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复兴
作者:日出泉城 | 分类:其他 | 字数:85万
本书由华夏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63章 真变傻了……
这些木匠和石匠们,一路走来十分兴奋。
他们已经得知造纸匠们的际遇了。不但被废除了奴籍,而且,居然有人被封了官啊!
那个整天努力干活,却因为打碎了一个主人家的花瓶而被抽了三百鞭子的家伙,居然被封了官!
以前他的一对儿女都吃不饱饭,眼下肯定能够吃饱饭了!没准一个星期还能吃一顿肉呢!
怀揣着对未来生活的希望,木匠和石匠们来到了偏殿里。其中还夹杂这几个玉器雕刻匠。
一个太监让他们在那里等着,皇上一会儿就过来。工匠们自然不敢有任何意见,乖乖的站在那里等。
不一会儿,刘寻来了,带着黄薇和孙香颖,还有一堆御前侍卫。众工匠连忙跪下大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刘寻笑道:“众位平身。”
众工匠站起来,无所适从,紧张的手都不知道放哪里好。刘寻也已经习惯了他们这种情况。直接说道:“各位木匠、石匠等,你们把字雕刻在木头上或者石头上,没有难度吧?”
众工匠一起摇头:“没有难度。很多人要求雕刻的东西,比字难多了。”
同时他们也好奇刘寻为什么要把字雕刻在木头或石头上。只是不敢问。
刘寻又问木匠:“你们都见过纸这种东西吧?要是在一块凸起的、平整的木头上刷满了墨汁,把纸盖上去。那么,纸会不会被墨汁给腐蚀烂?我说的是最好的纸,甚至于比现在最好的纸还要好!”
木匠们一愣,联想到昨天刘寻召集造纸匠,也就释然了。他们商量了一会儿,回答道:“皇上,这要看墨块大小了。如果小的话可以,太大了,就不行了。”
刘寻又问:“如果在雕刻出来的字上面抹上墨汁,那么纸会烂吗?如果不会烂的话,能够保存多久?”
木匠们这次没有商量,而是直接回答道:“那也要看字体的大小。要是以现在的纸来看,大概只能保存半年。”
刘寻皱起了眉头。要是只能保存半年的话,就算是印成了书。也要半年进行换一次了。不过,现在的穷苦孩子们根本没有书看,如果能拥有一本或两本书的话,半年时间也足够他们背会了!这样的话用雕版印刷术或活字印刷术把书籍给造出来,也是相当划算的!
更何况,现在由于一书难求,得到书的穷苦人全都倍加珍惜。争取在第一时间把书给背会,以免书被损害后,看不成了。不像现代的孩子,一年几十本各种书和资料,不珍惜。
再加上造纸术现在正在被改进,更好的纸很快就能出来。所以,把书籍搞出来是非常需要的!
刘寻便笑眯眯的问各工匠:“如果有书法家把字倒过来写,然后让你们照着倒写的字,在木板或石板上一点儿都不差的雕刻出来。再把这些字涂上墨汁,用纸压在上面,让这些字的痕迹停留在纸上。然后还要保存半年左右。你们能做到吗?”
木匠们相互看看,道:“需要试几次,看看多大的字体才合适。”
刘寻点头:“放心,朕会允许你们试验的!而且,各种物资也会给你们准备齐全!”
各工匠大喜,跪地山呼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然后双眼满含期待的看着刘寻。
刘寻也不会厚此薄彼,便道:“朕现在便废除你们的奴籍!还有,木匠、石匠,各选出来一个手艺最好、最勤快的人出来!”
众工匠大喜!随后便开始推举出手艺最好和最勤快的人。这个时候他们刚刚获得初步解放,心思十分单纯。并没有想到勾心斗角或者争权夺利,而是很快就挑选出了头领。
刘寻看了下,都是三十多岁的汉子。想来这个时候,也的确是人体力和脑力都达到巅峰的时刻。
于是刘寻便把他们俩封为“印刷令”和“雕刻令”,都是九品官。两人,包括一众工匠都是同样的感激零涕!
随后,刘寻又给了他们和之前造纸匠同样的待遇。
这个时候,那位周太守早就赶到了县衙,传达了刘寻的口谕。
这个口谕让不少人惊讶不已。他们感到暴君似乎不那么暴躁、血腥了。而过来告状的人,也是一脸懵逼,感觉皇上怎么跟以前不一样了呢?
跟刘寻口谕造成的轰动比起来,他再次召见各类工匠,同样让人们疑惑和惊讶不已。
由于刘寻表示不追究讨论他行为的人了,人们便开始当众议论纷纷。
“皇上这是怎么了?怎么会把那些工匠看的那么重?难道皇上不该重视儒生,借助他们治理好国家吗?”
“谁知道呢?皇上的行事总是出人意料。当初逃到南中起兵,之后灭掉南中士族,现在召见工匠,真是看不透啊,看不透!”
“我看啊,皇上这是太过圣明,所以做的事儿咱们都看不懂!”
但是有人就表示不同意了,说道:“我……我觉得吧,皇上就是真傻啦!你看,把萤火那个小丫鬟封做妃嫔,可是吴国的郡主也只是妃嫔!难到他们两个人的身份相同吗?”
“是啊是啊。”旁边有人应和:“灭了士族。虽然士族十分欺压老百姓,可里面有很多有才华的人呀!士族灭了,只怕以后的才子就会变少,甚至没有了!”
“这个!士族可是欺负咱们老百姓的!你怎么还替他们说话?!不过,皇上好像确实变的傻了。难道工匠能变成才子吗?这可能吗?!”
由于刘寻并不在意别人当众议论。所以滇城到处都是议论刘寻施政的好坏的。
可惜他们不知道。工匠造出来的纸质书,的的确确能够造就千千万万的才子!等这些书籍发挥作用的时候,估计就是整个天下大喊“皇上圣明”的时候了!
刘寻是大汉天子。所以他做的这些事儿,不止在滇城传播,而且以很快的速度向全国传播!以至于所有的百姓和官员,都知道了刘寻的这些“荒唐”事。
但在这些传播中,有很多都在说,大汉天子,刘寻,好像真的变傻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