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作者:张围 | 分类:历史 | 字数:271万
本书由华夏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铅球
房玄龄低声说道:“泾阳书院的学子写出这些文章已经犯了读书人的大忌了,再者事涉土地,甚至还有人说工业力量可以改天换地,改天换地这种说法太过无道了。”
李正是答应了让书院的孩子参加这一次的科举,可谁能想到这些孩子一个都不能用。
做官?那些孩子写出这种文章能用吗?
光是这种文章就足够让人口诛笔伐了。
李世民低声说道:‘这些文章还有哪些官吏看到了?’
房玄龄开口说道:“审阅答卷,中书省三十多名考官都看到了。”
李世民长叹一口气,“李正到底给泾阳的孩子教了什么”
看李世民恼怒的神情,房玄龄一时间也不知道说什么,按照约定李正确实是让书院的孩子来参加科举了,但朝中不录用是朝中的事情,难怪李正会说这些孩子不适合参加科举。
这些孩子在泾阳所学的知识,和中原其他地方根本不一样。
有点标新立异?
李世民开口说道:“如果这些孩子收录朝中会怎么样?”
房玄龄低声说道:“审阅卷子的考官这么多,这件事瞒不住,如果录用了朝臣们也不会答应的。”
心中越发不痛快,李世民又说道:“给李正的十个文吏派过去了吗?”
房玄龄回话道:“开考的时候已经派过去了,现在应该在泾阳了。”
李世民灌下一口茶水,这个哑巴亏是咽下了。
房玄龄又说道:“要不是这一次科举,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里李正的书院教的是什么,如此大的忌讳怕是泾阳的学子为读书人所不容,如果这样的学子越来越多,怕是以后会出乱子。”
会不会出乱子还两说,毕竟泾阳只有这么一个书院。
大多数的读书人看的还是六典五经等儒学书籍。
李世民说道:“那朕接下来要如何?”
房玄龄躬身说道:“泾阳学子的文章肯定会在读书人中传播,会有很多的声音出来,这个时候陛下应该做出表率。”
“什么表率。”
李世民的神情凝重。
房玄龄低声说道:“以后泾阳的学子,朝中绝不录用,这样那些孩子便不能做官,大家互不冒犯,不论泾阳学子学的是什么都不能影响其他读书人晋升,自然就对读书人没有威胁,读书人的声音也能平息不少。”
李世民苦笑道:“李正不再乎骂名,为读书人所不容的事情,李正以前就做得太多了。”
房玄龄行礼道:“臣就先告退了。”
李世民点头,示意他可以离开。
走到殿外,房玄龄心中思量着,泾阳的孩子是这般,那么李正呢?或许从一开始李正就抱着这种理念。
当初看不懂李正,也看不透李正。
现在房玄龄心中有些明白,李正的心里一直藏着的是什么。
而且李正心中所藏的东西非常危险。
忧心又有些无奈。
房玄龄甚至感觉自己老了。
泾阳
朝中派来的十个文吏,上官仪很快着手安排。
现在的泾阳地盘这么大,已经不是一个小小的县丞府衙可以负担的。
光是上官仪一个人就忙得脚不沾地。
现如今多了十个文吏来办事,上官仪也终于可以长出一口气。
来到李正的面前,上官仪说道:“长安令都安排好了,三个做主簿,三个典史,四个录事。”
泾阳是个大县,而且比关中任何一个县都要大。
从来没见过一个县和人家一个郡一样大。
泾阳的县丞府衙人手也不一样,人家县丞府衙只有一个史,一个主簿和录事,泾阳则有好几个。
而这十个文吏主要管的还是这质押的一万八千亩新地。
现在的泾阳面积一直向北都到了渭水河,横跨泾河与渭水。
李正拿出一个圆球说道:“上官仪,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上官仪疑惑地看着说道:“这是什么?”
李正低声说道:“这个是铅,铅球。”
对村子里新奇的东西,上官仪已经习惯了,用铅做个球也不足为奇。
李正对他说道:“你知道吗?其实有一个运动叫作扔铅球。”
“扔铅球?”
“对。”
说完李正把铅球递给上官仪,“扔一个试试?”
手里拿着脏兮兮的铅球,上官仪越发不解,“为何?”
李正指着一个方向说道:“往远处扔。”
迟疑了一下,上官仪还是把铅球用力扔向远处,扔的不远,只有四五步远。
李正把铅球捡回来,站在上官仪的位置。
在上官仪不解的目光下,李正用一个奇怪的姿势,再次把铅球扔出,这一次铅球扔的有十多步远。
忍不住心中的好奇,上官仪说道:“长安令这是做什么?”
李正说道:“这是一种运动。”
“运动?”
“我都想不起来上一次玩这个是什么时候了。”
说着,李正又玩了一遍,“嗯,就是这种感觉。”
看李正有点疯癫的样子,上官仪哭笑不得,“在下就先回去忙了。”
“去吧,去吧。”
李正一次又一次的玩着。
玩累了这才把铅球放在一边,坐下树下李正感慨着:“真怀念呀。”
其实铅球还有另外一个用途,有一种叫作铅弹的东西。
重新站起身,李正拿着铅球往家中走去,手里还把玩着。
一群孩子从眼前嬉笑着跑远。
路边几只狗叫着。
铅球的运动可以追朔到很早的时候。
说法也有很多,有人说早在很早的时候人们会用石头打野兽,来获取食物。
这是一种说法。
还有说法古时候的人没什么娱乐消遣的活动,扔石头玩,比谁扔得远,就有了扔铅球这种运动。
还有说法是中世纪的时候炮兵在闲暇之余喜欢玩投掷炮弹的游戏。
也就有了铅球这项运动。
说法有很多,争议也很多。
回到家中,李正把铅球扔在一旁,仔细洗了洗手,准备开始做饭。
走入厨房的时候,徐慧已经在忙着做饭了。
虽说这还没入夏,眼下的天气就有些闷热,徐慧在厨房忙碌地额头都是汗水,顺着脸颊流下。
看到李正回来了,徐慧擦着汗水微笑着说道:“长安令,饭食马上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