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生死之迷
作者:三少爷的笔 | 分类:穿越 | 字数:15.2万
本书由华夏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兵出祁山三
诸葛亮任命马谡为先锋镇守街亭,其实心里也是放心不下。
于是在任命马谡的同时也做了相应了辅助安排。任命王平为副将。
王平也是一员三国后期一员猛将,精通兵法,做事谨慎,为人谦和,有相当的作战经验。(各位看官,求个好评哟)用王平来辅助马谡正好弥补马谡的不足之处,让蜀军多一份胜算。
诸葛亮不愧为做事谨慎之人,每一次做战都会有非常详细的做战方针。特别对于街亭之争这样重要的战役,他的大局观超乎常人。在任命王平为副将之后,仍觉得不太踏实,于是任命魏延率兵镇守街亭后方以做支援。
军令一发,魏延不高兴了。全军将士都认为镇守街亭最合适的人选就是魏延,魏延自己心理应该也是这样想的。可偏偏诸葛亮选择了马谡,让魏延去跟着毫无做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的马谡屁股后面,魏延心里当然不爽。
可诸葛亮的确在驭人上有他的一套,几句话就魏延心服口服,高高兴兴领命而去。
诸葛亮的军令牌颁发给魏延手中之时,魏延口中念念有词:大将军应该率军杀敌,怎可镇守后方?(各位看官,求个好评哟)诸葛亮故作难为状:将军所镇守之地为通往汉中咽喉要地,唯上将不可守也,将军怎可等闲视之,若如此,我军危矣!
魏延一听,二句没说,高高兴兴领命而去。
从这个小小的方面其实我们完全可以看到一个可爱的,一个孩子气的魏延。让魏延去当先锋杀敌,他会毫不畏惧。可他让跟着其他将军身后,不仅仅是马谡,我琢磨就算关羽再世,让他跟着关羽后去杀敌,他都不会心甘情愿,都会犯嘀咕。
为什么?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可爱的将军。
说难听点,好糊弄!
同样一件事情,你说这件事情不重要交给他去做,他会觉得屈才,即使做下来也是不情不愿。你若说这件事情是天大的事情,不是一般人可以做的了的,他会高高兴兴去做。非上将不可守也,就是这个意思。
对于这样好糊弄的人最重要的也就是要顺着毛摸,顺着他的心理话说,他便会士为知已者死也心甘情愿。
如这种性格的人三国时期最典型的人便是关羽,也难怪三国志描述魏延是长相如关羽,其实性格更是如此。关羽其实也是喜欢顺着毛摸的人。
刘备当初册立四虎上将(注意非五虎上将,赵云不在其中。此观点来自于易中天教授的品三国,(各位看官,求个好评哟)品三国中的观点赵云从来就是一杂号将军,他的职责只是保护刘备的安全,相当于统率禁卫队的将军。这样的将军在官职上和征战杀场的将军是有本质的区别的。)册封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左将军,马超为右将军,黄忠位列为后将军。这让关羽特别不爽。
在关羽看来关羽,张飞应该占两席,马超武艺超群而且为刘备入蜀立下赫赫战功应该占一席,还有一位应该是赵云才对,毕竟赵云长年跟着刘备左右,保护刘备安全,而且万军之中救下刘备的儿子,怎么着也得占一席。
他黄忠七旬老头又从未听说过立过什么功劳怎么能入列上将之位。
不干!
关羽居然不接受如此排位。这让刘备很是难堪。诸葛亮知道黄忠加入蜀国后所立战功张飞,马超等将军都是亲眼所见,否则刘备不可能做到赏罚不分明的。但远在荆州的关羽自然不
知道,关羽不干也很正常。
于是诸葛亮派一谋士名为费诗去荆州给关羽授官印。
关羽这火爆脾气就上来了,说我堂堂蜀国大将军怎么可与一老头为伍,然后愤愤然抱怨了半天。
费诗呢,脾气也真是不错,非常耐心地听关羽抱怨完,然后劝诫关羽说:创立王业的人,所用的人能都一样。(各位看官,求个好评哟)以前萧何,曹参和汉高祖年幼时关系很好,而陈平,韩信都是后来的亡命之人。可是排列地位时,韩信位居最上,没有听说萧何曹参对此有何怨恨。如今汉中王与您犹如一体,休戚相关,祸福与共,我认为您不应计较官号的高下,以及爵位和俸禄的多少。当然,我仅是一个使者,您如果不接受任命,我就这样回去也不要紧。只是我为您这样做感到惋惜,恐怕您以后要后悔的。
此话一说完,关羽立即接受了任命。
我们其实认真分析这段话,这是什么?隐性的拍马屁?什么叫汉中王与你犹如一体,休戚相关,祸福与共?
对!
刘备在起兵之前与关羽是拜把子兄弟,两人同穿一条裤子。可现在刘备已经称王了,已经不再是当年桃园结义的刘备了,什么同年同月同日生,同年同月同日死都是废话了,他们已经是主公与臣子的关系,是上下级关系了。这种哥们义气已经不再适合他们现在的身份。
但费诗这时侯说出这样的话,也就是糊弄糊弄关羽,也就是顺着毛摸。让关羽觉得刘备的就是他的,他的就是刘备的,不接受刘备的封号就是不给自己兄弟面子,义气使然,关羽也就欣然接受了。
好了,再说回到魏延。魏延领命而去之后,整个街亭的军事部署基本完成。马谡为先锋,王平为副将领兵筑修防御工事于街亭,魏延率军驻扎其后以做策应。
曹操这边,司马懿派大将张颌领兵前来夺取街亭。张颌是魏国的一员猛将,原先效命于袁绍,后袁绍兵败投奔了曹操,也是曹操部下五子良将之一。(各位看官,求个好评哟)与蜀国交战多年,可以说蜀国很多将军都很畏惧他。司马懿派这样一位将军来夺取街亭也可以看出其对街亭的重视以及用人的老道。
马谡领兵布防街亭,擅做主张,未按照诸葛亮事先安排的军事部署,将大军安排于山上,而因此和副将王平发生激烈的冲突。
王平是主张依诸葛亮之计将大军部署在山下修工事来抵御张颌的,可马谡自恃甚高,拒不接受王平的建议。冲突的结果是王平率一千五百名士兵驻定山下,马谡领兵驻守山上。
当王平派人将大军部署图传至诸葛亮手中时,诸葛亮暴怒,痛骂马谡,不识兵法。但大军部署完毕,岂是说改就能改的。
很快,张颌大军杀到,司马懿一看马谡的排兵哈哈大笑,笑马谡言过其实,笑诸葛亮用人不当。其结果正如诸葛亮所言,张颌大军将山坡团团围住,断其水源,蜀军军心大乱,再命人放火。
马谡惨败,驻扎山下的王平奋起御敌,无奈兵力有限,一两千人的队伍如何在平地上与五万大军交手,王平被迫退守。
街亭就在这一场大火中沦落。
而此时驻守后方的魏延也是提兵来攻,欲夺回街亭,无奈张颌实属厉害,魏延进攻未成功,立即重整兵马,(各位看官,求个好评哟)欲图再攻,仍未成功。屡次进攻张颌大军,终因大军溃散,实力不济,屡攻未果,只能收兵。
唯一重新夺回街亭的希望破灭了。
就这样,一个被诸葛亮视为通往汉中咽喉极其重要战略要地的街亭就在马谡的自作主张中拱手交给了司马懿。这样的结局是诸葛亮最害怕看到的,是蜀国全军将士最害怕看到的。
从诸葛亮起兵北伐起,蜀国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些对于并不富裕的蜀国来说已是沉重的负担。
刚起兵之时曹军的三座城池,天水,安定,南安便望风而降,这是多么顺利的开局。这种梦幻般的开局让诸葛亮都会以为老天在帮助自己。然而就因为这么一个人,一个被自己视为有大才的人将这取得的一切成绩糟蹋的烟消云散
。诸葛亮心中的悔恨可想而知,但诸葛亮也应该对这个结局是有心理准备的。(各位看官,求个好评哟)在他看到王平派人将大军布防图纸交给他手中的时侯,这样的结局似乎就在他的预料之中。
马谡也是有悔恨的,马谡的悔恨不仅仅是未按照诸葛亮的要求部署兵力,不仅仅是不听自己的副将王平的正确建议,不仅仅是自己以全家老小的性命立下的军令状,最为悔恨的是随着街亭的失守在他心中辅佐诸葛亮平定中原,恢复大汉王朝的信念,为汉王朝建功立业,为自己光宗耀祖的梦想就此结束。
当马谡被张颌的一把大火围困时,马谡痛哭流涕道:街亭不能丢!街亭不能丢……!战争不相信眼泪,这个时侯再多的眼泪只能成为敌将的笑料,只能成为自己懦弱的表现。
一场又方都精心准备的战役就这样草草地结束了,完全没有精彩的谋士对决,没有武将的披荆斩棘。数年前,陆逊的一场大火烧掉了蜀国多年的基业。如今,又是一把大火再次将蜀国的希望烧的精光。
身为蜀国军队最高决策者的诸葛亮面对如此的结局,不知道他是悔多一些,还是恨多一些?
战争已经进行到这个样子了,再多的悔恨,再多的抱怨,再多的无奈也只能留待以后去解决。
作为大军的主帅绝不能麻痹,尽管这次战争失败了,但军队还在呀,现在关键的任务是要将余下的部队顺利地带回自己的大本营以免遭到更大的损失。在这点上,诸葛亮是非常清楚的,而且他做的也非常干净利落(各位看官,求个好评哟)。
我们现在很多人在遭遇到一些挫折,遇到一些大麻烦时总会做出一些错误的判断,这并没有错。哪个人会不犯错呢,诸葛亮都会,何况是我们常人。但问题是,我们犯了错误后,绝大多数人不会想到怎么样立即去补偿,争取将损失降至最低。而是在那里捶胸跌脚,怨天尤人。其实这起不到丝毫作用,只会让损失更大。
所以诸葛亮这种做事的条理性是让敬佩的。
大军回营,作为主动请缨的主将马谡如何面对诸葛亮的信任?他的结局大家都知道,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可是历史就是这样好玩,一些被公认的事情往往多年后会出现很多个版本,在斩马谡这件事情上,到底有哪些说法呢?到底哪一种说法更确切或者说更接近历史事实呢?各位看官暂且喝口茶,再听三少爷我为大家谈谈我心中的挥泪斩马谡。
(在下第一次写东西,可能在过程中没有那种带故事情节的小说那么高潮迭起,所以在下现在正在构思一部三国题材的穿越剧,如果各位看官有兴趣的话短信一下,提提宝贵意见和建议,在下不胜感激,最后求好评一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