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振大明朝
作者:万里高歌 | 分类:历史 | 字数:91.3万
本书由华夏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二百三十五章 调兵平叛
(感谢米妮妠大大的月票,也感谢大大一直以来的推荐票支持!)
朱友建看完战报的第一反应就是要调边军平叛,自己要是指望着内地的这些个卫所的兵马能够去平叛,那除非是把孙传庭手下的陕西兵调来。不然,就直隶附近这些的卫所兵马,拉上去也只能是去给人家送菜。
千万别小看这些农民起义军的战斗力,他们虽说完全没有经过训练,对于排兵布阵什么的完全不懂,但好歹是已经见过血了,知道真正的战场是什么样(虽说他们打过的这些仗甚至还比不过演练什么的),但比起那些整天无所事事的卫所兵,还是要强上一些的。就算是一打二,估计官兵们也未必会是他们的对手。
对于大明自开国以来设置的这些卫所和九边的兵马,朱友建也是做过功课的,这毕竟是自己要掏钱养着的啊。所以尽管说朱友建还没摸清他们的底细,但大致情况还是了解的。最少一共有多少卫所,每卫该有多少兵马,他还是知道的。
内地承平日久,各个卫所的兵马刨去被吃空饷的不说,剩下的许多也都是老弱,到了关键时刻是根本都不顶用的。既然是这样,那自然就得指望边军了,他们好歹是常年镇守边关,战斗力相对来说会好一些。
当然,如果朱友建愿意调动辽东的兵马,那完全没得说,就这么点农民军,根本不在那些与八旗兵打过血战的精兵话下。
不过朱友建从一开始就将辽东兵排除在外,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他是绝不会下令让袁崇焕带兵入关的。这并不是担心他们立功,而是害怕这边一调兵入关,皇太极就会像闻到了腥味的鲨鱼一般,立刻挥兵扑上来。那样的话,辽东将士们这两年用性命守住的宁锦一线的城池就全都得又丢掉。
既然如此,那除去辽东的兵马,离得近又能用得上的边军也就只剩下在京师北边的大宁、万全两个都指挥司了,他们那里倒是可以抽调出不少兵马。
不过这两个地方的兵马情况到底如何,究竟顶不顶用,在朱友建的心里也是没有底的。而孙承宗这几年身居辽东前线,历经多次大小战役,虽说大宁和万全两个都司不归他管,但比起朱友建来说,他还是更了解情况,更有发言权的。
“回皇上,臣以为辽东兵马虽精锐,但远水难解近渴,况且近来建虏击败了蒙古多罗特部,收其部众,又与哈喇慎部结为同盟,察哈尔蒙古在辽东的势力已经是被建虏一扫而空。他们这时候兵锋正盛,虽说未必会直扑宁锦一线,但虎视眈眈之下,袁崇焕那里压力必然不小,故而辽东兵马不能轻动。要动,臣以为还是得从大宁、万全两个都司调兵。”果然,孙承宗走的也是这步棋。
“孙师,这二处兵马尚且肩负防备蒙古人的重任,若是骤然从中抽调,难保不会出什么问题啊。”朱友建这话说得就很有水平了,大宁、万全是沿长城一线设置的指挥司,主要精力就是为了防备北方的蒙古,现在就这么贸然抽调兵马,万一出了问题怎么办?
其实在场的众人心里都很清楚:自明朝中期以后,许多蒙古的小部落都开始依附在大明的羽翼下生存,就在长城之外的沿线一带扎根,他们接受朝廷的册封,听从调遣,也可以算是大明对北方的第一道防线。因此反倒是这两个指挥司没什么事情了,尤其是大宁卫,自从治所迁到保定之后,它在长城以北的所有卫所已全部被废除,哪里还能跟洪武、永乐之时相比。
朱友建一方面是对于这样的兵马不放心,另一方面则是想让孙承宗给自己交底,最好能再多找两支可用的兵马出来。
“回皇上,长城沿线的兵马自是不能轻动的,但除去昌平、宣府一线,尚且还有怀来、延庆、顺义、通州几处卫所,若是再加上保定、真定、河间几处的兵马,臣算了算足以能够凑出三万大军。到时候可以再令山东、山西、河南三处出兵压上,如此一来顺德府的那万余乱匪也就跑不掉了。”
孙承宗也是经过了一番思虑,才能这么有底气的跟朱友建说,他毕竟是经历指挥过这么多战事的人,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这种不过万余刚刚起事造反的农民在他眼里又算得了什么?只要按照他的预定计划去做,想来问题应该不会太大。
“那不知谁人可以为将?”这一问自然是朱友建认同了孙承宗的意见,接着就该是选派领军大将了。
“皇上,臣举荐一人,现任协理京营戎政,兵部右侍郎洪承畴可担此重任。”孙承宗回答的掷地有声。
“洪承畴?嗯,不错不错。”朱友建脸上露出了笑容,点了点头,怎么能够错?在这整个京城之中,要问谁对镇压农民起义最有经验,洪承畴敢说第二就没人敢说第一了,有这么一个人在这儿,哪还用得着再找人?那不成了骑驴找驴了?
“传旨,命洪承畴暂时放下三大营的事务,即刻赶赴保定,整顿兵马,进剿乱匪!怀来、延庆等地的兵马也即刻收拾行装,三日内务必赶到保定,与洪承畴汇合。至于其他的,就全按孙师说的办吧。王永光,你们兵部要尽快拿出可行的方案来,务必要保证大军能够按时进剿,粮草辎重绝不能出问题。”朱友建吩咐道。
“臣遵旨,请皇上放心,臣这就回兵部去安排。”王永光自然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说完就退了出去。
“皇上,臣还有事启奏。”礼部尚书来宗道出列说道。
“讲!”
“回皇上,敢问这十五日的殿试是否还要如期举行?若是按期举行,题目又该如何拟定?若推迟,又该推迟到何时?臣还请皇上示下。”
这个来宗道,都这个时候了,他却还问科举的事情。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他是礼部尚书,这本就是他分内的事情,要是不说反而才是失职呢。
“嗯——如期进行吧,不能因为这一点流民暴动就把这些士子们给耽误了。至于这考题嘛,朕心里已经拟定好了,到时自会发给一众士子们。至于其他的,就由英国公和你去商量,礼部全权负责准备。”这件事朱友建在前几日看到礼部的奏折时就已经计划好了。
来宗道得到答复,自然也就没什么疑问,应了一声便退了回去。
“诸卿,可还有其他事情?若是无事,就各自去做该干的事情吧!”朱友建挥了挥手,命诸人各自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