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上册
作者:掉坑王子 | 分类:历史 | 字数:25.1万
本书由华夏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信陵君魏无忌
信陵君魏无忌
魏无忌,约前300年—前243年,姬姓,魏氏,名无忌,号信陵君,战国魏国人(今河南开封)。
信陵君和魏安釐王在下棋。侍从突然跑进来。
“大王,赵国带兵来打我们,已经快到边界了。”
魏安釐王吓一跳,扔了棋子就往大殿跑。跑了两步,觉得不对劲,回头一看,信陵君还在低着头看棋,根本没反应。
魏安釐王急了:“王弟,赶紧呀,一起找人抄家伙去呀。”
信陵君抬起头,悠哉悠哉地说:“没事没事,那是赵王(应该是赵惠文王)去那边打猎。”
“王弟怎么知道?”
“赵王身边有我的人,早把消息告诉我了。来,来,继续,继续。”
魏安釐王心里一哆嗦:赵王那边都能安插上人,那我这边更不用说了。难怪我老觉得,周围有一对一对色迷迷,哦不是,是不良的眼睛看着我。没想到,这小子还有这一手,还能不能好好做兄弟呀;幸好我也没把相国封给他——唉,为什么我的心,突然隐隐作痛呢?
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
魏无忌也是含着银钥匙出生的,不过纯度分量没平原君足。他是当时魏国国君魏安釐王的同父异母弟弟。
魏安釐王是魏国倒数第三个国君。虽然在位时间挺长(三十四年,只比他曾爷爷魏惠王少),但真没什么可说的。他除了和信陵君有交集,唯一能被有些人津津乐道的,是战国有名的帅哥、网络上一直被热捧的龙阳君,就是他的男宠(男宠呀!)。
在魏安釐王上位第二年,他就封魏无忌为信陵君,封地在信陵(今河南宁陵)。
当时信陵君应该才二十来岁。为了紧跟时代潮流之风,也为了给魏国撑门面,他学已故的孟尝君和邻国的平原君,尊贤礼士,广收人才,也养了三千多号门客。
要说一下战国的“养士之风”了。
战国后期盛行的养士风气,源自于春秋时产生的士人。
“士”在上册说过一些。就是他们比较穷,又没什么门路,所以一般都爱投奔或寄居在王公贵族家里,成为门客。这样不仅出头机会更多,吃饭还不要钱。
门客,也叫食客、舍人等,是指那些寄食在有权有势人物家里的人。他们在王公权臣的门下,没事时就喝酒打屁,啥都不做,有事时则出谋划策,义不容辞,甚至充当起敢死队(孟尝君和信陵君都这么做过)。
这种吃人嘴软、拿人手短的生活,好吧,真不值得向往。当然,这和当时的社会环境也有关。
另外,门客是有等级的,分三种,上客(即上等食客)、中客和下客,待遇当然也不同。上客有鱼呀、肉呀等肉食吃,还有专车接送;中客只有肉食;而下客就只能吃菜了。
不过要注意的是,门客包含了士,但并不都是士。因为士一般都有一定能力的,而门客则是鸡鸣狗盗,滥竽充数,什么鸟都有。
在春秋时,由于世袭制度,士没什么出场机会。到了战国,他们才开始大展身手。而到了战国后期,因为秦国太过强大,为了对付秦国或增强个人实力,各国国君或高官权臣,开始四处收罗人才,招贤纳士,于是就形成了这种大规模的养士风气。
当时比较著名的,就是战国四公子,另外还有吕不韦、燕太子丹等。这种风气还延续到汉代,尤其西汉早期时的诸侯王,也都学他们竞相养士。
养士的好处多多,既可以扩大本国(或本人)势力,又能展示个人的能力财力,还能留下好名声。所以在那些养士的权贵之间,也常相互攀比较劲,这也是当时养士之风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平原君跑了一半的门客(还两次),心情会那么郁结。
当然,养士首先靠的是地位和财力,其次,养士者的品德修养也很关键。因为当时士人的流动性很大,来去自由,想到哪家就哪家。所以,品德好、修养高的权贵,才更能吸收士人。当然,这其中也不乏很多门客,是看谁家吃得好、给的钱多才去的。
同时,非国君人物养士,还有着巨大的风险呢。毕竟肥的是个人,一旦势力太强,就会让国君忌讳,搞不好连命都没了。这也是孟尝君和信陵君,被本国君主排挤厌恶的重要原因。
而信陵君招的人中,还有很多专门搞情报的。就像开篇所说的,在赵王等重要人物身边安插人手,这就更细思极恐了。虽然信陵君可能没对魏安釐王下手,但却是从那时起,魏安釐王对信陵君开始忌惮防范。
不过,信陵君对门客真的不错,真的是礼贤下士,比平原君要好太多了。
据说他为了结交一个叫侯嬴的看城门老头,不仅站着等了老半天,还给人家当车夫。后来他还亲自进赌场,到酒楼,去拜访求人,完全不觉得掉身份。所以他的名声会那么好,不输孟尝君。
此时魏国的形势,是怎一个惨字了得(不过隔壁韩国没有最惨,只有更惨)。因为白起已经从楚国那边回来,调转枪头对准魏、韩、赵。没办法,对手太强,信陵君也还太年轻,魏国不是被打得连连失地,就是主动割地求和。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当时魏国的相国魏齐,好死不死瞄上了范雎,把人家打去了秦国。等范雎当相后,就回头要报仇。魏安釐王哪里还经得起折腾,就要把魏齐送给秦国。
魏齐吓得丢了相印,跑到平原君那里,害得平原君也当了一回肉票。之后,他又跑回魏国,想请信陵君帮忙。
信陵君看着这个惹祸的亲戚(魏齐应该也是魏国王室成员,所以姓魏,并能当上相国),没啥好脸色。魏齐一急,就自杀了。后来赵国讨去了尸体,交给秦国,才换回平原君。
接下来,就是长平之战。然后,又到了邯郸被围,姐夫平原君让姐姐写信给弟弟信陵君,向他求救兵。
信陵君急呀,他也是个重亲情的人。于是他三番五次地请魏安釐王出兵。但魏安釐王怕呀,人家没打我们就烧高香了,你还主动去招惹!坚决不答应。
信陵君心一横,召集起自己的门客和下人,据说有七八千人,准备去和秦军拼命。但他也知道,自己这杂牌军跟秦国正规军相比,那是肉包子打狗,实在是没胜算。于是临行前,他去见一下侯嬴,看看老头有啥好主意。
谁知侯嬴说了句一路走好呀你呀,然后就挥手再见。信陵君走了一段后,越觉越不对劲。奶奶的,这老小子太不够意思了。平时我对他不薄,现在我都要去送死了,也不表示表示;哪怕多说几句、唱几首歌也好(比如:啊,朋友再见,啊,朋友再见,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
咽不下这口气,信陵君又回去找侯嬴。侯嬴当时就笑了,就知道你小子要回头的。
然后侯嬴告诉信陵君,让他通过最受魏安釐王宠爱的一个叫如姬的妃子,偷出了能调动兵马的虎符。之后他再派隐居在屠户中的武功高手朱亥,跟随信陵君到前线,杀掉不配合的魏国大将晋鄙,夺得兵权,最后窃符救赵,和楚国一起解了邯郸的围。
刚开始信陵君还很纠结。一是这事要瞒骗魏安釐王;二是责任很大,后果严重,同时还要绕进去很多人,为此遭殃。而且,这晋鄙是魏国久经沙场、很有战功的老将,真不忍心杀。
但是,一旦邯郸被破,那赵国就等于灭亡。没有个高的赵国顶着,魏国只会更危险,更快被灭。最后信陵君不得已,只好窃符杀将救赵了。
另外,说到朱亥再多说两句。古代有好多侠士武人,都爱当屠夫。除了朱亥,还有刺客中的要离、聂政,后来的樊哙、张飞等,都是(原因后面再说)。
还有一部搞笑电影《国产凌凌漆》,里面的高手主人公,也是杀猪的。他的形象也很特别:那忧郁的眼神,唏嘘的胡渣子,神乎其神的刀技,还有那杯马踢泥,就像黑夜中的萤火虫,深深地迷住了我。但是,行有行规——
好吧,跑题了!
邯郸解围之后,信陵君知道,魏安釐王很受伤。最宠的爱妃胳膊肘往外拐,自己被蒙在鼓里当摆设,手下大将还被人干掉,而且这些都是自家兄弟干的。很受伤,真的很受伤!
信陵君不傻,这个时候回去,肯定没好果子吃,不能往枪口上撞。于是,他让其他将领带魏军回魏国,自己就呆在了赵国,和平原君吹牛拉呱,顺便挖挖他的墙角。
刚到赵国没多久,信陵君就去拜访了一个赌徒和一个酒鬼。好吧,他们其实都是隐于市井的能人,一个叫毛公,一个叫薛公。
(说明一下,没本事的,不要装样子学人家。赌徒酒鬼,绝不是什么好货。)
www¤ тTk дn¤ ¢O
因为平原君眼光比较傲娇,识人能力比较差,所以为此还嘲笑信陵君。虽然后来他谢罪道歉了,但他的门客却因此跑了一大半去信陵君那儿。在当时,这不仅让人郁闷,还很丢脸的。而且,这哪是墙角呀,这是整面墙呀。
接下来几年,战事虽然没以前频繁,但秦国的攻击并没停。尤其是蒙骜,趁信陵君没在,更是往死里打魏国,在平原君去世两年后,竟把秦国的边界扩展到魏国的都城大梁边上。
这下魏安釐王真急了。什么伤呀恨呀,哪有命重要。于是他派人去赵国,请信陵君回国。
此时信陵君在赵国已经快十个年头了。但他仍然没理会;你命值钱,我命就半价了!鬼知道那受伤的心灵好了没!不回。
这时,当初的赌徒酒鬼毛公和薛公,就劝信陵君,魏国在,人家才认你为信陵君,要是魏国没了,祖宗牌位让秦国烧了,你还活个什么劲呀。
信陵君顿时满头汗,立马回魏国,去见魏安釐王。兄弟见兄弟,两眼泪汪汪,十年风雨夜,一泪泯恩仇。当然,真泯没泯,又是另外一回事。
回到魏国后,和孟尝君一样,信陵君卯足了劲,准备搞他丫的秦国(此时他当上了魏国上将军)。他的名声也确实好,其它几个国家听说了,纷纷派兵来。就这样,在信陵君的号召下,再次拉起了魏、赵、韩、楚、燕五国联军合纵攻秦的队伍。
蒙骜命不好,遇上憋了十年功力的信陵君,被一直打退到函谷关,这才停住。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的合纵攻秦胜利金戒指,有着落了(突然我就想起了公孙衍。公孙衍:。。。。。。)。而蒙骜的四大名将称号,也泡汤了。
然而,同样泡汤的,还有信陵君的上将军职务。此时秦始皇刚刚即位,吕不韦掌权。不知是谁出的馊主意,派人去魏国,假装祝贺信陵君登上王位。
信陵君一脸懵懂,这哪跟哪呀。另一边魏安釐王却一脸悲愤,你是当我死人吗?再加上秦国不断地离间,于是新仇旧伤口一起涌上来,魏安釐王解除了信陵君的职务,更加猜忌怀疑他。
信陵君心灰意冷,开始放纵自我,每日胡饮海喝,夜夜笙歌,终于因酒色过度,在合纵攻秦的四年后,于魏国去世。巧的是,这一年,魏安釐王也去世了。
不过,信陵君倒留有一部《魏公子兵法》,共21篇,现已失传。据说这部兵法是在合纵攻秦胜利后,各诸侯国的人向他进献兵法,他再编写而成的,后人称《魏公子兵法》。
信陵君是四公子中,最重情义、名声最好、最德高望重的。
他的道德品格没得说,谦逊温良,恭谨敦厚,而且是实实在在地待人诚恳,尊重门客,军政才能还不凡。所以他最得人心,也最受后人、包括司马迁的褒扬和认可。在四公子中,后世对他的评价是最高的。
所以后来他的号召力会那么大,也才能合纵攻秦成功。而且,在信陵君回到魏国后的几年里,即使没当上将军了,秦国也一直不敢对魏国大规模用兵。而信陵君一死,蒙骜立马带兵过来,一下就抢了二十几个魏城。十八年后,魏国就被灭了。
战国四公子,是战国后期叱咤风云、响当当的人物。他们权倾朝野,位高势大,各领风骚几十年,个个都是牛叉大佬,甚至到了“只闻其人、不知其君”的地步,名头比白起那些名将还要响。
而且他们魅力还非凡,钱多人善,喜好养士,引领了当时流行一时的养士之风。他们不仅对当时社会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后世也是影响深远。
当然,他们所引领的风,并不好玩的;那是养人的风,而且是大批量的。我养个小孩都汗流浃背的,更不用说几百上千号人了,所以这风不是一般人能跟得上的。
也所以后来只有吕不韦一人,能与他们相提并论(太子丹的门客规模略逊些)。而在战国之后,这风在西汉早期时,还曾刮起一下,但之后就像骨感美、朋克妆、喇叭裤、杀马特爆炸头一样,基本吹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