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贬国公小姐的艰难奋斗路
作者:函露 | 分类: | 字数:34.8万
本书由华夏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27章 屯民
三人回到坑前,邱阳又投入之前的工作。
宁安给火堆添了柴,蹲在一旁烤火。
火堆现在已经被移到沤肥池范围外。
看到一旁被刘叔挑选好的石头,宁安突然想到他们忘记准备糊石台的材料了。
她也是今天出城的路上才想起新闻上有小孩掉进化肥池的例子,才刚告了刘叔,他们的沤肥池最好用石头垒一圈台子,防止人掉下去。
刘叔当时可能也没想到要准备糊石头的材料。
“刘叔,石头用什么糊呢?”
“和盖房一样,用黄土、细砂、掺点石灰,秸秆或茅草。”
刘昆回答完也反应过来,他说的这些,除了石灰,其余他们都没准备。
石灰,是家里盖房剩下的,他们打算沤肥池挖好后,撒石灰粉消毒,所以专门带了。
黄土也好找,秸秆得去别家借点。
想到就做,刘叔和邱阳打个招呼准备回家找材料,“阳哥儿,我跟小姐回去找糊石头的材料,你们几个在这忙。”
“刘叔,材料都备齐了吗,还要秸秆吗,我家有。”刘根站在坑里问道。
刘根知道宁家刚搬来,什么东西都没有,建房子的所有物料都是从别人家买的。
“那正好,家里秸秆都用完了,我正打算去邻居家借点。”刘叔和蔼道。
“哎呀,我忘记了一件事。”宁安突然道。
“什么事?”刘叔和邱阳都看向她。
“池子还得防水,光泥土容易渗水。”宁安一脸懊恼,自己把这么重要的问题给忽视了。
宁安一直说挖池子沤肥,宁家也没人沤过肥,都以为池子挖好就能用了。
邱阳和刘叔以为她忘记了什么重要的事。
“这简单,和糊墙一样,在池子四面糊上泥浆就能防水,一会每样材料多备一些就行了。”刘昆不觉得有什么,就是多费点事而已。
宁安看大家没有责怪她,心里有点歉疚,自己提前没有做好工作,导致多跑一趟,今天很有可能干不完。
“今天弄不完了吧,材料一下子也找不齐。”宁安失落道。
“今天弄不完也没事,明天接着来,冬日里也没旁的要紧事。”邱阳一直把宁安当妹妹,不忍心看她失落自责。
“我家还有不少秸秆,我明天送过去。”刘根忍不住道。
“谢谢你们。”宁安真挚地向刘根道谢。
刘根紧张地捏着拳头,主动提出,“不用谢,明天我可以再来帮忙。”
不等宁安他们张口,又补充道:“不要工钱。”
宁安弯着眉眼:“该给的工钱不能少,我也不清楚明天还要不要你们帮忙,要是需要,一定会告诉你的。”
“嗯。”刘根仰着头,微微点头回复道。
“那明天再找材料吧,这会回去也不安全。”邱阳和宁安、他爹商量道。
因为他家新搬来的,家里女眷又多,小组长专门上他家讲了大半个时辰单独出行的危险,还举了很多镇上不听劝的惨例。
现在,让宁安和刘叔两个人回城,邱阳不放心。
出了事,俩人打不过也跑不了。
“嗯,邱阳哥说的是。”
反正今天完不了,没必要着急了。
宁安跟着刘叔挑选合适的石头,石头要扁平的或者方的,好垒。
夜晚,宁尚这二三百人在一处屯子驻扎。
屯子有驻防士兵的营房,不过只有三间房,住不下这么多人。
粮草车停放在营房,留二十多个人在此处,驻扎这儿的什长带剩余的士兵去屯子里农户家借宿。
这会晚上在野外睡会冻死人的。
边疆,因着共同抗敌,军民之间亲如一家,百姓对于士兵借宿已经习惯,并且对他们非常热情。
尽管家中一日两餐,晚上并没有饭,但他们还是起火烧灶要给士兵们做晚饭。
“大娘,不用给我们做饭,营里管伙食,我们吃了饭才来的。”宁尚的什长阻止道。
他们现在是一日三顿,他们刚在营房吃过饭才来的。
军营规定不能吃农户家的饭食,不仅是不能占百姓便宜的原因,也为了士兵安全。
万一有人心思歹毒,在饭菜里下药,那可能就全军覆没了。
“是啊,大娘,我们吃过了,不饿。方便的话,我们借锅灶烧点热水。”
宁尚想热乎乎的洗了脸,泡脚是不大可能了。
他走了一天,脚底板都硬了。
老两口互相看了看,老爷子朝老太太道:“我来烧炕,你快去烧水。”
“欸欸,我这就去。“老太太迈着小碎步往灶房去。
老爷子家就老两口带着孙子孙女,冬天为了省柴火,他们住一个屋,另间屋子炕还是凉的。
他们接到村长的通知,才刚抱来柴点上火。
“大爷,不好意思,打挠您了。”宁尚向看老两口为他们忙活,满含歉意向老爷子道。
这对夫妇让他想起他们来伊犁路上,碰到劫匪后借宿的那家老人家。
老人家总是充满善意。
“不打扰不打扰,你们来,我高兴。”
老爷子摆摆关节肿胀的手。
“大爷,家里就您和大娘吗?”宁尚卸下自己的背囊,帮忙烧炕。
其余人铺炕检查门窗。
“还有孙子和孙女。”大爷乐呵呵地回道。
“您孙子孙子几岁了?”
“大孙子十岁,孙女七岁。孩子可懂事了,跟着下地干活、做饭,再过两年就能顶个大人用了。”大爷眼里带着骄傲道。
一番闲聊下来,宁尚已知晓老爷子家的情况。
老人家的儿子儿媳都死在突厥人手里,剩了孙子孙女跟着老两口过活。
还有个女儿,嫁到远处去了,几年才能回来一次。
孙子还没到服役的年龄,等到了二十岁就要去服役。
不过他们屯民与军户不同,屯民每户出一名符合条件的男子,每年参加固定的训练,在军队需要时作为后备人员守卫杀敌,其余时间都在家种田。
相比较宁尚他们,屯民兵更自由些。
“大爷,这个冻疮膏,您留着用。”
宁尚洗漱完后,翻出来一瓶冻疮膏送给老爷子。
家里给他准备的药品他随身携带,冻疮膏他带了三瓶。
他刚看见老头和老太太手上,冻疮都溃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