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长子
作者:皇家雇佣猫 | 分类:历史 | 字数:316.3万
本书由华夏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510章 河套军管区
红薯即便自身的产量高,但也会讲究种植方法和技术。
这是个技术活儿。
朱厚照没有立马安排某地进行大规模的种植,一方面是手里的种子还不够,另外一方面是觉得一套成熟的经验方法还没有总结出来。
因为他隐约记得小的时候种植红薯,最适合的土质条件不是黏土,而是沙壤土,这是有背于一般的常识的。
如果在方法不正确的情况,大量向民间宣传推广,往小了说就是灌输了错误的方法、造成了损失,往大了说,一旦效果不好,老百姓积极性不高,那就坏事了。
所以他交代杨廷和从来不止是推广,而是培育和推广。
“合适的种植时间、有效的种植办法以及土质、水量、日晒时间,都需要对比比较才能得出结果。小人原本在福建也做了一些,只是等不及进京寻找女儿,所以还未全部做完。不过种活是没有问题的,小人在满剌加国是看人种过的。”
杨廷和听下来也觉得是有许多事情要做。
“这样的话,需得本官找一批专门的人了。孟老兄可识字?”
“小人不识。不过小女是认字的。”
“识字还是好些,可以做记录。这一点,本官去协调,找些灵巧懂事的人过来并非难事。”杨廷和背着手,“除此之外,还要有一个专门的场所,用来公办以及存放一些资料……”
这些都在他的脑子里,和一个老农讲是没有必要的,到时候做出来告诉他就好了。
“暂且先不提那些,今天我们主要去选几块地。”
“小人遵命。”
生产方式其实也影响文化形式,种地这个事情绝对不是毫无技术含量的。现代不就是很多年轻人不会种地了么?
所以为什么我们衍生出的文化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纯靠种地的年份里,老人家对于种植农时、红白喜事等方方面面的细节了解的分外清楚,有这么一人,家里甭管碰上什么大事小情,总归有个章程,照着去做心理便安心。
现在来了一个新鲜作物,农耕民族基因里的一些特性就被激发出来了——就是要赶快弄会怎么种。
朱厚照也知道这种事急不来,东西种到土里,生长的时间是定死的,又不是吹气儿就成。
他准备过上几天,去问问一些‘保障安排工作’做得怎么样,这样便可以了。
改变一个国家不是这么容易的事。
就像王守仁所面对的情形一样。
正德二年,明蒙一战之后,鞑靼的军事实力大为受损,在无法保障安全的情况,原先会驻牧河套地区的蒙古人只能翻越阴山,向北迁徙。
正德三年的大朝会,经略河套是朝廷最重要的议题。
河套其实就是指西套、后套和前套。
西套平原是黄河‘几’字形的左边,就是今天的银川平原。
后套和前套也相对好认,就是黄河往上走,在‘几’字形的两个角上分别形成的平原地带。
黄河原来向北,忽然改道向东,就是撞到了阴山过不去了,在阴山脚下,河水冲击就孕育出了这么一片肥沃地带。
前套就是‘几’字形右边的那个角上,大约是今天包头市的位置。
广义上的河套包含了这三片区域,这里可不是印象中西北的荒凉,它青草茂盛、沃野千里,有广袤的草原、一望无际的耕地,稠密的水网以及温和凉爽的气候,自汉代彻底打败匈奴以后,就在这里设朔方郡、五原郡、云中郡。
可以说从秦汉、到隋唐,只要中原王朝足够强盛就会把这里作为重要的开垦区域。根据现代的数据,河套平原有可耕地一千一百万亩,但在明代绝对没那么高,因为垦荒的程度达不到,而且这里也不是只种粮食,还要养马。
不过即便如此,这里仍然是一片塞上江南。
至于历朝历代所用的手段,不外乎十二个字:移民实边、屯田垦荒、兴修水利。
其中的区别就是各个朝代对于移民实边具体是怎么执行,对于垦荒是给一人恳三十亩还是五十亩,也就是激励的程度不同。
到了明廷的手中,
朱厚照并没有单独划出一个省来,而是以军管区的新形式对河套平原进行统一管理。
这个地方,王守仁是总负责人,朝廷给他加的兵部侍郎衔,节制河套地区军马,兼管民政。
所谓民政,就是要在这里筑城。农耕文明,就是要城池。而且一造就是三座城池,原先当然也有些小城,但现在的朱厚照手笔很大,要么不做,要么就做好,他要在这里钉下钉子,所以不管之前是什么,城都要重新筑。
西套筑银川镇,后套筑朔方镇,前套筑云中镇。
河套军管区的治所放在朔方镇。
随后,王守仁向朝廷上疏,要在朔方镇设精骑两卫、步卒两卫,在银川镇和云中镇各设一卫精骑和步卒。
这些自然准奏。
同意么就要出钱。
银两、耕牛、农具都在源源不断的往这里运输。
当然,也包括人口。
王守仁依稀记得自己年少时,曾引马出塞外,他自己都仔细的考虑过明朝的边防,现在真的统管这么一片塞上江南,或许真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他的眼前,就是去年刚刚建起的官牧马场,朝廷命名为北安苑,这里的草原是真正的马的天堂,数千匹健壮、透亮的战马并在一起奔跑的时候,那感觉分外壮美。
除了北安苑,王守仁还力推在此兴建了长乐苑、定乐苑、永安苑三处马场,这都是一万多亩的马场,所培育的马匹又健康、又壮硕。
之所以会大力兴建官牧马场,一方面是因为买小马驹相对比驱赶人过来容易些,而且可以配合民牧的退出,现在的民牧退出已经推行至全国范围内。
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马匹的某种‘市场化’。现在官牧马场的马匹到边军手中,边军是要付钱的,三年前就已经是这个规矩了。而且因为民牧退出的比较激烈,民间也比较缺马,一匹马的价格一直在二十两之上。
所以凭着这片天赐之地养马,河套军管区的很快就要迎来第一年的马匹收入。
当然,草地是国家的、人员是国家的,甚至‘启动资金’也是国家的,所以这些钱也不属于私人。只不过河套军管区属于起步阶段,朝廷同意这些银子不用上缴,可以用来筑城、养兵、垦荒以及兴建更多的牧马场。
有钱,才是保持战力、维持存在的基本前提。
在朝廷的授意下,河套军管区和甘肃镇达成了契约,正德三年不算,那时刚刚开始,一年后,也就是现在的正德四年,所属区域的官牧马场,要向甘肃镇提供战马两万匹,每匹就二十两价格,比较好算,公对公嘛,就不提价了。
这可不是好干的,一年来王守仁倾注了不少心血,他来北安苑也正是来查看这些战马的蓄养情况,马匹的质量不好是他的责任,拿了马打不赢,那才是人家甘肃镇的责任。
这样一来,河套军管区因为卖这么一笔,就能得银四十万两!
还没有税。
所以说他才对筑城、驻军、养马如此有信心。
“牵几匹来,咱们骑骑。”
他一发话,身边的属下全部照做。
王守仁在部下的帮助下跨上马背,暖风吹拂着他,蓝天白云、一片青草,真是叫人心旷神怡。
南北朝时有句诗对这样的景色写的最好:刺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阳明公,卖了这两万匹,咱们还剩下六千余匹,这要怎么用?”
王守仁给自己起了个号,号阳明。
“本官计划给朝廷上道奏疏,最好是留咱们自己用。朔方前卫人员齐整了,但还差几匹马呢。”
有了足够的战马、骑兵,以及这里种出的粮食,他才有‘兵力’,正德四年还不会有什么,但再过几年,鞑靼人一旦恢复一些,指不定还要再起乱子,所以最好是能在那之前,他就已经形成可观的力量。
“不是说人口不够吗?”
“人口也很重要,我已向朝廷奏明了。”王阳明大声的回应,之后便是马匹载人奔跑的身影。
按照他的计划,最开始先筑城、养马,并开垦一定的耕地,耕种粮食尽量自给,不能自给就买或是申请,等到马场有了银子收入,城池修筑得好了,有了房子就充实人口,然后更大规模垦荒。
所谓经略,就是有人、有地、有马、有兵。
不久之后,这里将会成为一个屯兵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