时候朱元璋再三嘱咐交代,让自己从许先生的口中再多问些大明的出路。

“不敢保证绝对,但说不定还会有一线生机。”

“大明时期,大多数土地都是一年一熟的熟制。”

“如果朱元璋当初朝着南方再打一打……倒也不难发现那片一年三熟的土地。”

许牧漫不经心的一句话,使得刘伯温和朱标都瞪大了眼睛。

嘶——

一年三熟?!

那意味着什么?

一个人可以产出如今三倍的粮食啊!

朱标强行压制住心中的惊骇,默默地盘算着这笔账。

如若南方的粮食真的可以一年三熟,岂不是可以产出大量的粮食去支援北方粮食的短缺?

意识到这一点,朱标心中不禁激动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