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里逃生后,我在古代搅弄风云
作者:飞翔的阿吧阿吧 | 分类:古言 | 字数:36.8万
本书由华夏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74章 赵文云
春招走上前。
姑娘看着她,哭着点了点头。
“现在是没有什么危险了,医馆是我带你来的,你先稳定一下情绪我们再同你讲话。”
见她安静下来,春招跟陈氏两人将她扶到床上坐下。
她连坐下身子都疲软,也不知道先前那些挣扎的力气哪里来的。
春招看着她额头上渗血的白布,“你别怕,我已经将你从牙婆手上买过来了,这是我娘。”她指了指身边坐着的陈氏,“我们今天是来接你回家的。”
见姑娘依旧一脸警惕的看着她们,春招耐着性子安慰,“你放心好了,我买你就是为了救你而已,你若是有去处,等你好了我就把卖身契还你,你随时可以走的。”
姑娘一听眼泪止不住的流了下来,接着就要下床。
春招还以为她要下床做什么,却见她穿好鞋子,对着二人侧身深蹲行了一礼。
陈氏有些愣,不知道她这行的是个什么礼,随后将她扶起来,“我听春招说你身上有伤,喉咙也受了伤,这个时候就不用客套了,既然你与咱们家有缘,那便一起回家先将身体养好,别的暂时就不想了。”
春招正要去找许大夫,就见许大夫推门进来。
看到三人他无奈的笑了笑,“还是熟人来了好办事,先前我们怎么说她都不听,激动得很,看把我这处折腾得。”
姑娘看了看四周,表情一下子变得尴尬,福身对着大夫又行了一个礼。
“行了行了,你那个身子,且歇着吧,莫要砸了我这处的招牌。”
“许大夫,一会儿我们给您把这处收拾好,打碎的东西我们也赔。”春招抱歉的笑。
“东西我让伙计收拾就是,只是她如今的状况虽没有你之前凶险,但若不好生养着后头也麻烦,我先看一看。”
他过来让姑娘坐下,先是给姑娘把了一下脉,接着又看了看喉头,“还是昨日说的,身上的伤跟喉头伤一两日就没什么大碍了,就是头要特别注意,不能再磕着,要每日换药不能让伤口红肿,不然再好的药也救不了。”
“许大夫,您看看今日要配些什么药,一并多配几日的吧。”
“这回的药怕是有些多,我尽量给你们多开些便宜好用的。”
“那就多谢许大夫了。”陈氏道谢。
二人扶着姑娘来到了前厅。
许大夫写了方子,又让伙计帮忙把药抓好,有吃的有涂的还有外敷的,药包确实不少。
陈氏皱着眉付了一两三钱的药钱,将东西放进篮子,与医馆的大夫伙计再次道谢后带着春招跟姑娘走了。
“娘,她这个样子咱们得去坐村里的牛车才行吧。”
“牛车没有这么早走,我看看有没有隔壁村拉粮食的,给点钱坐个便车。”
她们直接去了粮食铺子,果然看到有牛车进出,一问,确实有隔壁村子的车子。
“娘,你怎么知道隔壁村子有送粮的车?”春招好奇。
“他们村子有水田,有好些人种稻子,每年的这个时候正是收割卖货的时候,运气好便能碰到,我也是听你苏婶儿说的。”
陈氏上前拿出了五个铜板,问车夫回程的时候能不能捎她们一脚,说她们是宋家村的,到岔道口下就行。
车夫一看是三个瘦弱的女人很爽快就答应了。
车子卸了货,春招三人上了车等着车夫出发。
“一直姑娘姑娘的叫你好像也不太合适,你叫什么名字?”春招问边上的姑娘。
姑娘嗓子发出的声音实在难辨,她只好拉过春招的手,在她手上比画起来。
春招按着她笔画的用另一只手又画了一遍,“你姓赵?”赵这个字她可熟悉,杂货铺的招牌上有。
姑娘高兴的点了点头,又接着在她手上比画。
第二个字春招认识,是个文字,但是第三个字她不太确定,她又让对方重新描了一次,描完以后她半猜着说出“文云”两个字,见对方猛点头她这才笑着看向陈氏,“娘,她叫赵文云。”
陈氏纳闷的看着车上的姑娘,“你是认识字的?在咱们这处认识字的姑娘可没几个,能识字说明家里条件好,你怎么会被卖到咱们这处的呢?”
赵文云听陈氏问,低着头眼眶立马就湿了。
“娘,你先别问她这呢,她如今说话不方便,没办法回答你,要问咱们就问些简单的。”她看向赵文云,“你今年多大了?”看模样应该是比她大的。
赵文云又对她比划了手指。
原来是十六,比她大两岁。。
“我叫宋春招,今年14岁,我娘姓陈,家里还有个十二岁的妹妹春引,你不要害怕,暂时就在我家里安心住着,等身子好了再做打算。”
赵文云对她们做了个作揖的手势表示感谢。
两炷香左右的时间,车夫的活儿完了,赶着车子返程。
路过镇口的时候村里的车夫看到她们,“哟,陈嫂子,你如今宁愿做别人的车也不做咱村子的车,怎么就跟我们这么生分了。”
车夫的语气虽好,但是还是听得出带了些不满。
陈氏不想得罪村里人,“你们这会儿不走,我这带着一个病人急着回去呢,下回坐车肯定坐你的车,咱自己村里人难道不照顾吗。”
宋全力这才看到她跟春招中间坐了一个受伤包了额头的姑娘,“陈嫂子,你带的这个是你什么人啊,没见过啊。”
“就是春招的一个朋友,全力兄弟,今日时间赶,改天我们再聊。”
车子很快就驶了过去。
赵文云原本以为能把她买下的人家家里应该是有些家底的,但是看着车子一路从大道驶入小道再经过山道,这分明就是村里人家,从前她不知道村里该是个什么样子,但是这些日子跟着牙行的人跋山涉水,对于穷苦的地方她已然有了大致印象,多就是像如今这样离城镇遥远的地方,她不由好奇的打量起春招母女二人。
一路颠簸走了大半个时辰,车子总算是到了岔口。
“往前走不到半个时辰就是你们宋家村了,我急着回去不便送你们,你们就在这处下吧。”车夫说着客套话。
“多谢你顺道带我们。”陈氏道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