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贬国公小姐的艰难奋斗路
作者:函露 | 分类: | 字数:34.8万
本书由华夏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54章 集体采买
卢迪她娘一直以为自己看中的儿媳温柔、端庄、孝顺、懂事,殊不知那只是她在外的保护色。
她真正为自己找了个狠媳妇。
远在千里外的宁安不知道长安的纷争,就算知道也无暇他顾。
她每天为了吃好穿暖,费尽心思。
这不,她祖父说,过几日又要有场大雪。
她祖父怎么看出来的,她暂且还没学会,但是她知道她祖父说的准没错。
宁安着急,下了雪,突厥人来的几率就更大了,就算他们有滑雪车也不能随意出城了。
她要买细铁丝、要买肉。
大冷天,都窝在家里没事,是打毛衣、灌腊肠的好时候啊。
前几天,养猪的那家将猪杀了,做了熏肉。他们家买了两大块,有二十多斤。
她用熏肉丸子做了烩菜,那个味才叫正宗。
猪下水他们家也全都买来做了卤肉。
本来她是想留到去清远时,再做来卖的,但是下水放久了肉质就不好了,没有办法,她全做了自家吃。
今年卖卤下水的计划是泡汤了。
正当宁安思考着是不是问问她祖父,营里下雪前有没有什么安排,打不打算派一些士兵组织镇上的人去清远采买。
就听到小组长通知,全镇十一月初九集体去清远采买,让家里有牛车驴车的贡献出来,拉人拉物。
惠远一共三百余户,十户一组,分成三十二个小组,一个小组出两到三辆车子。
宁安家的三辆车都被征用了,两辆车用于拉小组的东西,另一辆车,宁家和小组长说好了,额外拉自己家的,不算在小组名额里。
宁安他们所在的这一组出动的是宁家的三辆车和汪二妮家的牛车,去的名额也有限,每家只能买最紧要的东西。
不能去的人家将自己需要的东西报给小组长,由小组长统一代为采买。
宁安家经过角逐,最终定下去清远的是邱阳、宁安和郑晴。
宁安的名额是自己努力争取来的。
家里担心路上遇到突厥人,刘叔说他年龄大去,宁佑说应该他去,邱阳说自己会武自己去,宁安说自己才知道要买什么自己去,郑晴想着她去算了,要是遇到突厥人也算是和宁尚并肩战斗了。
吵来吵去,最后拍板定下邱阳、宁安、郑晴,邱阳要跑腿和驾车,郑晴要去布庄买绣线和料子,准备冬季在家绣绣活,宁安对家、对清远都熟,她是不二人选。
至于宁佑和刘叔留在家保护一众家小。
十一月初九,天还黢黑,整个镇子人都忙活起来。
刘婶用煨了一夜的羊汤给三人做了热乎的羊汤面。
吃完饭三人穿上了羊皮大衣,里面套着棉袄和夹袄。
全副武装戴着护膝、手套、耳套、帽子、围巾,穿着昨天找刘根娘赶工出来的厚底羊毡靴子。
刚穿戴好,小组长就带了一个邻居大叔来他家牵牛车。
宁安跟着他们去东城门外集合。
他们到东城门的时候,城门口已经聚集了几十个人和十几辆车。
今天去的多是男性。
保护他们的士兵已经列队好在等待着。
营里此次派了一百人和十辆牛车,他们也要去清远补充些物资。
“大家按来的先后次序排好队。”
管着全镇三十二个小组的队长大声喊着维持秩序。
宁安他们按照指示,找到位置排在车队后。
“今天有一百辆车吧。”郑晴和宁安坐在牛车上闲聊。
“差不多吧,加上营里的十辆车应该有。”宁安回答道。
他们坐在邱阳驾的这辆车上,这车今天只装他们家的东西。要是有空余,再装其他人家的东西。
“也是浩浩荡荡了。”郑晴想到了宁尚离开那天,也是长长一溜车。
见郑晴情绪低落,宁安赶紧转移话题:“婶婶想好买什么布料,买多少了吗?"
“我和你娘都算好了,这次去到布庄看看人家收不收丝绸帕子,要是收,就买些丝绸回来绣。”
“婶婶要不要养蚕?”
宁安宊然想起自己小学时流行自己养蚕,她养的蚕还结茧了。
“养蚕,自己养吗?”郑晴问道。
“对,有桑树就可以养,蚕吃桑叶,等回去我问问其他人这里有没有桑树。”
“蚕好养吗?”
郑晴出嫁前在家里学过织布,但是她用的都是从外面买的丝线。
“也不算难,从蚕宝宝养到吐丝,一个多月时间,就是喂桑叶、换桑叶。”
宁安说着想起从哪搞蚕宝宝是个问题,不知道这边有没有野生的蚕。
她小时候,都是同学给一片纸片,上面附着很多蚕籽,她等蚕长大,每天采桑叶喂桑叶就好了。
“那我们就自己养,以后自己织布。镇上的女子冬季在家没活,我们可以教她们织布。”
“嗯,我今天打听打听这边有没有卖织布机的。要是我们自己织出丝绸卖给突厥人或者蓝眼睛那些外邦人,定能赚钱。”宁安觉得这个可行性比较高。
她周围的女人就没有不会织布的,汪二妮家里也有纺棉线、织粗布的织布机。
郑晴听宁安说卖给突厥人微微蹙起了眉头,“卖给外邦人就好了,突厥人是我们的敌人。”
“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我们和突厥人现在是敌人,如果有一天两国签了和平书,那我们就成了朋友。不管什么时候不影响我们赚他们的钱。”
游牧民族最喜欢中原地区的丝绸、茶叶这些精美之物。
“况且,我们把东西卖给别人,自有商队去跑,不用我们和他们接触。”
“突厥人每年冬季进犯,也是因为他们没有存粮和土地,如果两国通商……”宁安没有说完就停住了。
隔墙有耳,在这里讨论这些不太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