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早我要收了你
作者:Y焱十二 | 分类:幻言 | 字数:44.6万
本书由华夏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53章 讲个故事
阿晟本意是想用手指堵住古澜的嘴,让她不要再讲话。没想到古澜却借坡下驴,趁势一口咬住了他的手指。
“哟,你们小夫妻俩真会玩!还吃手指?让我看的好生羡慕哟。”
春嫂手上端着一盆牛肉走进来,露出一脸真诚的羡慕神色。
阿晟听见声音,猛地将手指从古澜嘴里拔了出来,由于抽出来的速度太快,手指被古澜的牙齿狠狠咬了一下,印上了两排清晰的牙印。
“先吃饭吧,给你们俩拿了牛身上最好的一块肉,细嫩好消化,适合给姑娘补身子。我还在锅里熬上了驴皮膏,这东西最是补气血,明日给你们带着路上吃。”
春嫂放下肉盆,又盯着阿晟看了一眼,神色很是复杂。又看了古澜一眼,叮嘱道:“他要是不老实,你就咬他!”
“放心吧,春嫂。相公对我好着呢。”古澜笑嘻嘻地说。
“成,那我先回去了,你们小夫妻俩吃了饭,也早点休息吧,折腾了一天,也累了。”
说着,春嫂打了个哈欠,一步三回头地走了。
阿晟目送着春嫂的背影看不见了,走到门口关上门,又下了门栓,回头看着古澜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冷声道:
“若不是看在你捉了狐妖又受了重伤的份上,我早就将你吊起来打一顿了。你若不想日后受苦,这几日就老实点。”
“我听相公的,相公说让我怎样做,我就怎样做。”
“贫嘴!”
阿晟端起桌上的肉盆放在床榻上,用手轻轻撕下来一小块肉,凑到古澜嘴边:“张嘴。”
“啊——”
古澜配合地张开嘴,阿晟把肉放进她嘴里,然后又拿起一块肉放在自己嘴里。
就这样阿晟一手投喂古澜,一手喂自己,两个人不一会儿就把一盆肉吃完了。
洗净了手,又用帕子替古澜擦了嘴,阿晟把古澜轻轻抱起来,往床里边挪了挪,然后自己和衣躺在了床的外侧。
“阿晟。”古澜歪着头看着他叫道。
“嗯。”
阿晟闭着眼睛,双手交叉放在胸前,脸向上平躺着应道。
“我有点吃多了,睡不着觉。你给我讲个故事吧。”古澜眼睛闪闪发亮地说。
“闭上眼睛,一会儿就睡着了。”阿晟眯着眼睛说。
“可是我都睡了五日了,刚才又吃了那么多肉,现在真的一点都不困。”古澜说。
“不困就睁着眼,不要再说话了。”
“你就给我讲个故事,好不好嘛?”古澜央求道。
“我不会讲故事。”
“骗人,我一看你就是个特别会讲故事的人。”古澜笃定地说。
“我看是你的眼睛有问题。”
“相公,求你了。”古澜用甜死人的语气叫道。
阿晟不禁打了个激灵,浑身起了一层鸡皮疙瘩,睁开眼睛,转过头看向古澜:
“你想听什么故事?”
“什么都行,只要是你讲的,肯定都好听。”古澜的眼睛里星光闪烁。
阿晟被她的目光烧灼,将头重新转回来,看向屋顶,略一沉思,语气和缓地讲道:
“从前有一个大户人家,家中的公子到了娶亲的年纪,家里人便为他安排了一桩婚事,娶的是同城另外一个大户人家的独女。
但这位公子,早就有自己喜欢的姑娘了,还跟这位姑娘偷偷私定了终身,姑娘还怀了他的孩子。这件事,公子的父母并不知道,因为他家的祖训规定,家中男丁若要娶亲,必须门当户对。
而这位公子喜欢的姑娘,却是他家仆人的女儿,身份低微,公子的父母,是绝对不会同意他们在一起的。
公子将大户人家的女儿迎娶进门,姑娘的娘家陪嫁了很多金银财物和家仆,壮大了公子家的势力,从此那个地方,唯公子家最为富庶,也最有权势。
次年,身份低微的姑娘生下了一个男孩,公子很高兴,给孩子按照族谱的规制取了一个名字。公子的妹妹对这个孩子也十分喜爱,经常偷偷去看孩子,并陪他一起玩。
半年后,大户人家的女儿也生了一个男孩,公子也很高兴,但因为是第二个儿子,并没有表现出初为人父的激动喜悦。
大户人家的女儿自此起了疑心,找人调查跟踪公子和他的妹妹,发现了身份低微姑娘和她儿子的存在。大户人家的女儿险些发了疯,但后来选择了隐忍,当做不知道这一切。
六年后,那个城里爆发了瘟疫,身份低微的姑娘不幸感染了瘟疫,撒手人寰。正当这位公子悲痛欲绝时,家中再次传来噩耗,大户人家的女儿生的那个儿子,也感染了瘟疫。
公子发了疯似的四处寻找名医来给二儿子治病,每日每夜衣不解带地守在床边给儿子端茶喂水,煎药煨汤,悉心照料。然而最后孩子还是没有挺过去。
大户人家的女儿见公子对自己的儿子如此上心,于是放下心中芥蒂,主动提出把身份低微姑娘的儿子接入家中,当成自己的儿子来养。
同时应允公子,对外宣称这个孩子就是她亲生的那个,不把自己亲生儿子的死讯对外公布,并把府中的家仆全部换了一遍。
公子对大户人家的女儿心中充满了感激,对她也千万般好起来。公子把身份低微姑娘的儿子接入家中,为他改了名字,把二儿子的名字给了大儿子。
那位大户人家的女儿,因公子对她千好万好,挑不出任何不字来,加上身份低微的姑娘已去世,自己的亲生儿子也殁了,便对这个孩子视如己出,按照家族继承人的方式对其细心照料培养。
两个孩子的容貌长得都随父亲,竟也未被人看出端倪。但为了以防万一,公子和大户人家的女儿,都尽量避免这个孩子出去抛头露面,对外宣传替孩子找个了高人出门拜师学艺去了,要成年后才返回家。
只有公子,大户人家的女儿,公子的妹妹,还有这个孩子四个人知道,虽然叫着同一个名字,但孩子,已经不是之前的那个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