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宋帆影
作者:正邱 | 分类:历史 | 字数:103.5万
本书由华夏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一百六十章 心如磁针 不指南方不肯休(中)
在真州,文天祥与苗再成一番好谋划,想要联合两淮兵力“同日并举”,一击攻破元军的长江防线,走向理想中复兴大宋的第一步。但这第一步还没迈出就把脚给崴了,现实狠狠的给了文天祥两个大巴掌。
第一个巴掌是淮西制置使夏贵的叛宋降元。
夏贵现年八十岁,也曾是个战功卓着的勇将,从端平入洛起,四川、襄樊、京湖、两淮,转战东西,哪里都有他的身影。阳逻堡、丁家洲、焦山,历次大战,哪一次都不曾缺席。但越到后面就越无力,大宋朝走向崩溃的趋势无法阻挡,夏贵老将军的雄心也随着一场接一场的败仗消磨殆尽。终于没有继续奋战的勇气了,他写了一封信给伯颜,叫伯颜不必浪费兵力来打他,只要临安投降了,他也会投降的。因此,元军驻扎于和州,静观其变,并未对淮西发动攻击,而夏贵也果然于临安投降后宣布易帜。
在夏贵的命令下,淮西辖下三府、六州、三十六县都随之降元,只有镇巢军知军洪福不从。元军强攻镇巢军不下,便指令夏贵亲去招降。这洪福本是夏贵的家僮,对其尽心尽力。夏贵打出感情牌,说要单骑入城叙叙旧,骗洪福打开了镇巢军的城门。随后元军伏兵趁机暴起,『乱』刀将洪福砍死。这还不罢休,元兵进城以后,洪福一家十余口满门被杀,连带着城中数万军民也全被屠杀一空。
有个词叫做“晚节不保”,用在夏贵身上应该很合适。他已经八十了,事实上投降元军后也只活了三四年。前面八十年都是大宋的忠臣良将,最后的几年还要背个贰臣之名。更以残酷的方式对待曾经的战友和部下,转过头来屠杀大宋的子民。时人有诗讽刺道:
自古谁无死,惜公迟四年。问公今日死,何似四年前。
又曰:
享年八十三,何不七十九。呜呼夏相公,万代名不朽。
淮西夏贵的降元使得文天祥与苗再成的计划完全失去了执行的可能『性』,文、苗二人却不自知,还指望着能撮合两淮共同进取。
而紧接着,淮东的李庭芝也同样给文天祥扇了个响亮的大巴掌。他没有投降,却比投降还决绝,直接下令就要取文天祥的命。
说来李庭芝应该是中了元军的反间计。当镇江元军发现文天祥逃跑后,就立即报告了元帅阿术,阿术即布置间谍到扬州散布谣言,说文天祥接受元军任务,去真州骗取宋军投降。在扬州的大宋淮东制置使李庭芝闻报,顿起疑窦。当他收到文天祥要求同日进兵的信,还以为是元军设计好的圈套。随即致信苗再成,命他将文天祥就地斩杀。
苗再成与文天祥多日相处,不忍杀之,佯称请文天祥视察防务,派人引导文天祥出城,行到荒野,止步不前,对他说:“有人在扬州供得丞相不好。”并拿出扬州发来的公文交给他看,文天祥一下明白了,惊愕之际,苗再成等人已然策马回城,随即关闭城池。
文天祥一行人被关在西门外,百口莫辩、心如刀剐,只得南望端门泪雨流。自己舍生忘死冒险逃出元营,费尽心力的想要复兴大宋,换来的却是自己人的质疑,这真让人绝望。
苗再成还不算做得太绝,过了许久,给文天祥一行人送来了行囊,还有马匹。
文天祥上了马,回望真州城池,长叹一声,随后向东一指,决然道:“去扬州见李刺史,剖绝明白!”
“去到扬州,李刺史要杀咱,怎么办?”拖油瓶赵孟传一听去扬州送死,顿时急了,这不是自己往虎口里钻吗!
“那就不管了,只好听天由命。去扬州,只要有万一希望能连兵兴复宋室,又何惜这一条命呢!”
“卑职知道此处有个好汉,在这数十里外设寨保民,不如去山寨暂避一时。”文天祥的心腹亲随金应提议道。
“山寨里能兴复?此事休要再提!”文天祥呵斥道。
见他态度坚决,其余人不便再有异议,便取道往东,向扬州去。
文天祥一行在夜『色』中行走了四十里路,来到了板桥这个地方,『迷』了路。行田畈中,不知东西,风『露』满身,人马饥乏。并且又起了大雾,人马行雾中不能相辨。拂晓时,四山渐明,忽然看到远处有元军的骑兵追来,情急中,他们见道旁有座竹林,迅即躲了进去,哪知已被元军发现,纵马追来,绕林呼噪,拉弓发矢,一名随从右眼中箭扑倒。
元军又入林搜索,很快抓到一人。文天祥躲在灌木中,亲眼见他被剥了上衣,绑缚住双手,系在马后拉着走。元军还挥刀割断其发髻,使之披头散发逗笑取乐。紧接着元军放火烧林,又有五六人被『逼』出,或被当场『射』杀,或被俘虏。文天祥与赵孟传躲藏处也眼见得要被元军搜捕到,这时文天祥的亲随金应忽然跃出,往开阔处奔跑,将元军远远引开。四五名元骑策马追上,嗖嗖几箭『射』出,金应随之倒地身亡,文天祥却在其掩护下未被发现。
“仓皇伏幽筱,生死信天缘。游锋几及肤,怒兴空握拳。”
文天祥眼见随从们一个个或死或俘,又紧张又悲愤又无奈,躲藏了不知多久,搜捕的元军才终于呼啸散去。
从躲藏处出来,清点人数,文天祥及随从本来十三人,一下损失近半,只剩下七人。除几人被元军俘获抓走,竹林附近还找到两具尸体。其中就有文天祥最忠诚的亲随金应,他是为掩护文天祥而牺牲的,至死未改忠义本『色』。
金应,庐陵吉水人,宋江南西路兵马都监。重义知武,亦擅文词,自少时为文天祥书吏,二十年间委身以从,死生休戚,俱为一人,相知甚深。
七人沉默无言,继续东行,文天祥还执意带上了两位随从的的尸身。
遭遇元军的这个竹林在高邮城西一带,往前数里就是村落。在此匆匆措置了两具薄棺木,文天祥亲自动手安葬了跟从自己二十多年的亲随金应。葬仪简朴,仅敛以随身衣服,棺上七钉,是剩余的七人在棺木上各钉一钉以示纪念。
文天祥泪如雨下,焚所作之诗以悼念金应:“我为吾君役,而以一抔土,相望泪如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