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贪狼星
作者:三悔人生 | 分类:历史 | 字数:159.2万
本书由华夏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436章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第437章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就在欧洲战场打的热火朝天的时候,大明也是一团乱象。
香州府,吴王宫。
曾经的暹罗王宫已经成了如今的吴王宫,不过这也只是人们嘴上说的罢了,因为如今的暹罗王宫挂着的是吴王府的牌子。
朱瞻壑从来都不会在这种地方给人留下把柄,王宫改成王府,这事儿说出去可能会让人心有联想,但却也不能说什么。
毕竟……废物利用嘛。
不过,眼下的香州府,这事儿并不是人们谈论的最多的,毕竟这都多少年了,再怎么不合规矩那也都是过去式了,没什么新鲜感。
眼下最让人有兴趣的事情有两件。
第一,就是那个据说是吴王世子带头,由吴王庶长子在执行的那个东西,人们不知道那是啥玩意儿,但是看得出来朱瞻圻很是重视。
第二,就是今年的科举了。
科举是有规矩的,时间也都是固定的,那就是每逢子、午、卯、酉年举行乡试,来年,也就是辰、戌、丑、未年举行会试。
其中乡试是在八月,所以也被称作秋闱,会试一般在三月,所以也被称作春闱。
宣德元年的时候举办了秋闱,按理来说应该在宣德二年,也就是去年的时候举办春闱,但由于宣德皇帝御驾亲征的缘故,这事儿被暂时延后了。
至于再后来……宣德皇帝战死沙场,皇帝驾崩,这春闱也自然就不了了之了。
这都过去一年多了,显然是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再进行春闱的会试的,不过这常科搞不了,倒是可以借着新帝登基的由头,办一场恩科。
这办恩科也没啥好说的,毕竟大明也不是第一次办恩科了,但是问题出在了今年的科举和往年有些不同。
众所周知,科举只分两种,一种是筛选文人世子的,就是常规的科举,另一种则是起源自唐朝武周时期的武举。
但今年,除了科举和武举,大明王朝又多了一个科举项目:工举。
工举,顾名思义,就是工匠的科举,为工匠单独设立一个科举项目,这听上去多少有些让人感觉不可思议,但实际上却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
毕竟,在朝廷公布的诏令中,一早就说明了是要挑选工匠中的精英,不是说你能力出众就可以中举,而是说你要有那种如同旱地惊雷一样的奇思妙想。
也就是说,工举和科举武举都不一样,工举是凭着发明来选的。
而且,朝廷特意注明了一点,那就是工举不取什么状元榜眼探花,只有举人身份,不过只要成为工举人,最少就会有一个爵位。
当然了,高额的奖励代表着门槛也是相当之高,朝廷特意注明,能够入选的发明也就只有类似于耧车、水车、火药这些。
真正让人们兴奋的,除了成为工举人后会有爵位一事,还有就是工举的特殊模式。
工举也是三年一次,随科举,不过却没有乡试,在乡试的环节,工匠们要自行前往香州府、应天府和顺天府三地,并且除了盘缠干粮之外什么都不能携带。
在抵达这三个地方后,你就可以去找工部报名了,工部会安排伱的食宿等问题,而工举的考试也和科举不同。
工举的考试,是由工部提供工具,你把你参加工举的东西亲手造出来并说明用途,而且还要实地测试,最终根据工部的人评选来决定。
工举一事,可以说是开天辟地性质的,但却又不是人人都能够参加的。
朝廷的诏令一经发布,绝大部分的人就都看出了朝廷的想法,除了广纳良才之外,朝廷真正的想法是将民间的那些奇思妙想给收集起来,尤其是那些能够造出利国利民之重器的想法。
吴王宫。
“启禀殿下,日前香州府工部已经收到工匠报名一千三百余人,在各地的上报中还有不少是在路上的,预计到七月份的时候,报名人数可达三千余人。”
“我知道了。”朱瞻圻点了点头,提笔写了一道命令,盖上了香州府的印章。
“把这个交给户部,让他们妥善安排报名工匠的食宿问题,除此之外也交代一下工部,所有工匠上呈的想法都要一一过目,除了他们自己说的,工部的人也要自己想一想,这些东西是不是还有其他的用处。”
“这些,一定要落实好的,告诉他们,一旦出现问题,本殿下会一直追溯到问题的源头,一一过问,绝不姑息!”
“是!”
……
随着声音气氛安静下来,朱瞻圻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工举一事,是他大哥朱瞻壑说了个想法,并且给了一点简单的意见之后就甩给他了,但是却要求做到一定公正,最起码不能让工举在创办之初就出现冒名顶替的问题。
但是,这何其之难?
别的不说,参加科举成为举人之后,你还得去给人家当替补,等到人家退了或者是出了问题被法办了,你才有机会做官。
而且这还只是有机会而已,因为每个职位的替补并不是只有你自己,而是少则两三个,多则五六个,你得在这里面杀出重围,才能够当上官。
而且当官也只不过是有了官职而已,但是工举呢?那特么上来就是爵位!
这样的诱惑之下,用脚后跟想都知道,肯定会出现大量冒名顶替的事情,毕竟这其实相当于一步登天了,哪怕只是空有一个爵位的名头那也是值得的。
所以,朱瞻圻打算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最起码是大明王朝前所未有的先例。
工匠入籍。
所谓工匠入籍,和贱籍不一样。
在大明,虽然没有奴隶制,但却有贱籍,入了贱籍,虽然不说世世代代都是贱籍,但最少也要转变职业后再过三代才可脱离贱籍。
如果你是贱籍,比如科举之类的事情你都参加不了。
朱瞻圻所想的工匠入籍则是不一样,他想只针对报名工举的那些工匠,报名工举的同时就入工匠籍,只要入了工匠籍,那你就不能报考科举和武举,也不能从事其他职业。
但这仅限于报名工举的人,他的子女和后代不受此限制,除非他的子女后代也报名工举。
但是,朱瞻圻还是觉得有些不太妥当。
工匠入籍,可以说能够很好的杜绝有人冒名顶替这种情况的出现,毕竟你一旦入籍,这辈子就只能从事工匠行业了,而朝廷在工举的筛选上又格外严格,选的都是利国利民的那种大发明。
这可以说是真正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毕竟千百年来,能够达到利国利民这个等级的发明又有多少?
一旦入籍,就绝了你别的出路,但工匠本身是不在意的,因为他们本就靠着这个生活。
但问题是,如果出现天灾、人祸、兵变等情况,导致百姓流离失所,工匠籍的人想要在这种情况下谋生,怕是会很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越是没有出路的人,就越容易成为不安定的因素。
大明这个王朝,谋逆叛乱的情况其实是相当之所的,就算是被后人称作是盛世的永乐一朝,其实都是泯乱不断的。
永乐一朝一共二十二年,光是叛乱就不下于十几起,其中虽然有永乐一朝天灾过多的原因,但却也不是主要原因。
朱瞻圻觉得,还是大明的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的发家史给了人们太多不该有的鼓励。
毕竟,开局一个破碗,放过牛、当过乞丐、当过和尚,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从社会的最底层爬到了最顶层。
这样的人都能成为皇帝,就会让很多人觉得,凭什么我就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