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周隋之际
作者:采莲的何田田 | 分类:历史 | 字数:136.9万
本书由华夏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95章 天子赐婚
大兴城位于龙首原南,相较于龙首原北破败狭小的汉代长安城,由宇文恺精心设计的这座新都无疑更符合大国之都的定位。
仅是面积就是汉代长安城的一倍有余,是同时期拜占庭都城的7倍,常住人口近60万人,在邺城被杨坚焚毁后,大兴城无疑就是当世最大的城池。
关西不比关东,再怎么开渠引水,挖掘湖泊,在这个时代也很难出现过百万人口的大城市。
大兴城也就是唐代长安城,在武则天时期人口达到百万,直接后果就是朝廷时常需要东出往洛阳就食。
而关东则不同,当初高欢向邺城迁徙洛阳民众40万户,以一家五口人计算,便是两百万人,也只需把邺城增筑,修建邺南城,便能容纳下这群洛阳迁民。
在佛教鼎盛年代,邺城光是僧尼就有7万余人。
当然,曾经的邺城再怎么繁华,如今也都付之一炬。
崔澈牵马穿梭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环视着大兴城的热闹景象。
赵文紧随其后,此番便是他陪同的崔澈进京。
在击退突厥以后,四海升平,又有杨坚大崇惠政,且不说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但也确实少了许多盗贼。
沿街的酒肆里,胸脯饱满的胡娘热情招呼着过往行人,她们穿着大胆,富有且慷慨。
若非急着面圣,一惯乐于助人的崔澈怎么说也要进去喝上几杯,让胡娘们赚点辛苦钱,给胸脯上添块布料。
大兴城里有大兴宫,大兴宫内有大兴殿,大兴殿上坐着杨皇帝,他将澈哥儿给仔细瞧。
俗话说,老丈人看女婿,越看越生气,但杨坚与崔澈这对快要成了的翁婿却是例外。
崔澈对于老杨家,那可是鞠躬尽瘁,十一岁出仕,一直在给杨坚当童工,俸禄还被克扣了四分之三,要搁别人,早就在痛骂‘老贼!’
你看那刘昉、郑译,不就因为未能与杨坚共享权柄这么点小事,就摆烂了么。
哪像崔澈,明知前线凶险,还连上十二道奏表,请求随军出征。
这态度简直没得说。
当然了,杨老板那女儿,澈哥儿就笑纳了。
大兴殿上,杨坚对崔澈大加夸赞,为其授柱国,加开府,由武城县侯升为武城县公,食邑一千五百户,又为崔澈在大兴城赐下府邸。
柱国一职在杨坚重定官品后,官拜正二品,所谓开府,便是能够征辟幕僚辅佐,幕僚是官非吏,只有具备了开府之权,才能为他人入仕提供方便。
以崔澈之功,这无疑是超授,但一切的疑惑都在赏赐诏书的最后有了解答,杨坚为其赐婚乐平公主。
崔澈河北道尚书右丞已经被罢免,而柱国也只是散官,之所以没有被授予实际职务,便是让他有时间筹备大婚。
杨丽华已经除丧一月有余,也是时候谈婚论嫁。
皇家尼寺中,陈月仪与元尚乐羡慕地看着杨丽华,要说私底下没有埋怨命运不公,那都是假的。
大家都是前朝皇后,二人被削发为尼,要在寺庙里孤老,而杨丽华摇身一变,成了大隋公主,如今更能嫁得如意郎君,两相对比,谁又能做到坦然以对。
但这份怨言是冲着自己的命运,而非杨丽华,她们二人还是从心底为杨丽华感到高兴。
在崔澈获得准许,率部北上时,杨丽华每天都要跑来尼寺,诚心为其拜佛祈福,这一切二人也都看在眼里。
姐妹三人正说着私房话,聊得开心的时候,府里有人来报信,崔澈今日回了京城,此前入宫面圣时,圣人下旨赐婚,如今使者已经到了乐平公主府,就等着杨丽华回去领旨了。
“华光(陈月仪法号)恭贺公主喜结良缘。”
“华胜(元尚乐法号)也要贺喜公主”
二人的吉祥话让杨丽华甜在心里,面上却矜持道:
“瞧你二人说的,好似我急着要嫁似的,如今只是父皇赐婚,我还未答应呢。”
陈月仪心道,连称呼都改了,叫起了父皇,还说什么答不答应。
使者在府中等候,杨丽华也没有继续在尼寺中耽搁时间,她脚下生风,急匆匆出寺,钻进了马车里。
元乐尚见状,与陈月仪笑道:
“就这,还说不急呢。”
宇文娥英乖巧地坐在院里等候母亲回府,就本心而言,她当然不希望杨丽华再嫁,谁又愿意与人分享原本独属于自己的爱怜。
但宇文娥英也知晓,这件事自己并没有发言权,她只是感慨世事无常,当初年幼的自己还曾扬言要殴打崔澈,为二舅报仇。
如今一晃眼,那人却要成了她的继父,中间还穿插了险些当了姨父的插曲。
‘他要是敢欺负阿母,我还是要打他!’
八岁的宇文娥英握紧了小拳头,暗下决心。
崔澈当然不知道继女的拳拳孝心,物理意义上的拳拳。
才出宫城,崔澈便由人领路,带去了杨坚赐给他的府邸,在京城里有了自己的房子,自然不用去住并州进奏院。
杨坚所赐之宅靠近皇城,位于崇仁坊,西北邻皇城景风门,东南又与都会市相接。
大兴城有二市,城西为利人市,城东为都会市,各占两坊之地,其中,以都会市更为繁盛,这里商贾云集,邸店林立,商品琳琅满目,中外之物,应有尽有。
由于地处皇城与都会市之间,崇仁坊昼夜喧呼,灯火不绝,大兴城108坊,莫有与之能比者。
崇仁坊有四门,南门以西为礼会院,若有公主、县主出嫁,便在此院成礼。
杨坚为女婿挑选了这么好的地段,显然也是用足了心。
崔澈领着赵文跟随引路之人来到崇文坊,在一处森然气派的府邸前止步。
府邸还未挂上匾额,很显然,这里将是崔澈在京城的住所。
这是一座七进七出的崭新大宅院,足以安顿下崔澈那一大家子。
崔昭容母子与封老夫人正在赶来关西的途中,因封老夫人年纪老迈,经不起路途颠簸,只能走走停停,于是崔澈才带了赵文先行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