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长平
作者:楚秦一鹤 | 分类:历史 | 字数:102.2万
本书由华夏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88章 三国联军
见龙阳君拿出一副大道理来压自己,魏王也有些无奈,道:“姑俟数日,无变则散军。”
正在这时,魏王隐隐听到远处有人呼喊:“急报~!急报~!”魏王脸色一变:这是驿卒传驿的声音。凡如此呼叫者,路上行人皆应回避,不得阻挡其奔跑速度。
魏王看一龙阳君一眼,龙阳君要起身出去察看,魏王拦住他道:“君意何事?”
龙阳君想了想,道:“他处无事,但有事者,其河内乎?”
魏王点头称是。
呼叫声停下来,表示驿卒已经跑到城门口,在城内的传递交给了门卫。由门卫传递到大梁门,再由大梁门卫传入宫中,交给侍从,侍从一层层传递到正殿。
在魏齐担任魏相时,他在大梁门的塾房有一个房间,专门处理各地报送的公文。有紧急军情也是送到那里,魏齐会先采取一些紧急的应对措施,然后进宫向魏王报告。魏齐被免相后,魏相一职空缺下来,各地来的公文被直接送到正殿,交给魏王处理。只在有急事需要商议时,才召集信陵君、晋鄙等一干重臣在大梁门会商。而这时,魏王一般不会出席,最多也就派龙阳君到场做个记录。
魏王听到呼叫声停了,又看向龙阳君道:“君其访河内之讯!”
魏国的王商一直是须家承办,原来的须贾曾经做到中大夫的爵位。须贾退休后,王商的位置由其长子须伯岸继承。若要打探什么消息,一般都是去找须伯岸,因为商人是信息最为灵通的人群。要想打探消息,由商人向商人打听最有效。
龙阳君行了个礼,准备辞去。魏王一抬头,见侍从已经入殿,便道:“且观其文书,再探不迟。”
侍从将一封文书放在魏王面前。锦囊口由胶泥封印着,上面有“山阳”两个字。魏王摘下封泥,打开锦囊,取出一片简牍,上面写道:“山阳令×尉×丞×言:山阳为秦所破,城尽屠。臣等潜行得脱,待罪荥口。”
魏王看了,只随意将文牍放在案上,道:“山阳已失!卿其往探之。”
龙阳君走了。魏王让侍从将百官册搬来,亲自从中拣出河内的地方官员,一一验看,并陷入沉思中。片刻,魏王起身,对侍从道:“往见赵姬!”
侍从陪着魏王来到后宫,留在门外,门开后,几名女官出来,把魏王迎入,魏王再道:“往见赵姬!”几名女官带着魏王,穿过几道巷子,来到一座偏宫前。这之前,已有女官飞奔过来报信,赵姬迎出至宫门。
进了房间,两人坐下,闲叙片刻,魏王道:“愿姬报赵王,有秦人出河内奔赵,愿早备之!”
赵姬道:“王其自告之可也。”
魏王道:“若寡人告之,必也发使,礼仪往来,虚费时日。姬以私使告,但令赵王有备,勿生他念。”
赵姬也不知缘由,见魏王吩咐,只得应喏。让陪嫁的保姆去唤人往赵。魏王亲自指导赵姬写了文书,封了,交给保姆。保姆出去,找陪嫁来的赵人往赵国送信。
赵姬是赵国的王室女,很早就嫁到魏国,育有一女。现在已年过三旬,按例不再侍寝。但为了示好赵姬,魏王在赵姬这里盘桓良久,吃过晚饭才离开。
当魏王出宫后,在门外守侯的女官报道:“龙阳君求见!”魏王出了后宫,见龙阳君就在后宫外等候,就和龙阳君一起回到正殿。
龙阳君报告说,据须伯岸派人打听,河内目前已经十分紧张:秦军连续夺取了雍和山阳两座大城,又以这两座城为基地,四面攻伐周围的小城。开城还好说,只征集钱粮、人夫等项;如果敢闭城抵抗,一律屠城。好几座城池都被杀得血流成河!
魏王道:“奈何但有山阳报至,未见雍报?”
龙阳君道:“或未得脱,或未得济,是以未报也。”
魏王道:“雍城失陷,断无误耶?”
龙阳君道:“须大夫知事重大,再三查之,各方商旅皆同一辞,谅无误。”
魏王道:“彼伐雍与山阳,意欲何为?”
龙阳君道:“但广其南阳之地。”
魏王道:“若欲广其地,奈何屠城?彼屠城者,是不欲有其地,复有其民也!”
龙阳君道:“王明察!彼拔吾城而不据之,其将归乎?”
魏王道:“但日探其状,勿使一日缺也。”
随着时间一天天流逝,不好的消息接踵而至:茅、宁、凡、共等河内大邑先后失守,它们周围的小城几乎无例外地全部被占领,其中大部分是被攻克的,遭到秦军血腥的屠城;而且好像还听说,前来增援的赵军也被秦军击败,被杀得血流成河。不久,汲城也被攻取。
河内诸城按理都属于魏邑,魏国会派出官员进行治理,但实际权力控制在地方豪族的手中。这些城池在周边诸侯国之间摇摆,那是常态。诸侯国也知道,与其有名无实地占领城池,还不如踏踏实实地与当地土豪搞好关系,获取实际利益。所以,魏王对这些城邑也是爱恨交加。
秦国本来不与河内接境,但在占领了河内南阳原属魏、韩的诸城后,势力也伸到南阳。秦国的治理模式似乎与其他诸侯国没有什么不同,也只是派出官吏,实际治理仍然依靠当地的豪族。惟一不同的,是他们在境内推行秦律,弄得河内南阳的邑民们动辄得咎。自然,最严峻的刑罚总是会落在无权无势的小民身上,那些豪族子弟总能想到办法逃脱或减轻处罚。然而,秦律也对豪族有一定的约束,提醒他们不可做过头:也有好几家豪族子弟被判处了十分严厉的刑罚!
如果说秦国治理南阳还可以说波澜不惊,暗流潜动,河内的地方豪族和秦律还在暗中较劲,这一次秦国攻掠河内其余地方的行为就完全脱离了河内的常规政治。秦军以暴虐的姿态,血洗了一座又一座城池,消灭了其中的豪门大族势力,让整个地区的政治架构完全颠覆。河内成为一个真空地带!
魏王似乎觉得自己有机可乘,如果自己乘虚而入,是不是可以比较牢固地占领河内,而不必仰那些豪族的鼻息呢?
他命令新垣衍准备率领集结在荥口的魏军过河,收复失地。
就在这时,赵王的使臣到了大梁。
魏大夫接待了赵王使,赵王使报道:“敝邑得大国之警,知秦将犯。将起大军以迎秦军。敢请魏王发兵,与赵会于城下。”
魏王听了大夫的报告,感觉正中下怀。立即从荥口召回新垣衍,与赵使谈判。
从赵使那里得知,赵军从长平出孟门,与正在攻击茅城的秦军相遇。由于地形不利,道路泥泞,对峙数日后,赵军粮尽,退入孟门,返回长平。从赵使的言谈中,似乎这一仗赵军虽说吃了些小亏,但损失不大,说血流成河可能有些夸张了。
新垣衍以秦军将威胁邯郸为由,让赵军为魏军的出去提供钱粮,但赵使不同意,说秦军攻占的河内诸邑均是魏国乡邑,赵军协助魏国收复国土,应该由魏国出钱粮;还说赵王也邀请了韩国和楚国共同出兵。
于是谈判陷于僵局。魏王留赵王使在大梁暂住,好生招待,但就是不接见他。
河内的消息不断传来:秦军攻占汲城后,并没有占领汲城,也没焚毁城池,略作停留就直奔朝歌!只几天时间就拿下了朝歌,……似乎是朝歌主动开城!
所有这些消息都来自于大梁商贾的报告,魏国在各邑的官吏竟然除山阳外,再也没有一封文书传到大梁。
不久,又一名赵王使来到大梁,通报魏王道:“秦攻赵中牟,赵军将往救援,愿过魏地宁新中。”
这份通报刺激了魏王。他立即接见了两名使臣,对他们说,自己将派大军救援赵国,赵国自己不必出兵。拒绝了向赵军开放道路,但也不再提要赵国出钱粮的事。
但很快就节外生枝。韩王遣使通报,赵王愿与韩、魏共击秦军于城下,韩王已命公子咎为将,出兵二万,与魏联军,愿听魏王号令!不久,楚国也派来使臣,称赵王邀楚王会于城下,共击秦军,楚王令进驻洛阳的楚军万众听魏王号令,过河入河内作战。
魏王立即感到了巨大压力!韩、楚两国均愿奉魏为盟主,共同进兵河内,与秦军作战,按理说,魏王应该求之不得,但偏偏不是这样。不仅仅是韩、楚,连赵国也想趁机在河内分到一份利益,在奉魏为主的旗号下,行瓜分秦国的河内之实。这时,魏国已经不能退缩,否则,诸侯国联军进入河内,无论打不打得败秦军,秦军总归是要离开的;而秦军一旦离开,如果在河内没有魏国的军队,那河内的分配权就……。所以,魏国必须出兵,而且必须相对联军其他诸侯,拥有压倒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