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观误国:我要重振魏武雄风
作者:雨的凉薄 | 分类:历史 | 字数:52.6万
本书由华夏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18章 半渡而击
曹叡对于这些见风使舵的世家,自然是来者不拒。
曹叡他现在并不缺乏世家的支持,因为光是曹魏境内就大大小小有着大量世家,所以对于江东世家也算不算是很重视。
江东世家明白现在的他们对于曹叡来说,价值并不高,所以在伤感的时候也就做出了适当的让步。
但是曹叡可是明白着自己的责任,那就是必须要限制这些世家大族的发展,能多敲诈一点是一点。
反正在利益的话题之上,曹叡往往都是逼迫到他们的底线,反正他现在也不怕他们继续跟着孙权那条破船。
现在被架在火上烤的,不是他曹叡,而是那些江东世家们,如今天下只剩下曹魏与东吴两方势力。
他们若是不投效于曹魏麾下,那么就只能跟着孙权那条破船,一条路走到黑。
这是他们这些江东世家并不想看到的一幕,他们这些世家首要的任务,就是将整个家族传承绵延下去。
然后要摆在他们面前的选择,但是真的少的可怜,面对曹叡不公平的对待,也只能是咬碎牙了往肚子里吞。
孙权也知道这些世家是什么尿性,如果他和这些江东世家都还处在蜜月期,自然是不用担心他们会反戈一击。
但是此前为了制衡东吴内部的政治环境,对于江东世家的领头人多有打压,只怕现在没有多少人还是打心底里支持他了。
没有了这些世家大者的支持,孙权的召令可能都到不了那些平民百姓的手上,从何收服民心呢?
此时的建业,孙权还没有放弃最后的希望,他还在试图沿着长江天险构建防御体系,抵御曹魏的进犯。
孙权他不知道这么做,还有没有用,但是他不甘心于躺平等死,他就算是死,也要是在垂死挣扎中死去,而不是在这里。
他继承的是父兄的基业,数十载的打拼,怎么能够轻易的葬送在他的手里。
他对此是绝对不甘心的,当年曹操四十万大军南下,他孙权都打赢了,他不信曹叡那个小子还能打赢他们不成?
孙权身为二代目,曹叡已经是曹魏的三代目了,孙权倚老卖老,虽然是有些看不起曹叡。
虽然曹叡这两年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是身前都将其归纳为是曹魏的家底深厚,虽然有过短暂的实力薄弱期,但是总归还是挺了过去。
孙权这样的想法并不让人感到意外,因为他不甘心这样的结果。
他可是大吴的皇帝,怎么能够轻易的输给曹叡那个小子呢?
曹叡若敢来犯,我东吴甲士定叫他大败而归。
……
曹叡率领的中央军部队,每日行进百余里,这么遥远的路程对于步兵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但是他们都是坐船南下。
在抵达寿春城的时候,曹叡亲自下令,让他们在这里短暂的休整一段时间,等一等曹真的步伐。
从洛阳前往淮南前线,若是采取路上行军的话,至少需要二十多天的时间。
因为这不仅仅是那些军士,还有大量的粮草物资,攻城器械,这些要一并运输南下,而这些东西最会拖累行军速度。
但是他们在采取了水运之后,军队行进的速度十分之快,不过士气八日的时间便抵达前线。
曹叡他们在行进至寿春的时候,曹叡便让他们下船休息,放慢了行军的步伐。
不仅仅是为了让它们恢复战斗力,最主要的是这里已经接近了前线。
若是东吴提前得知了他们进军的消息,孙权那个家伙在正面对打并无什么胜算的时候,难免不会使出什么阴谋诡计。
曹叡没有直接前往合肥,也是有些担心遭受到东吴甲士夜袭,连续在船上颠簸数日的魏军士卒,只怕是在那样的情况之下,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力。
曹叡他是绝对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不会给敌军制造任何的机会。
就这样休整了几日的时间之后,曹叡他们率军抵达了合肥城,次日便轻易地将濡须口攻破。
曹叡为了让这次南征的把握更大一些,将合肥城的守军也带上了部分,最主要的是让张辽也跟了来。
张辽的威名,在逍遥津一战之后,在江东那绝对是威名赫赫。
江东小儿,安敢啼哭。
这八个字岂是随便说说的,这都是张辽实打实的功绩,那东吴无论是孙权还是吕蒙,在面对张辽的时候都得缩起尾巴来。
曹叡打马站在岸边,看着这轻易攻打下来的濡须口,难免有些感叹。
原本以为这攻打濡须口将会是一场十分困难的战斗,没想到确实能够如此轻易的攻打下来。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此时的濡须口内仅仅只剩下了一千余东吴士卒,还都是那种老弱病残。
这些人留在濡须口,主要的任务不过就是虚张声势罢了。
看来这东吴也做出了很充分的准备,他们知道这濡须口根本守不了多少的时间,也不好守,干脆便直接将濡须口放弃了。
这个濡须口原本是东吴北上的桥头堡,东吴已经是经营了许久的时间,曹叡没想到东吴进来说放弃就放弃,有够果断。
第218章 半渡而击
曹叡看来看身边的将领,贾逵满宠等人也赫然在列。
他这是为了攻打东吴,那几乎是动用了所有能动用的力量。
曹叡他要做的就是一棒子将东吴打死,确保他没有继续挣扎下去的机会。
他已经感到厌烦了,他不想再和这些国内的割据势力耽搁下去,尽快的解决东吴,对他来说势在必行。
曹叡的目光落在了满宠的身上,“满卿。”
“陛下。”满宠沉声应道。
“在若是给你两万兵马,攻城器械若干,那你拿下庐江郡,你有没有把握?”曹叡不动声色的问道。
满宠没有丝毫的犹豫,当即应道,“臣,必拿下庐江郡。”
曹叡脸上的面容,露出也许欣赏的神色。
曹叡这次南下攻打东吴,准备走的是东边东关,将东关攻打下来之后,渡过长江,便可以直达建业。
但是曹叡他在庐江郡那个东吴士兵,从他们的侧面发起攻击,那他们处于两面夹击的状态。
所以,曹叡准备派出一支偏师,提前将这庐江郡攻打下来,让他们这只南征的部队没有后顾之忧。
曹叡一开始其实是想让贾逵来担任,但是想到贾逵的年纪已经不小了,而满宠的实力并不弱,所以让满宠来担任这个偏师主帅的位置更合适。
只见曹叡对满宠的回答显得很满意,赞许般的点点头,“你从中营拨调两万人马,以及相应的攻城器械,去将庐江郡攻打下来。”
“诺。”满宠当即应下。
满宠对于这个任务其实还比较满意,毕竟他现在都很少能够自己担了一支部队的主帅,他这是陛下看重他,给了他这样的机会,自然是要把握住。
曹叡他们很快就返回了大帐之内。
只见在这大帐之内,摆着一份颇为巨大的军事地图。
曹叡凝视着这地图,端详了许久的时间,挥手召诸将到近前,指着地图说道,“诸卿都看一看,这建业,朕可眼馋了许久啊。”
只见他们围观起地图来,在场的将领不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就是熟读兵法的饱学之士,这地图自然是能看得懂的。
他们这次南征部队准备的十分充分,一个小小的东关,自然是不可能拦得住他们。
他们这里距离建业,其中最大的阻碍,就是这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
只见张辽的目光从地图上收回,转头看向了曹叡,“陛下可是担心东吴会半渡而击?”
维见曹叡面色有些凝重的点了点,“没错,朕最担心的就是东吴可能会半渡而击。”
“我军在半渡之时,定然多少阵容不整,这是东吴在这个时候趁乱攻击,只怕是我军的损失必然不小。”
“所以朕想要问问诸位,我军当如何破之?”
曹叡话音落下,作诸位将领无不面色沉思,毕竟他们都想要想出一个绝佳的办法,在陛下的面前好生表现一下。
以他们的目光看来,如今北方战事安定,西域的那些小国更是不敢得罪大魏,他们的对手只剩下了东吴这一个。
再等到东吴灭亡之后,他们这些将领再想要立功,只怕会是十分的困难。
所以这些将领们对于此次的征讨东吴,一个个都是十分的上心,想要抓住这最后的表现机会,让自己的进攻更像一层楼。
他们知道,曹魏军方最顶尖的几个位置绝对是曹魏宗室,但是其他的位置也很香,不是吗?
没过多少的时间,只见张辽率先开口,“陛下不必过多忧心,臣有一计。”
曹叡顿时眼前一亮,眉头微微的挑起,“说说看。”
“陛下,吴人在南岸设伏,等待我军半渡之时而击,其实我军可将计就计,我军大部继续按原计划渡江,可另遣一路精兵,提前从其他地方渡河,绕到敌军的背后。”
“只待那些东吴甲士出兵之时,从他们的背后掩杀,与渡河之君理应外合,即可轻易的攻破吴军。”
曹叡微微点了点头,这的确是个不错的办法。
只见他的视线看向了另一边的郭嘉,郭嘉也是点了点头,算是赞同了张辽的计策。
他们曹魏的兵员素质更加强悍,一些精兵更是不缺,小规模的提前渗透到敌军背后,与渡江的魏军士卒里外夹击,只怕是那些东吴甲士根本抵挡不住。
这方案也算是确立了下来,但是具体派遣谁去,又成了一个问题。
曹叡还没有开口的时候,只见一旁的曹婴便说道,“陛下,末将愿率部前往。”
面对曹婴的请命,曹叡其实并不是很赞同,因为曹婴率领的是虎豹骑,并不适合在南方作战。
曹叡此次将曹婴以及虎豹骑带上,只是为了确保在面对某些比较宽阔的地方的战斗,这一次的渗透敌人背后,虎豹骑并不适合。
好在没有让曹叡为难太久,提出这个继续的张辽又一次的说道,“陛下,臣之弟子姜维,可率精兵前去。”
曹叡听到张辽的请命之后,顿时眼前一亮,让姜维去确实是个不错的办法。
张辽的战法增幅能力是为其极如风,姜维的战法增幅能力是为其徐如林。
【其徐如林】:我军在进行伏击的时候,成功概率提升百分之二十,造成的伤害提升百分之十。
姜维的这个战法,十分契合用来伏击,所以他便是此次,渗透至东吴后辈的最佳人选。
曹叡抬眸看向了一列将领中,比较靠后的姜维,“姜卿,你意下如何?”
只见姜维果断出列,“臣,愿往。”
曹叡颇为赞许的点了点头,那就伯约率领五千精兵,先行渡过长江,等待我军大步的到来,与我等里应外合,共同夹击东吴伏击部队。
“诺。”
只见那诸位将领齐声应道,缓缓退下。
曹婴虽然心有不甘,但是她也知道在这种关头之上,姜维比她更为合适。
再具体的安排吩咐下去之后,曹魏的十数万大军犹如精密的仪器,迅速的开动了起来。
他们的西路大军由曹真统领,中路有着司马懿指挥,这两路曹魏大军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将整个荆州拿下。
也算是牵扯住荆州的兵力,让东吴安排在荆州的军队无法回防。
曹魏东路大军,则是由曹叡他这个曹魏的皇帝,亲自统领,也就是所谓的御驾亲征。
他们的首要目标就是将建业拿下,其次就是扫平江东六郡,让整个扬州彻底安分。
直接拿浩浩荡荡的大军开动了起来,濡须口距离东关已经不远,不过是两三日的功夫,曹魏大军就已经抵达东关门下。
而另一边的姜维已经点齐了五千的精兵,提前挑选一个合适的机会离开了大军。
至于为什么不等到东关告破的时候,是为了减少他们暴露的风险。
姜维甚至为了保险起见,选择的都是在夜间行军,因为他们这次的任务事关重大,绝对不能有任何的闪失。
在某个夜色之下,姜维率领的五千精兵带了些许粮草,在夜色之下离开了魏军大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