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逍遥江山

作者:一景之月 | 分类:历史 | 字数:961.3万

第2212章 置之死地而后生

书名:逍遥江山 作者:一景之月 字数:3085 更新时间:2024-11-17 00:50:06

“原来是张大人,失敬失敬啊,不知是什么风把张大人吹到了这里了?”杨峥不阴不阳的道,语气中透着几分怒火。张骥面上一热,道:“大人说笑了?”

“哈哈,张大人你来得太及时了,咱家还怕你不来呢?”刘宁一脸欢喜道。

杨峥心头一动,看了一眼四周,眼角的余光发现,随着张骥的到来,欢喜的非但刘公公一个,就是那些侍卫,魏国公面上都露出欢喜之色,心头暗暗吃了一惊,从这局面看,对方显然有了准备了,先前就觉得奇怪,以魏国公的谨慎,不可能想不到苏州是谁的底盘,胆敢明目张胆的来抓人,抓了人却迟迟不走,这本身就是值得怀疑的一件事,眼看着自己就要拿到了人,从来是闻名不如见面,见面不如闻名的按察使张大人就这个点来了,来就来,偏偏刘公公那一句暧昧的话儿当着众人的面说了出来,依着文人对太监的痛恨,要是没点猫腻,打死杨峥也不相信,因此眼前的这一切,怎么看怎么都是事先安排好的。

其实这种感觉并非杨峥一个人,就是后知后觉的况钟也觉得这其中不简单了,趁人不注意给杨峥丢了两个眼神。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局面既已到了这种地步,退缩显然不是最佳的解决法子,对方如此兴师动众的前来抓沈老爷子,这越发表明了杨峥的猜测,沈老爷子才是这次大事件的关键人物,决不能让他离开苏州城,否则鬼知道还有什么罪名落在了自己的身上。

“杨大人这是一个误会,沈老爷子贩卖私盐是铁证如山的事情,本官可以做这个证人,还请杨大人不要阻拦才好?”张骥看着杨峥道。

“你说误会就是误会了?小爷我还偏不信这是个误会?”杨峥心里嘀咕了声,面上却是一笑,要说眼下的局面,他并没有占多大的优势,魏国公带来的侍卫差并不多三十好几人,加上刘公公府上的用人,也就是四十几个人,与自己不相上下,可自己占着锦衣卫的优势,所以先前并不惧,可随着张骥的到来,实力的对比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此人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的,竟带来了三十几人,人人都是好手,一看就是有备而来,如此一来,大好的局面立即掉了个个,杨峥对这个突如其来的按察使,在肚中没少问候他十八代的祖宗。

力量的反差,显然让那公子十分得意,盯着杨峥道:“识时务为俊杰,这个道理,以杨大人的聪明不会不知该怎么做了吧?”

杨峥冷笑了声道:“巧的很,下官从来没想什么俊杰,下官说过下官身为江南巡抚,替朝廷牧民一方,就得保一方百姓平安,沈老爷子是我苏州百姓,下官有责任有义务抱住他的安全?”

“可他贩卖私盐,触犯国法?”那公子怒道。

杨峥道:“事情没查明之前,这私盐卖没卖,如何卖还两说呢,还请国公爷不要太早下决定,人在苏州城,那就归本管,还请国公爷莫要为难下官才好?”

那公子脸色十分难看,他显然没想到一个人会如此难缠,如此不怕威胁,面对堂堂国公爷,按察使,坐镇太监都无动于衷,他不知对方的这份底气来自哪里,可有一点他很清楚,对于眼前的这个人,他的恨意已到了极点,他顾不得平日里的涵养,冲着侍卫怒道:“沈家贩卖私盐,罪证确凿,随本国公进去拿人?谁敢阻拦格杀勿论?”

杨峥嘿嘿一笑,同样转身道:“大伙儿听着,军令如山,眼下有一股不明匪徒,挟持朝廷命官,身为苏州父母官,保一方百姓平安,不得不理会,还请诸位随我抓人,敢有反抗者格杀勿论?”

“杨峥,你敢造反?”那公子大声道。

杨峥道:“嘿嘿,公爷敢抓人,下官就敢反,他日到了朝堂,本官还要给公爷多加一条罪名,官逼民反!”

“你……?”那公子气得面色铁青,却愣是说不出话来。

场上气氛变得杀气腾腾,双方各自拔出了兵器,眼看一言不合,就要变成一场大厮杀,从进来说了几句话的张骥,忽然走到了两人的中间,先后抱了抱拳道:“国公,杨大人,可否听下官一句话?”

杨峥对他身为自己的下属,却突然出现在这里,搅乱了自己最佳夺人的时机,心头大感不满,冷哼了声道:“张大人有什么话只说便是,用不着吞吞吐吐,本官还不是那种霸道到不让人说话?”这话儿暗带着几分怒意,因此多了几分骂人的味道,张骥似没听出来,面上神色不变,道:“依下官看,这事儿是一点误会,国公爷抓沈老爷子是因他贩卖了私盐,触犯了国法,而大人保沈老爷子是因他是苏州百,大人有责任有义务保护他的安全,你们都没错,用不着动上刀子,事情闹大了面上也不好看,朝廷哪儿也不好交代不是,依我看这人就交给下官,有没有罪本官亲自审理,定审他一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给公爷、杨大人一个交代可好?”

杨峥与那公子彼此看了一眼,双方眼里闪过一丝惊讶,杨峥的惊讶来自张骥的目的,按说对方摆明了是来帮忙的,而且是倒忙的,这个时候断然不会做出这个决定,因为这样一来,人虽到了按察使的手中,但按察使巡视苏浙,府衙可是在苏州,也就是说沈老爷子只不过是从自己的手中转了一个位置而已,和自己的目的并不冲突,可以说这个结果对自己最有利,按察使虽有脱不开勾结魏国公陷害自己的嫌疑,但能在这个时候,并没有完全倒向对方,单凭这一点还算难得,因此颔了颔首有答应的意思,便将目光看向了那公子。

那公子面上阴晴不定,眼神里既有疑惑,又有迟疑,更多的怀疑,他的目光死死地盯着张骥,似是想要问一句为什么。这也难怪,今日有这种局面,便是他如宁王一手策划的,按照他们设计的计划,苏州一日平静一日,百姓的日子一日比一日好,在没有任何的天灾**,从百姓哪里突破已不可能的,况且经过雪灾、水灾、粮食危机,苏州百姓对这个新来的巡抚极为信任,花费再多的功夫也难以取得成果,所以两人将目光再一次放向了商业上,苏州的商业虽一度辉煌,但盛极而衰,在经过大明开国的打压,苏州的商业已跌落到低谷,况且有雪灾,洪灾、粮食危机的冲击,往日商业辉煌的苏州愣是元气大商,迟迟难以恢复,小商小贩多而不精,大商少而不壮,这样的局面比起团结一致的百姓可就要好对付多了,况且商人比起百姓的死脑筋,要懂得变得通多了,所以两人决议从商业上着手给杨峥致命的打击,经过上次杨峥向朝廷征收商业税的建议,引起了悍然大波,虽说此人很聪明,及时抛出了商籍这个诱惑,平息了这场骚乱,但面对朝廷赋税这个既定的事实,苏州的小商小贩根本无力承担,他二人本寄托沈家煽动小商小贩闹腾一番,恰好一文钱的掌柜在这个点上走上了绝路,这无疑是一次天大的机会,苏州大小商人不下千家,人数上万,一旦成功煽动了他们,足以让苏州的商业彻底瘫痪,迫使朝廷不得不追究责任,杨峥面临的结果,不是被杀,就是丢官,而民情汹涌的苏州,最需要一位人望,手腕,能力强的人去坐镇,而宁王无疑是最佳人选,事实上宁王这些日子,也没少动这个心思,只要苏州商业一旦混乱,宁王便上奏折请奏,只可惜奇差一招,此人也不知从哪儿弄出了一个红顶商,这一招看似大胆,不可思议,但以宁王的眼光看,这一步走得极好,小商小贩因脚底下没鞋客穿,光脚不怕穿靴的,所以敢闹腾,可红顶商一出,苏州小商小贩与红顶商合并,所有赋税一律有大商人承担,他们只需在大商人的庇护下,从利润中给出一部分给大商人,这样的好处显而易见,商人在能吃饱饭的情况下,给出手中的部分利益,如此一来,只要不是傻子,谁还会去反对,况且九大红顶商隶属朝廷,由朝廷亲自接管,也就是说朝廷通过给九大红顶商身份地位控制他们而他们控制苏州大小的商家,且保证他们的商业利益,如此一来,苏州的商业算是间接的被朝廷所控制,非但如此,他们还给苏州一个重大的信息,朝廷与你们同在,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如此以来,又有那个商家傻到去闹腾呢?这样的局面若是让他们持续一年半载的,苏州无论是从商业、还是从农业都是铁板一块,任何的阴谋诡计都难以攻破,这样的局面自不是宁王愿意看到的,经过反复揣摩商议后,宁王便将目光放在了刚刚成立的九大红顶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