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作者:见月明 | 分类:历史 | 字数:386.8万

第83章 让他当驸马?

书名: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作者:见月明 字数:4555 更新时间:2024-11-04 16:50:14

第83章 让他当驸马?

有了这个想法,陈景恪就开始悄悄的观察朱标的近期动向。

发现他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巡视这些仓库,亲自核查入库物资。

有时候太忙,甚至都不回宫了,吃住都在外面。

看起来很正常,毕竟这些仓库事关货币改革,不能出任何问题。

可仔细一琢磨就知道不对劲。

堂堂大明副皇帝,竟然亲力亲为,本身就很不正常。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仓储官呢。

还有就是,查抄贪官污吏的家财,都没入户部的仓库。

被朱元璋大手一挥,存进了这些新建的仓库。

朱标可一点都没觉得这些物资染血,不动声色的就收下了。

甚至私下还高兴的对陈景恪说,有了这批物资入账,大大减轻了朝廷压力,宝钞改革更有把握了。

陈景恪能说啥,只能假装什么都不懂,跟着痛骂几句贪官污吏活该。

他也私下了解了一下赵瑁案,牵连的官吏越来越多,近七千人被抓。

锦衣卫已经开始对地方大户动手,第一批抓的,都是直接参与赵瑁案的。

大批的粮食被查抄送进国库,大量土地被没收。

被解救放良的佃户奴仆,更是数以十万计。

在这过程中,毛骧和他的心腹们的家产,也翻了不知道多少倍。

很多人借此攻击他们,但朱元璋全部留中不发。

这更加助涨了毛骧的嚣张气焰,走路似乎都带着风。

路过的野狗,敢看他一眼都要挨两个嘴巴子。

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趾高气昂。

对此陈景恪的评价是,权欲使人昏了头。

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现在已经将手伸向没有直接参与案件,但和案犯有亲属关系的大户。

这一下打击面就太广了。

自古以来婚姻就讲究门当户对,大户人家多存在姻亲关系。

按照他的这种做法,地方大户基本要被清扫七七八八。

以前,陈景恪会觉得残忍……不,现在他也觉得残忍。

可却不会再如之前那般反对此类事情。

或许是身处的位置不一样了,想法也出现了改变。

现在觉得这些大户无辜,可若不加以遏制,用不了几年朝廷就会失去对地方的控制。

朝廷强的时候,会用各种办法削弱地方势力。

汉朝迁徙富户修建黄陵,隋唐迁天下大户在长安周围定居。

朱元璋的方法更直接,杀。

而恰好赵瑁案又给了他动手的借口。

等到朝廷势弱的时候,地方大户就会反过来辖制朝廷,最终导致国家灭亡。

明朝中晚期的局面就是最好的例子。

只能说,这是古代王朝的常态了。

陈景恪也不知道该如何解决,他唯一能想到的办法,就是发展生产力。

用发展解决所有问题。

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更要用发展来解决。

所以,与其同情这些大户,冒死为他们求情,不如想办法提高生产力。

有了这个想法,他就亲自参与,带领《算经》编撰小组剩下的人,编写了一本《基础算学》。

上面着重介绍了新的算学符号,然后从最简单的加减乘除讲起,最后以一元二次方程为完结。

这本书虽然名为基础算学,但并不是为毫无基础的人准备的。

必须是有一定算学基础的人,才能看得懂。

其目的,就是帮助那些学习算学的人,理解这些新符号。

后面的一元二次方程,就是诱导他们接受新符号的蜜糖。

毕竟,用汉字来写较为复杂的方程式,实在太麻烦了。

但凡使用过新符号的,应该都会接受。

少数坚持传统的人,完全没必要理会。

《基础算学》编好之后,他就找到朱标,询问他的意见。

朱标在私下已经开始采用新符号,更能了解其方便之处,自然是爽快同意。

“好,不过此事不宜经朝廷之手,我批一些钱财,你拿去找私刻印刷五千册已做推广之用吧。”

陈景恪欣喜的道:“谢殿下。”

印刷才是最麻烦的事情,陈景恪手里并没有什么钱。

算学班那些人,也都不是什么富户。

现在朱标一句话,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朱标接着说道:“推广之事朝廷不宜插手,否则会引起读书人的反对。”

“先在私下进行传播,待流传开来以后,朝廷再顺势提出采用新符号。”

“同样的道理,此书暂时先不要署你们的名,取个化名即可。”

“等《洪武算经》编写完成,朝廷再为你们正名。”

陈景恪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

以大明这些儒生的尿性,朝廷直接推广新符号,还是横着写的。

他们肯定会跳出来反对。

什么横着写前所未有,是离经叛道。

新符号就更别提了,先贤留下的文字岂能擅改。

什么,伱说新符号更好用?

竟然用好不好用来评价文字,你这是对先贤不敬,数典忘祖。

然后就将你钉子耻辱柱上。

但如果只是私下传播,他们只会鄙夷,然后放任不管。

等到新符号被大家接受,他们也会稀里糊涂的跟着使用。

最后新符号也会成为传统的一部分。

类似的事情已经发生过不知道多少次。

不过陈景恪马上就想到了一个难题,于是说道:

“只是,如果不用朝廷的渠道,我们该如何将此书送到全国各地?”

有钱有人一切好说,问题是他既没钱又没人啊。

朱标摇头道:“你怎么糊涂了,找商人啊。”

“民间学习算学的,十之七八都是商贾。”

“且彼辈见利忘义,不会在乎法统,见到新数字必然会争相使用。”

“你就告诉他们,想学新符号就要帮忙推广此书。”

“如果算学书还不用足以打动他们,就把复式记账法给他们。”

“多找上几十家,总会有人答应的。”

“最好每个地方的商人都找一两家,就让他们在自己的家乡推广。”

“如此,用不了一年新符号就能传遍全国。”

陈景恪彻底心服口服:“殿下英明,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他并没有自己出面去做此事,原因无他,年龄太小了。

而且一旦暴露,也很容易招致攻讦。

于是他就找到了户部左侍郎邱广安。

邱广安本身就是《洪武算经》副总编纂,自然不会反对此事。

更何况太子都赞助了钱财,还给出了主意,他就更不会反对了。 不过他也没有自己出面,而是找来自己的一个远房侄子去办。

陈景恪亲自去见过那个人,三十多岁的中年人,名叫邱一新。

看起来很沉稳,眼睛里时不时露出的一抹精光,彰显他心中颇有算计。

印书的事情很是顺利。

中国古代对私刻管制非常宽松,私人印书馆到处都是。

找一家口碑不错的,钱给到位,不出半个月五千册《基础算学》就印好了。

接下来寻找合作商人的事情,遇到了一点麻烦。

倒不是商贾对新符号不感兴趣,而是不知道推广此书会不会带来麻烦。

他们不愿意冒这个风险。

不过正如朱标所言,多找几家总会有人同意的。

有了第一个松口的起榜样作用,就会有第二家第三家。

应天府作为大明京师,各地大商人云集,很容易就找到了四十余家商人合作。

每家一百本《基础算学》,推广出去就可以了。

怕这些商人不用心,或者干脆不遵守约定,邱一新稍稍透露了一下身份。

户部,掌管钱粮赋税。

虽然明初不征收商业税,但户部依然掌握着他们的命脉。

得知他背后是户部左侍郎,那些商人顿时就收起了小心思。

至于会不会有人以此告御状,然后朱元璋找邱广安的麻烦。

也不用担心,毕竟朱标亲自背书的事情,老朱自己也知情。

还剩下几百本,陈景恪没有走商贾路线,而是拿出一部分赠送给了参加算科考试的考生。

一开始这些考生还很不以为然,以为是哪个有钱人编写的算书,通过这种方法推广。

这种事情在古代很常见,自费印刷书籍,白送给人家做推广。

很多人因为支付不起高昂的印刷费,导致作品失传。

比如《徐霞客游记》,差点就失传了。

只是当他们打开书,看到里面的内容,彻底惊呆了。

后面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这些人毫无障碍的就接受了新符号。

悄悄关注这一切的陈景恪,也松了口气。

只要这些人肯接受,后面的事情就好办了。

还有一部分,他白送给了应天府内的书店,条件是将书摆在显眼位置。

白捡的便宜,书店老板自然不会拒绝。

正逢科举,数万各地读书人齐聚应天府,书店的生意自是红火。

щщщ _ttκǎ n _¢ o

每天都有很多读书人来这里寻找书籍。

陈景恪到不指望他们购买新算书,真正目的是让他们看到。

营造一种,新算学符号在应天府很流行的错觉。

等他们回到老家,看到新算学符号,就会习以为常。

甚至会得意的告诉周边的人,这种新符号在京师很常见,你们太大惊小怪了。

这就是应天府作为京师,所带来的天然效应。

做完这一切,陈景恪就再次消停下来,剩下的就是新符号逐渐推广并广泛使用。

这个过程不会很快,着急也没用。

况且他还年轻,有足够的时间去等待。

他不知道的是,朱元璋一直在关注着他。

期间并未对他的做法发表任何意见,直到他做完所有布置,选择静静等待才露出赞许之意。

并对朱标说道:“耐心是成大事者必须具备的品质,以前咱担心他年少气盛急于求成,今日看来并非如此。”

“此子将来可堪大用,你当善用之。”

朱标也很是认同这一点,不过随即就疑惑的道:“您不是要将他留给英儿用的吗?”

朱元璋摇摇头道:“一味的压制并非良策,郁郁不得志很可能会改变他的性情。”

“况且天赋固然重要,阅历同样不可或缺,而经验需要去做事才能获得。”

“等到你继位,他理应过了加冠之年,也是时候给他锻炼的机会了。”

朱标点点头,马上又反应过来不对劲儿,连忙说道:

“您瞎说什么呢,您和娘肯定能长命百岁的。”

朱元璋不屑的道:“放屁,人生七十古来稀,能活七十咱就满足了,长命百岁你也真敢想。”

然后他严厉的道:“你记住,切不可追求那虚无缥缈的长生,否则九泉之下咱不认你这个儿子。”

朱标也正色道:“爹您放心,我断不会有此等荒谬之想。”

朱元璋点点头,继续方才的话题:“咱一直觉得,治国不就是这样吗,咱能做的比任何人都好。”

朱标忍不住说道:“您做的已经足够好了,不弱于历代明君。”

朱元璋笑了笑,叹道:“以前咱也是这么想的,可是和陈景恪接触久了才知道,治国真的需要天份。”

朱标也沉默了。

以前他觉得,自己身为皇太子,接受了最好的教育,站的也足够高,看的肯定也比其他人远。

可是和陈景恪相熟之后,才知道什么叫高屋建瓴。

在这一点上,大明无出其右。

陈景恪虽然没有直接说,大明的制度存在什么问题。

可通过断断续续的‘讲史’,让他们看到了很多不足之处。

这些缺陷,有的眼下已经暴露出了问题。

有些眼下看似不错,但未来必然会出现难以收拾的恶果。

朱元璋的感慨来的快,去的更快,迅即就严肃的道:

“好好的看着他,若他无二心,就给他荣华富贵。”

“若感觉控制不住他,就立即将他除掉。”

朱标郑重的点头,然后迟疑了一下说道:

“他还未娶妻,要不就让他当驸马?”

联姻,是最常用的加固关系之法。

朱元璋看了他一眼,问道:“驸马造反的还少吗?况且你忘了李文忠旧事了?”

“啊这……”朱标顿时说不出话来了。

这也是宋朝之后,开始提防驸马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和文官做大也有关系。

外戚太容易威胁到文官的领袖地位了,必须打压。

至于李文忠,是朱元璋的亲外甥,‘战神’李景隆的亲爹。

老朱把他当成亲儿子一样对待,年纪轻轻就大权在握。

然而他在驻守严州防范张士诚时,和一个娼妓有染。

这是严重违反军纪的事情,按令当处死。

朱元璋杀了娼妓训斥李文忠。

然后李文忠怕被处罚,竟然要投靠张士诚。

虽然最后没有这么做,但作为朱元璋的亲外甥,产生这样的想法都是不可原谅的事情。

虽然老朱还是原谅了他,却也是对驸马一类的外姓人,不再如之前那般信仁。

大明的驸马难当,估计和这件事情也有关系。

洪武朝时情况虽然没那么严重,但真正志在朝堂的人,也不愿意当什么驸马。

朱标叹了口气,准备放弃这个念头。

哪知朱元璋话锋一转道:“联姻确实是个不错的办法,不过此事先不着急,先观察几年再说。”

“如果他的表现能让咱满意,咱倒也不是不能给他开个特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