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文华集
作者:姬子梦 | 分类:历史 | 字数:46.2万
本书由华夏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59章 大宋词宗柳七郎
明道三年,春三月二十,经过近一个月阅卷,春闱大考的成绩终于出来了。
马车穿过城市,驶过东华门附近的时候,天上便淅淅沥沥下起雨来。
在东华门前的文人士子早就将这个东华门围得水泄不通,而在一旁等待捉婿的商贾、官吏也罢了架势,进去一旁的酒馆茶水铺里休息,附近的街道边上尽是因为大雨而变得脚步匆忙的行人,商铺支起篷布,书生们打着雨伞依旧张望着黄榜上自己的名字,陪同的家眷也紧张不已的等到消息。
曹景修也对这一届新科举人很感兴趣,他虽也避在檐下,可却派着家仆在榜下抄录排名。
东华门附近居住在附近的妇人追逐着在雨里啊啊奔跑的孩子。
路边河畔的柳树带着新出的枝芽,在雨中也变得愈发翠绿起来。
樊楼距离东华门这边算不得远,由于上午出门早,抵达之时,辰时才过去不久,按照夫子和玄玉儿测时法现在才是九点左右。
这个时间段里,青楼之中尚不到营业的时间,柳永也正是挑选了这个时间过来,以免打搅对方的生意。
与樊楼齐清玉之间的碰面,其实没有什么特殊意义可言。彼此之间还算不得非常密切的朋友,表演之前见个面,不过是例行公事的走一趟。抵达樊楼之中时,因为在楼中过夜,上午才起来的一批客人还在陆续离去,只是到得此时,人已经不多,稀稀疏疏的由披了衣衫的女子送出来,有的则因为下雨,在大厅之中稍待,等着楼中小厮拿了雨伞出来。
柳永叫人通传后,倒是在樊楼大厅的门口处,发现了意外的熟人。
那是一名身材颀长、样貌俊逸的男子,从里面出来之后,便坐在接近门边的位置上看雨。
或许是因为刚刚起床,气质还有些慵懒,陪同他出来的女子样貌气质都很文静,柳永以前见过一次,也是楼中的才女之一。
互相看见之后,柳永便过去拱手打了招呼。
“柳大家。”
“耆卿先生!”
“陆孟英?”
眼见是大名鼎鼎的柳永,坐在那儿的陆丰城便连忙站起来拱手行礼。
事实上陆丰城昔年曾在汴京诗会上见过柳永,世人皆知柳永的才学,也知道柳永因为那首《鹤冲天》的词,被列为“永不录用”的事。
柳永是大宋词坛的最耀眼的明星,哪怕是当朝卿相也无不以传阅柳永的词为荣。
柳永,字景庄,别号柳三变、柳七,本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父柳崇,世居河东,曾为沙县县丞,在州郡颇有威信。父亲柳宜,出仕南唐,为监察御史;南唐灭亡后,柳宜供职北宋,任雷泽县令,不久,改为费县县令、濮州任城令。柳永即出生于其父任所。
淳化元年,柳宜入东京上书,授全州通判,柳永随父赴任。淳化五年,柳宜以赞善大夫调往扬州,柳永随往,习作《劝学文》。
至道三年,柳宜屡迁至国子博士,命其弟携画像前往故里崇安,以慰家母思念,柳永随叔归乡。
咸平元年,柳永居家乡,游览名胜中峰寺,作诗《题中峰寺》。柳永读到《眉峰碧》,甚爱此词,将它题写在墙壁上,反复琢磨。咸平四年,柳永尝试为词,作《巫山一段云·六六真游洞》,歌颂家乡风景武夷山,有“飘飘凌云之意”。
咸平五年,柳永计划进京参加礼部考试,由钱塘入杭州,因迷恋湖山美好、都市繁华,遂滞留杭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咸平六年,孙何知杭州,门禁甚严,柳永作《望海潮·东南形胜》,前往拜谒。此词一出,即广为传诵,柳永亦因此名噪一时。
景德元年秋,孙何还京太常礼院,柳永做《玉蝴蝶·渐觉芳郊明媚》,追忆陪孙何游乐情事。
景德年间,柳永离开杭州,沿汴河到苏州,作《双声子·晚天萧索》;不久入扬州,作《临江仙·鸣珂碎撼都门晓》,追忆旧游,度过了青年时期的一段放浪生活。
大中祥符元年,柳永进入京师汴京。时北宋承平日久,都城繁华极盛:元宵,皇帝与民同乐;清明,郊外踏青;端午,龙舟竞渡;汴京风情,纸迷金醉。柳永凌云辞赋,将帝都的“承平气象,形容曲尽”。
大中祥符二年,春闱在即,柳永踌躇满志,自信“定然魁甲登高第”。及试,真宗有诏,“属辞浮糜”皆受到严厉谴责,柳永初试落第。愤慨之下作《鹤冲天·黄金榜上》,发泄对科举的牢骚和不满,但对中举出仕并未完全绝望。不久之后,柳永作词《如鱼水·帝里疏散》,对此次应试的不利,柳永已不再介怀,对试举仍抱希望。
大中祥符八年,柳永第二次参加礼部考试,再度落第。同时,与相好歌女虫娘关系出现裂痕,柳永作词《征部乐·雅欢幽会》,抒发失意兼失恋的苦闷情绪。
天禧二年,长兄柳三复进士及第,柳永第三次落榜。
柳七先生常出入勾栏瓦肆,茶坊酒楼,和“狂朋怪侣”朝欢暮宴,对酒流连。
如今在汴京再遇柳七先生,即感到意外,又不免有些激动。
激动之下陆丰城脱口问道:“柳大家怎来了汴京,也不知会在下,也好让在下为先生接风洗尘。”
柳永连连摇头,随即笑道:“孟英,多年未见,近来可好?”
陆丰城拱手道:“多谢柳大家关怀,家中一切都好,只是近些年来,虚度光阴,一眨眼与柳大家已有多年未见,如今又见先生真乃幸事,不如今日由我做东,为先生奉上几杯酒水可否?”
柳永摆手拒绝:“孟英莫要破费了,今日前来是有事,见一位故人的,过些日子就走。”
陆丰城闻言,面露遗憾,看着柳永手里拿了一卷书画,随即便关切的问道:“柳大家可是新填了一首好词,不知可否让在下一观,先一饱眼福?”
柳永摇头笑道:“这非我写的词,乃是蜀中听来的一首歌,今日得空,想送给清玉,看她能否将其弹唱出来。”
陆丰城闻言,更是惊奇了:“不知是何人写的佳作,竟能入得了先生的眼?”
柳永笑道:“作这首歌的人,据说是一位前朝的隐士,他生性高洁,出生高门显耀之家,自小便养在金玉之中,可惜家逢巨变,从前的显耀门庭却变成了破瓦烂房,这位曹雪芹先生,在心灰意冷之下便以自己为题材,写了一本旷世之作,只可惜原书已失,只留下这首好了歌。”
“好了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