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走进不科学

作者:新手钓鱼人 | 分类:科幻 | 字数:251.1万

第428章 神仙聚会(下)

书名:走进不科学 作者:新手钓鱼人 字数:4731 更新时间:2024-10-28 14:13:02

此前提及过。

今天前来现场的这些大老学术地位都很高,绝大多数都做过英文汇报之类的讲座。

所以徐云周围的这些人要么干脆英语是母语,要么就掌握着很强的英文听述能力。

只是他们此前出于礼貌角度考虑,一直没有贸然开口打断徐云和小老头罢了。

因此在听到对方宣称拿走了徐云的第一次后.......

唰——

包括侯星远以及那位川渝高官在内。

所有人都是微微一怔,回过神后同时迅速退开了一小步。

后退半步的动作是认真的.jpg。

反倒是那些记者中,有不少人露出了找到大新闻的期待目光。

毕竟别看徐云如今在科研圈内没啥职称或者帽子,对业内人士的介绍要么是科大在读生,要么就是潘院士的爱徒。

但在科研圈之外的互联网上嘛......

随着科大发布会的完结,徐云却也逐渐拥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毕竟当初科大的那场发布会实在是太有节目效果了。

事后。

有心人还翻出了几个月前....也就是科大消杀蟑螂直播时期,徐云短暂的发言视频。

以至于如今某乎上还出现了【中科大徐云的实际能力到底有多强】【被境外势力联合泼脏水的中科大徐云是否有顶尖科学家的潜质】【徐云40岁后还会是雏吗】【科大是否为了华盾生科的商品在造神】之类的话题。

因此如果这时候真能拿出个爆点新闻......

某个记者更是想到了当初舆情发布会上,张睿在发布报告时说的那番话。

确实。

徐云的性征部位没有找到女性特有菌种,但却不能否认他体内没有别的男性菌种.......

遗憾的是。

这位记者的脑补还没完全展开,便被小老头儿的下一句话给主动辟谣了:

“徐云同学,我是莫顿.L.格罗比,当初你第一篇论文就是我审的稿,你还有印象吗?”

“.......”

被这句话砸回现实的不仅仅是记者,还包括了徐云本人。

只见他懵逼的眨了眨眼,过了几秒钟,脑海里悄然浮现出了一段记忆:

几个月前。

经过与田良伟经过详细的讨论后,徐云将有关第五代吡虫啉的论文投稿给了《NUCLEIC ACIDS RES》。

那时候田良伟给自己推荐的审稿人,正是莫顿.L.格罗比这位赫赫有名的生物学大老。

所以他确实是第一位审核徐云论文的大老。

只是......

这话从莫顿.L.格罗比说出来,怎么感觉怪怪的呢?

莫非是人到了蓉城,自动就会被加上基都的buff?

看着徐云似乎还有些懵,一旁的陆朝阳不由轻轻用脚尖捅了捅他的脚后跟。

被陆朝阳这么一提醒,徐云才完全回过了神。

他连忙一把握住莫顿.L.格罗比的手,用力的晃了几下,姿态放的很诚恳:

“原来是您啊,莫顿先生,我可是久仰您的大名了,去年3月您发表的那篇有关组合蛋白的论文我还打印出来了呢。”

徐云的热络有部分是客套,但更多的还是真情实意。

一来是因为莫顿.L.格罗比的年龄和田良伟差不多,出于一个晚辈的角度,肯定要尊重前辈。

二来嘛.....

则是因为莫顿.L.格罗比帮了他很大的忙。

在投稿的那个时期,徐云属于彻头彻尾的白身状态,就连华盾生科都没成立。

当时别说国际了。

国内学术圈都没有哪怕一丁点儿的名头。

莫顿.L.格罗比愿意为他做审稿人,对他论文的过稿和发布不可谓帮助不大。

更何况对方还是现如今顶尖的基因与蛋白专家,在一些田良伟未曾深入、但徐云又有需求的方向有着很深的造诣。

所以徐云早就想见一见这位大师了,只是苦于没有机会而已。

总而言之。

虽然如今的初见过程有亿点点些微妙。

但在说开后还是没啥问题的。

毕竟徐云行得正坐得端站得直,绝不可能会弯。

要不然他当场就把....算了这个誓还是别发了。

只可惜田良伟没在今天的接机队列里,否则应该能省去一些功夫。

随后莫顿.L.格罗比又热情的向徐云介绍了飞机上认识的卢卡斯和拉尔斯二人。

前者徐云听过名字但没见过真人,眼下见面立刻便记起了对方的来头:

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CDF探测器主任,两次提名诺奖但又两次遇到挂壁级竞争对手的知名倒霉蛋。

不久前还曾经因为毛熊发声而上过一次海外热搜,不出意外的话,应该和波利亚科夫那个毛熊来的爽快小老头儿有一定共同语言。

至于拉尔斯嘛......

徐云就真不认识了。

不过在昨天的直播过程中他曾见过拉尔斯上台发言,所以也知道对方来自这个机构。

随后徐云和潘院士一同将安东·塞林格与莫顿.L.格罗比送到了前往市内的大巴车上,徐云又在微信上和田良伟发了个消息,便重新返回了原处。

此时距离最初的接机时段,已经过去了足足十个小时。

无论是侯星远还是川蜀前来的那位高官,此时精神头儿都有些乏了,偶尔还会打着哈欠。

毕竟对于卢卡斯等人来说,他们离开巴黎的时候是欧洲的上午七点。

那个时候波利亚科夫刚好到了蓉城。

可对对于侯星远....或者说本土的接机团而言。

由于时差的存在,他们抵达候机大厅的时间已然是本土的下午两三点。

也就是说此时的本土时间,已经临近了午夜时分。

但侯星远却丝毫没有将现场交给副手的想法。

仿佛......

还有什么重要人物没有到来一般。

那么......

侯星远要等的人是谁呢?

或者说是某一个人,还是两个、三个人?

想到这里。

徐云心中的好奇也压过了疲惫,耐心和陆朝阳等了起来。

过了大概十几分钟。

一直在看着手表的侯星远忽然站起身,快步来到了通道入口处。

十分钟后。

在时间差半分钟就抵达零点之际。

特殊通道处,出现了一位被人搀扶着的外国小老头儿。

此人身形与此前到来的很多大老一样,看上去略微有些臃肿。

肤色蜡黄,稀疏的头发尽皆雪白,脑门到额顶处光洁一片,犹如一颗光滑的卤蛋。

不过此人脸部两侧的肌肉非常丰满,耷拉到了嘴角以下,走一步路肌肉就会颤抖一番。

侯星远见状连忙走进特殊通道内,来到老者身侧,亲自搀扶住了对方。

卡察卡察——

与此同时。

周围的记者也纷纷举起了照相机或者摄像机,疯狂的做着记录。

就连一些院士也不例外。

因为来者配得上这种阵势。

此前曾经提及过。

在今天之前。

国内举行过最高规格的物理发布会,是水木大学水木薛其坤院士在2013年发现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在之前的整数和分数量子霍尔效应都获得诺奖的情况下。

也许多年后,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也会获此殊荣。

注意。

这并不是YY,因为诺奖延迟发布是有很多例子可循的。

例如不久前抵达的那位埃里克·康奈尔。

他在1995年就做出了获得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但直到2001年才获奖。

还有更知名的屠奶奶。

屠奶奶早在1972年就提取出了青蒿素,但直到2015年才获得诺贝尔医学奖,间隔了整整43年。

而实际上。

屠奶奶还不是成果和获奖间隔最久的诺奖得主。

诺奖历史上曾有一人,从成果做出到最终获奖,等待了足足49年。

他就是此时被侯星远搀扶着的小老头——

彼得·希格斯。

也就是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的提出人。

没错。

2012年发布会发布的希格斯粒子成果,便是验证了彼得·希格斯的猜想。

很多人曾经在读书的时候,或许都好奇过一个问题:

如果质量不存在,宇宙会变成什么样呢?

你我轻飘飘的和鬼一样?

答桉并非如此。

如果质量不存在。

首先夸克、W玻色子、Z玻色子的质量都会变为零。

由于像质子、中子一类复合粒子的质量,只有约1%是归因于其所含有的夸克,它们的性质只会有些小改变。

τ子、μ子的质量也会变为零,但是它们与现实生活没什么关系。

可电子就不一样了。

电子质量越小,原子的尺寸越大。

当电子质量变为零之时。

超特大尺寸的原子就会因相互碰撞而将整个原子拆散,所有原子核与电子会混合在一起。

也就是原子无法单独存在,也不会有水、空气与人类所生存的世界,所有都将归于混沌。

因此我们这个世界,必须要有一个赋予质量的机制存在。

但这个机制是怎么样的呢?

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也就是我们现有物理世界观的基础,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提供答桉。

直到1964年。

希格斯出现了。

他提出了希格斯标量场的概念,亲手建立了希格斯机制。

在希格斯机制中。

W玻色子与Z玻色子比较简单,借着应用希格斯机制于希格斯场而获得质量。

费米子则借着应用希格斯机制于希格斯场与费米子场的汤川耦合,从而获得质量。

至于传递质量的粒子,就是希格斯玻色子。

这个粒子的存在让我们的世界不再一片混沌,犹如西方的上帝或者东方的盘古一般开天辟地。

所以又取名郑吒粒子...错了错了,上帝粒子。

可惜就像此前提及过的霍金。

一个理论在没有得到最终的证实时,无论它多么优美多么符合逻辑,它都没有办法获得诺奖。

一如爱因斯坦,获奖的原因不是相对论,而是光电效应。

可寻找希格斯粒子的难度嘛......

举个数据吧。

希格斯玻色子仅在大约每十亿次质子碰撞中出现一次,而且它的寿命与欧鳇一样极其短暂:

它会在不到万亿分之一秒后再次衰变。

因此希格斯粒子不能直接测量或观察,它只能通过它留下的衰变产物来追踪。

不幸的是。

这些由基本粒子组成,例如光子对、μ子或Z玻色子,当无数其他碰撞产物衰变时....

它们也会释放出来相似或者相同的一些痕迹。

因此想找到希格斯粒子,实在犹如大海捞针。

LHC从2008年开始启动,直到2012年7月,方才找到了希格斯粒子的踪迹。

这也一举将希格斯本人推上了神坛。

在希格斯粒子发现之前,希格斯大概属于朗道排名3档的物理学家。

但在希格斯粒子发现之后。

他直接窜到了1.5档以上,接近1档。

如果擅自把朗道排名再做个细分,希格斯大概能在1.2到1.3左右。

便是在人类历史物理学家的总排名上,希格斯也能稳居前50。

在现如今的物理界中。

他大概和19年去世的盖尔曼同档,略逊色于杨老、正在ICU的格拉肖以及21年去世的温伯格。

某种程度上来说。

希格斯就和马克来来是球盲鉴定器一样。

那些所谓的物理排名中能见到他的一不定准——因为他有可能排很靠前,也可能很靠后。

但没有希格斯的排名,一定不准。

如今的希格斯已经94岁高龄了,去年才刚做了心脏搭桥手术,身体一直在恢复中。

他能够亲自前来现场,徐云确实有些意外。

不过转念一想,这种行为倒也合理。

毕竟暗物质这东西,可是整整三代科学家所追求的目标呢......

希格斯怕不怕死徐云作为非当事人不知道、也没资格做猜测。

但可以肯定的是。

如果不亲眼见证这次发布会,希格斯即便是死,也决然会心有遗憾。

求知欲胜过了对死亡的恐惧,所以他出现在了这里。

当然了。

求知欲再旺盛,希格斯的年龄还是摆在那边。

接近十个小时的长途飞行,令他的精神相当萎靡。

因此除了那位川蜀高官上前问候了一声外,希格斯没与任何人打招呼,很快便被带离了现场。

待希格斯离开后。

侯星远再次回到了原先的位置上。

并且保持了站姿,没有坐下。

徐云注意到。

此时航班信息上最近的一个架次,都还要二十分钟落地呢。

即便来者的行李不需要自取,算上通行时间,至少也要半个小时。

也就是说......

处于对方的身份或者贡献,侯星远要在这儿白站半个小时。

纵观现如今的物理界。

享有这种资格的大老,全球都不过三指之数。

这又会是谁呢......

过了大概二十多分钟。

在时间接近午夜零点的时候。

特殊通道的尽头,传来了一阵车轮滚动的声音。

半分钟后。

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推着一辆轮椅,出现在了特殊通道处。

轮椅上赫然坐着一个小老头,脸型偏方,头发灰白中带着少许黑亮,脸上带着少许的老人斑。

更关键的是.....

这是一位华夏人。

这是今天到现场,第一个独立出现的华夏人。

在见到此人的瞬间。

啪啪啪——

不需要任何示意,所有人都拍起了手掌。

更是有几位年轻人,激动的喊出了此人的名字:

“杨老!”

.........

注:

为了避免撕逼提前提示,杨老不是最终的压轴之人,杨老在现今只能说稳稳位居前三,但想要说是第一还是有些极端了,下章会有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