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贬国公小姐的艰难奋斗路
作者:函露 | 分类: | 字数:34.8万
本书由华夏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41章 宁家的好
“我去隔壁找人吧,我正好还要问问汪大娘谁家养鸭子了。”宁安突然想起她还没去问鸭子的事呢。
“我陪小姐去。”刘婶说道。
她想的多,一会杨家小子和她家小姐走在一起不妥当,她跟着保险。
“对,让刘婶陪着你。”宁佑快速附和道。
“不用,就几丈远,你们还怕我丢了呀?”
宁安笑得不行,她们把她当不识路的三岁小孩了吗?
就算三岁孩子,也能从隔壁走回自己家了。
她觉得家人谨慎过头了,突厥人也不可能突然出现在她家门口。
宁安完全忘记,正当龄的一男一女单独走在一起,在这个时代有多么不恰当。
“听话。”宁佑不容拒绝地哄道。
宁安看她爹那么不放心,只能耸肩答应。
“好吧。”
宁安和刘婶相携着去了隔壁。
杨家的大门开着一扇。
“叩叩叩,汪妹子在家吗?”刘婶敲门高声喊道。
杨家的屋子和院门也离了十几米,不大声喊,屋里听不见。
“在。“汪二妮推开房门,探出头,“刘姐姐,你们直接进屋来吧,我手沾着面,没穿棉衣,就不出去迎你们了。”
“你快进去,别招风了,我们自己进来。”刘婶朝她摆手道。
宁安和刘婶进了杨家的灶房。
见汪二妮正在和面,应该用的是玉米面、黑面,面团发黑黄。
“和面蒸窝头呢?”刘婶寒暄道。
“欸,家里两小子吃的快,三四天就得蒸一锅。”
汪二妮手不停地在瓷盆里揉着面。
和黑面玉米面得用温水,而且中途不能停太久,不然水凉,面会发硬,不好和到一起。所以汪二妮边揉着面边和她们说话。
“男孩子吃得多长能得高壮,你家老大在家吗?我们想找他帮忙抬下东西呢。”刘婶接道。
“在呢,在屋里编草鞋呢。”汪二妮说着走到门口,大声喊,“兵儿,出来帮下忙。”
“欸,就来。”一声低沉的声音回复道。
杨兵刚刚光听见刘婶的说话声,不知道宁安也来了,进了灶房,才看到宁安也在。
他手忙脚乱地整了整棉衣下摆。
“刘大娘说让你帮忙抬个东西,你去吧。”汪二妮对大儿子吩咐道。
“奥,我现在去。”
“兵哥儿,你先去家里,我和你娘还有话要说。”刘婶笑眯眯对杨兵说道。
“好,”杨兵点着头,眼睛悄悄看了宁安一眼。
心道:“刘大娘要等会,宁姑娘是不是和他一起走。”
不过他转身时看宁安稳坐在凳子上没有起身,就知道宁安这会儿不走。
杨兵有点遗憾。
宁安没有注意到他。
只看着汪大娘揉面。
宁安他们家也吃玉米面馒头,不过一般是加一半精白面,还会加糖,做出来的没有发糕那么软,但是比窝头宣和多了。
她其实挺喜欢吃发糕的,在现代上班时,早饭经常买一块发糕就打发了。
等杨兵关上了门,冷风不会往进吹,宁安才向汪二妮道:“汪大娘,还得向你打听个事。”
“宁丫头,你说。”
汪二妮就知道她们肯定是有事,不然光喊大儿子帮忙,宁安不会跟着一起来。
宁家的女眷们,除了刘姐姐找她闲谝的次数多点,其他人一般没事很少来她家。
“汪大娘知不知道,镇子上有谁家养鸭子的?”
“你家要买鸭子?我知道的有几家,郭家、周家,还有前面巷子,口口第一家都有,再远一点,三娘家,还有两家在镇西北角,你们估计没见过。”汪二妮说着指了指西北方向。
汪二妮说的三娘,宁安听过,不过她还一直没对上人。
“汪妹子说的三娘是卖种蛋的三娘家?”刘婶和她在一起闲谝多,听她说过几次三娘孵蛋的手艺好,镇子上基本都从她家买种蛋,或者小鸡仔。
“对,她家养了不少鸡鸭。不过她家鸡鸭都是用来下蛋孵蛋的,卖肉吃的少。”
汪二妮将和好的面翻个面放在盆中间,又拿了个盆盖在上面。
“奥,没事,我们去这几家去问问,我是想收集点鸭毛。”宁安直接将她的目的告诉了汪二妮。
“要鸭子毛干什么,做毽子用鸡毛就行了,我家有鸡,你想要我给你拔几根。”汪二妮以为宁安要做踢的毽子。
“不是做毽子,我想用鸭毛做衣服。”宁安没有保密。
“鸭毛还能做衣服?”汪二妮诧异道。
“书上写可以做,比棉花还保暖,我正想试试呢。”
“书上写行,那就肯定能行。”汪二妮对书中的东西深信不疑。
“鸭子就是靠那一身毛过大冬天,也不用穿衣服,人披着肯定也行。”汪二妮觉得自己道破了其中的奥秘,顾不得手上粘的面痂激动地直拍手。
“宁丫头,你要是做出来了,能不能也告告我做法,鸭子毛不用花钱。省了棉花钱可以多做几身春衫了。”
“当然没问题。”宁安没想着自家偷摸着穿,不告诉别人。
尽管可能大家都知道后,她就收集不到鸭毛,但她也从来没想过拿别人鸭毛却不告诉他们用途。
她本打算先告诉有鸭子的人家,她要买鸭毛做鸭绒服,如果别人愿意将鸭毛卖给她最好,如果不想卖给她,要留着自己做衣服,也没关系。
她总不能偷偷自己先享受了鸭绒服,却看着别人花钱买棉花。那样有点不道德。
“可真是谢谢宁丫头了,我们跟着你不知道沾了多少光了。”汪二妮不好意思道。
“不用客气,汪大娘,都是邻里邻居的。你也帮了我们不少。”宁安真心道。
她们刚来,汪大娘给她们送菜,告他们攒柴,拉着他们融入邻居间,告他们实惠的铺子,讲述这边生活的经验,教他们缝皮子。
得到的这些信息,让他们少走不少弯路。
“哎呀,我那些都是小事,你教我做的豚肉脯,我给孩子爹做了,他可喜欢了。我给他带了二斤多,这下在屯里也能吃上肉了。”
“你们还不时给我们送肉菜、面食,我家老二这个月都长胖了点。”
汪二妮是真的在心底里念宁家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