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江湖
作者:阳朔 | 分类:仙侠 | 字数:35.6万
本书由华夏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正文_第15章 得剑(1)
一上路,他寻找父亲的意愿便压倒了一切。
成都乃蜀中名城,物产丰饶,百姓富庶,小吃尤为有名。
张寻却无心驻足品尝,任“夫妻肺片”、“担担面”、“郭汤圆”、“赖珍珠”和“龙抄手”这些诱人的招牌在拥挤的街道边悬挂着,只宿了一夜,便匆匆往重庆赶去。
他想由重庆坐船沿长江而下,至岳阳找七星派掌门卓正明,询问前往“宝石谷”的路径。
不一日,张寻来到川南小城大足,看看天色不早,便找了一家客栈准备在此歇息一晚,那家客栈只剩一间两人房还有空铺。
他在伙计的带引下进了房间,屋内有一书生正轻摇折扇,看着摊开在桌上的一本书。
他不停地晃着脑袋,口中还念念有词,见张寻进来,即刻站起身,对张寻拱一拱手,道:“同经大足孤苦客,相逢何必曾相识。小弟姓董名昌,乃大邑人氏,出门在外为的是求取功名。不知老兄缘何到此?”
没待张寻回答,他又抢着道:“看老兄的模样,不像是生意人,难道竟和小弟一样,是进京赶考去的?”
张寻知大邑乃成都附近的一个小县,读书风气不盛,并未出过有大学问的人。
他见这个书生一脸真挚,说话又是这般坦白,便也忙双手一拱,礼貌地答道:“在下姓张名寻,自小在山东曲阜长大,出门在外,是为了寻找父亲。”
董昌听张寻是出来寻父的,不仅夸张地大为感慨,赞他孝心可嘉,诚心可励。
还从老莱子、戏彩斑衣一直谈到营田孝子郭巨,甚至还讲到了花木兰替父从军,说张寻可与花木兰相提并论,都可以与二十四孝媲美。
张寻开始听得颇为有趣,可董昌越谈越有劲,也越谈越莫名其妙。
张寻渐渐不耐,又见他滔滔不绝,似乎永无休止的样子,便找个借口说要去吃晚饭,退出了房间。
谁知张寻刚在饭厅里坐定,董昌又追了出来。与他同桌而食,喋喋不休地和他说话。
谈了一会儿,董昌突然神秘地掩口问道:“张老兄,你可知这大足县为何叫‘大足’?”
张寻不明所以,随口答道:“在下才疏学浅,不知大足县因何得名,还望董兄指教。”
董昌认真说道:“这大足县内,有一座宝顶山,在宝顶山上,有一座圣寿寺,在圣寿寺山门外,有一个石水池,在石水池的底部,有一双长近二米,宽一米余的大脚印。
“即所谓‘大脚’,又称之为‘大足’,此县因而得名。”
张寻道:“原来如此。”心想这又有什么可神秘的,何必掩着口来说。
谁知董昌又开口说道:“可是据考证,这双‘大脚’乃由宋代石刻艺人凿成,而大足却早在唐朝乾元元年。可知这大足县并非因‘大脚’而得名。”说罢,见张寻饭已吃完,自己却动也未动,就连着扒了几口。
话多的人,饭总是吃得慢些的。
张寻听董昌兴致未尽,便顺着他说道:“却不知这大足县究竟为何得名?”
董昌果然很高兴,顿了一顿,慢条斯理地说:“这里面都是学问啊。你看,大足县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们都说大足县是因‘大丰大足’得
名。”
张寻“哦”地一声,表示理解了,向董昌道个别,就想起身回房休息。
可董昌却拦住他,道:“张兄,且慢!且慢!我的话还没说完呢!若是大足因‘大丰大足’而得名的话,那么成都大丰大足,为何不叫‘大足’?
“江南更是大丰大足,岂不愈加应该叫‘大足’了?我刚才说过,地名是一门大学门啊!”
张寻没法,只得耐心地坐下来听他烦。
而董昌却摆个架子,吊张寻胃口,从袖中抽出折扇,“啪”地一声打开,微微扇了几下。
其实此次为暮春时节,根本用不着扇扇,董昌只是故作风雅姿态而已。
只见他把嘴凑到张寻耳边,低声问道:“想知道吗?”
张寻无奈地微微点点头,表示想听。
董昌见了,神情更加振奋,悄然道:“我曾读过唐朝人写的《元和郡县志》,里面记载,大足县是因境内有一条叫大足川的小溪而得名的。”说罢极为得意,好一番摇头晃脑。
张寻哑然失笑,觉得这个董老弟实在不可理喻,迂腐得紧。
一个简单明白的问题,饶了这么大的圈子。
又见他满身酸气,却是一脸认真,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可笑,就连忙随口应答道:“董兄真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着实让小弟大长了学问。”
董昌听了,脸上不由自主地绽开一丝笑意,但随即收拢,“啪”地一声合上扇子,谦逊地说道:“哪里,哪里,让张兄见笑了。我方志读得并不多,只看过一千多本,谈不上有研究。
“平时我的精力,都是花在作文的。在大邑县中别人因我八股文写得好,给了小弟一个外号。叫做‘董八股’。”
这哪里是自谦之辞,分明是在自吹自擂。
张寻微微一笑,说道:“幸会,幸会,有缘在大足遇到董兄,真是三生有幸。但愿以后还能多向‘八股兄’请教,今日小弟有些累了,想先回房休息,告辞了。”
董八股见谈话对像要走,急了,忙又拦住张寻。
刚要开口,忽听外面大堂里有个尖锐的声音大叫:“什么,没上房了?快叫上房的那些家伙滚出去,让给我们少帮主住。”
这声音酸涩刺耳,董昌猛然闻之,吓了一跳,把刚要出口的话也吓了回去,转过头去往外面看。
只见客栈大堂里站着一个身穿紫色绣龙大袍的青年,神情倨傲,背负双手仰头望着天花板。
身边围着十余个蓝衫大汉,个个高大结实,脸上横肉绽生,一副凶相。
另有一个身穿黑色绸衫的干瘦老头,正恶狠狠地呵斥客栈老板。
老板唯唯诺诺,满脸堆笑,一个劲地解释道:“大爷,我们店小,总共两间上房,早有人住了,若大爷一定要住小店,小的可以把自己的房间让出来,让大爷住。”
黑衫老头没待老板说完,就骂道:“妈的,我们少帮主,尊贵之躯,怎可以去住你这臭老头的脏屋,快把上房让出来,否则打烂你这骨头。”
老板急得额上汗珠直冒,争辩道:“大爷,那上房的客人怎么办?他们也是我的衣食父母呀。”
黑衫老头听老板说完,一言不发,阴恻恻地盯着老板。
老板被他瞧得心慌,说道:“大……大爷……”
一语未毕,黑衫
老头猛地一掌,击在老板的胸口。
老板身子“砰”地飞出,结结实实地撞在墙壁上,惨叫一声,吐出几口鲜血,跌落在地上,一动不动了。
刹那间店堂里一片混乱,客人们纷纷避开,几个伙计想扑上去救助老板,都被黑衫老头一脚踢倒在地。
随后,只见紫袍青年手一挥,十余个蓝衫大汗立时出手,乱砸店堂里的桌椅。
黑衫老头大叫道:“谁敢对我们少帮主无礼,谁就是这种下场。”
董昌在旁边看得忍无可忍,拍案而起道:“难道没有王法了吗?竟敢光天化日之下行凶伤人,乱砸店堂。”
语音一落,那黑衫老头与众大汉霎时住手,倏地一下窜进门来,将董昌、张寻围在中间,黑衫老头见眼前只是两个文弱书生,“哼”了一声,厉声道:“刚才是谁开的口?”
董昌见了这个阵势,心下大惊,但总觉得理在自己一边,对方又能拿他怎样,便硬着头皮说道:“是我讲的,你又待怎样?读书人以天下事为己任,你们这般穷凶极恶,任何人可以管得。”
黑衫老头听了,突然仰天哈哈大笑。笑声过处,梁上灰尘片片飘落,内力竟是不弱。
董昌被他的笑声震得头晕,摇晃着身体,全靠背后有一张桌子撑着,才没有跌倒。
黑衫老头笑声一停,霍然盯住董昌,说道:“你可知道我们少帮主是谁?告诉你,我们少帮主是天下第一水帮‘长江帮’帮主林湖立的大公子林江生,你有眼无珠,惹到我们少帮主头上,那是自寻死路。”
语音未落,黑衫老头“呼”地一拳朝着董昌面门击去。
董八股没想到天下还有这么不讲道理的人,动不动就打人,不遵守“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古训。
眼见拳头到来,心中发慌,闭着眼睛双手往外一挡。
只听“砰”的一声响,一个人摔了出去,“啊”地痛叫一声跌在了地上。
他睁开眼,发现黑衫老头在地上疼得乱叫,不禁心中纳闷,这老头看上去凶巴巴的,怎么这么不堪一击,自己的拳头还没碰到他,他就倒在地上了。
再定睛一看,却发现十余个蓝衫大汉都狠狠地盯着身边的张寻。
那紫袍青年也不知何时进入圈内,对张寻森然道:“请问阁下尊姓大名,来管我的闲事?”
张寻刚才听黑衫老人自报家门为“长江帮”。
想起师父曾告诉过他,目前天下除了陆上的:
湖南岳阳“七星派”。
四川慧龙山“黄龙派”。
福建武夷山“武夷派”。
河南王屋山“王屋派”。
广东玄武山“玄武派”和辽东“天地派”这六大门派最大,实力最强外,就数水上的丰都“长江帮”和绍兴“乌篷船帮”了。
没想到会在这儿碰到长江帮的少帮主。
庄守严在隐退前走遍江湖,对武林各派的武功都了解一二,也都告诉了张寻。
那黑衫老头一出拳,张寻便知他使的是鄂北穆家的“八大金刚拳”,此招叫“枯树盘根”。
这“八大金刚拳”向以刚猛著称,练者必须是力大无穷的大力士。
这黑衫老头瘦小干瘪,仍练此拳,可见力量之大,眼看董昌要伤在老头拳下,张寻不及多想,轻跨一步,挡在他的面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