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博修仙五千年
作者:快乐灯灯 | 分类:仙侠 | 字数:104.4万
本书由华夏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37章 辅助手段
第237章 辅助手段
阶级的本质、社会的组织、权力的意义、剥削的手段、价值的剖析……一切东西都被写入了道书,并以更加道家的方式写作,相比于庄子更加入世,相比于老子更加现实,但所追求的依旧是大道之行的终极目标。
相比于儒家,道书虽然写了圣人,但并不推崇圣人之治,它所构建的终极社会,是一个高阶修仙者全都有着极高的道德修养、生产力极其发达、人们为实现价值而活着的目标社会,并没有一个统治一切的圣人,或者说人人都是这个圣人。
就如庄子所说,一旦疯狂地去推崇、去期待一位圣人的诞生,那么产生的是圣人还是大盗真不好说。
世间没有、也不应当有一个救世主,人们要做的不是期待一位拯救苍生的主角,而是人人都要自己成为主角。
我走以后,你们都是我。
因此顾子澈极力淡化自己的存在感,虽然提及圣人,但强调了全民的觉醒才是真正的正途。
在另一篇只有南兮记录下的随笔中,他曾写过,自己只是一位先行者、引导者和理想主义的守护者,他是炬火而非权杖,是北极星而非天球仪,他会引领人们获得真正的觉醒,谋求理想的未来,在此之后,功成身退。
但考虑到如今的情况距离说这种话似乎有些太早,未免有说大话的嫌疑,他又笑了笑将这份随笔销毁,只有当时在一旁研墨的南兮记了下来。
不过虽然他没有明文说明,但棠阿槐依旧能从道书的行文之中感受到这种谦和和功成身遂的态度。
在此前,她看的许多功法神通里,作者通常会夸耀自己创造的法门是如此强大、如此精妙,但道书的开篇就是“道者,天地之先也,夫不可识,吾观其经年,略有所得,故强为之容”,谦逊地说“这不是我创造的,我就是旁观一下大道,将自己感悟到的一些拙见记录下来”。
但这种谦和的态度并不会让人对此产生不屑的情绪,越往下看,棠阿槐就越被这部功法的深度和厚度所震撼,并以其解构她所看到的一切事物,忽然发现此前自己的迷茫全都有了答案。
就比如她所不理解的宗族,在看完了道书的方法论后,加上顾子澈的解释,她终于明白了其权力的运作方式和剥削新生代的原理。
那种骤然透彻的感觉令她神清气爽,甚至连神识的运转都少了几分阻滞,浑身轻灵通透。
在远处留神这里的顾子澈微微点头,棠阿槐确实很有天赋,或者说一片赤子之心本就没有受到太多世俗的干扰,心境澄澈,如今摆脱迷惘非常正常。
但想晋阶返虚,这还不够,古往今来有通透者,有聪慧者,但通透者轻生,聪慧者早夭,她还需要彻底静下来,所谓“致虚极,守静笃……归根曰静,是谓复命”。
以通透澄澈的心灵在静心中沉入世界之根,观摩大道,明悟太虚,方能成功晋阶返虚。
如果用科学一点的描述的话,就是将意识在冥冥之中沉入亚空间之底的某处未知之地,在天人交感之下以某种无法解释的超感去观测宇宙的奥秘,从而让自身的通透和智慧升华为更高层次的静和虚——这是白弦的研究室中最新的研究成果,只是暂时没有发表,而且属于附带内容,不消耗经费。
这一点其实很有深挖的价值,比如那未知之地到底是什么,能否让人们对亚空间和灵魂之海的探索更进一步,还有那种超感到底是什么,能不能通过技术手段复现来增加晋阶返虚的成功率……但这种概念确实太过虚无缥缈,而且洞霄宫的经费暂时不太够,因此哪怕有学者申请,白弦也没有批准立项。
棠阿槐在看完关于返虚的描述后,自然也知道自己应该做的事,但反复尝试了几次入定后,结果却都不尽如人意,她刚刚明悟那些知识,此时还太过躁动和雀跃,需要一点时间的沉淀。
彻底地静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五千年前就已经很难了,放到如今这个浮躁的修仙界里更是如此,人们总是追求更有效率的杀伤、更强大更简单的神通,甚至连信息都变得简略了起来,打开各种软件,上面全都是“五秒钟带你读完《xxxx功》”的视频,似乎一部功法如果需要花五秒钟以上的时间看完人们就开始不乐意了,如果功法的扉页吹得没有那么强,可能看的人都会少一大半。
不过顾子澈对棠阿槐还是很有信心的,她的修道天赋是他从来到这里开始见过的最好的一个,只是未经雕琢,如同蒙尘的美玉,如果没有他,没有道书,或许她还会继续沉寂下去,因为她的天赋根本不在这个时代。
“说起来,静心……能用辅助手段吗?”顾子澈忽然想到这件事,以前在山上的时候,师父会用檀香和钟声作为辅助,有时也会是茶香和山间的朦胧细雨、烧水煎茶的咕噜声,直到现在,在听到这些白噪音时他也会不由自主地入定,那么在这个时代,是否会有更有效的辅助静心的手段?
想到就做——于是他又给白弦的科研团队加了一项任务。
而且不仅如此,顾子澈继续思绪蔓延,如果有了基因技术的修道体验卡,还有静心的辅助手段,那么其他境界是否也有对应的辅助办法?如果将全境界的辅助手段都做出来,是否算是大幅度降低了修道门槛?
时代在演变,修道也在与时俱进,一味地追求复古无异于故步自封,就好比能拿天材地宝来帮助入定,却非要用山水煎茶的老办法,便是有些迂腐了,无视时代和生产力的发展。
但顾子澈也考虑到了天材地宝的产量有限,不患寡而患不均,一旦必须物数量有限,人们又会陷入争夺,这就违背了初衷。
“也就是说产量要多到根本不会缺乏……这就回到了生产力发展的问题,必须要创造一个物质极度丰富的社会……”顾子澈苦笑着想道。
他的进度可以说已经很快了,但问题却也是一环接着一换地跟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