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超品公爵
作者:林青云 | 分类:历史 | 字数:100.3万
本书由华夏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二百七十七章 行程《上》
乾隆五十八年 距离李尘奏上马嘎尔尼关于大议礼的的事件已经整整两天的时间,乾隆再次召见军机大臣,一同讨论关于觐见礼仪问题。
此时的军机大臣,和珅、王杰、董诰、福康安一同站在乾隆御下,李尘奏章的内容,这些个军机大臣全都一清二楚了,关键的便在于这样的礼仪乾隆皇帝是否能够接受,若是从乾隆的言语之中透露出来的能够接受,那么一切都好,若是乾隆难以接受这样的礼仪,那么这一切的问题都要另说了。
在乾隆手里除了李尘送来的奏章,还有一份乃是葡萄牙人彼得送来的奏章,在彼得奏章里边系统的阐释了,英国这个国家,已经英国近端时间在整个世界的所作所为,并首次猜想了此次马嘎尔尼到访大清的主要目的,其目的在彼得总结出来也就那么短短的几行字,而字里行间都透着四个字,‘殖民掠夺’。
乾隆拿着彼得的奏章沉默不言,前段时间刚讨论过关于广东十三行的问题,而如今彼得有上书这么一篇文章,这样的话,面见英国使者就不单单是礼仪接见问题了,似乎有关乎到整个的大清的存亡问题。
乾隆自己在思考,台下的人已经开始炸开了锅,正在发言的是王杰,面对英国使者提出的要让同等爵位的人参拜英国国王肖像的问题,董诰这个深受传统儒家思想教导的人表现的最为明显。
“皇上,英使提出的这个问题,微臣不能苟同,自古以来,我大清一直作为天朝国家,从古至今凡是伟大的郡王无一不是征服夷人,从来没有过夷人能过和我皇陛下齐坐的事情出现,所以在微臣看来,英使此法万万行不通。”
王杰也算是一个传统的士大夫,但是其思想比起董诰来站的更为高远,对于英国王杰的了解不起董诰来,算是高了一个层次,所以王杰对于英使提出的问题,王杰持肯定态度。
两位汉人在觐见礼节上展开了争议,可是乾隆皇帝心却不在这方面之上,乾隆皇帝见台下两人争吵,面露不快,低声道;“和珅?这件事情你怎么看?”乾隆问道。
“回皇上?奴才支持王杰的意见,以同等理解参见英国国王,我认为没有什么不妥,再者说了,我们都英国的了解比起额驸来相差甚远,既然额驸都赞成了,我看就依额驸的意思办吧?”
若是这话让别人说来,是对李尘最高的评价,可是和珅呢?却又另一番打算,这件事情若是李尘办的好的话,倒还罢了,可是若是李尘到后来最终引起皇上愤怒的只能是李尘而已,到时候乾隆怪罪下来,李尘肯定首当其冲的承担乾隆皇帝的怒火。
“哦...和爱卿所言甚是,李尘虽说年轻,然却老持成重,对于国家大事更是上心。相比不会出什么差错吧?福康安?你说说呢?”乾隆看了一眼站在一旁一眼不发的福康安,问道。
福康安那是不说话,而是不知道怎么说而已,前段时间府中有人把额驸打了一顿的家信早已经到了福康安案前,福康安哪里不知道李尘所传话的意思?在福康安看来这是李尘送来了橄榄枝,而且小晴不久之后也有书信过来,信中也详细的说明了李尘到达府中的始末,最为让福康安心动确实小晴,最后的一番话,信中写到;“妾身就在富府,得大人恩惠六年之久,然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大人待小晴恩同再造,如今见了公子之后,小晴才发现六年之后小晴心中只有大人一人而已,若大人不弃,小晴时刻陪着大人,白首不相离。”
福康安得了小晴的信,有见了李尘抛下的橄榄枝,福康安那份久久隐藏在心中的对李尘那份怨恨凭空消散,福康安现在时刻想得就是什么时候才可以回京,与小晴相会,至于李尘的奏章福康安现在根本没有放在心上。
“回皇上,福康安也认为英使的提议可以商榷,额驸的做法并无不妥。”福康安一席话下来,和珅到吃惊了起来,远在热河的和珅哪里知道京城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呢?
“福大人?你也赞成额驸的看法?”和珅疑惑道。
“和大人?福康安赞成额驸的看法有什么不妥吗?额驸近日来为国操持,忠心竭力,其本身更是才华横溢,博览群书,额驸此举并无不妥啊?”福康安答道。
乾隆看看福康安,又看看和珅道;“董诰?你还有什么话说吗?”
“皇上?既然三位大人都同意额驸的看法,那微臣也没有理由反对了,但是微臣保留自己的看法,对于英使觐见礼仪问题,微臣不再言语。”董诰回道。
“恩?既然如此,你看看这个吧?这是阿桂前段时间送来的奏章,是关于英使觐见礼节的问题,阿桂也同意李尘的看法,阿桂身在京城,近端时间和英使也颇有接触,想必你看了之后会有其他的看法也不一定呢?”乾隆说罢,便其中一份奏章递给宋世杰,让宋世杰把奏章拿给董诰,董诰叩首谢恩。
“那既然如此?大家对于选定人才以同等理解对待英国国王方面还有什么看法?尤其是人选的确定。和珅你先说说吧?”乾隆点将道。
“关于人选奴才推举额驸李尘,李尘贵为额驸,同时又身为伯爵,而英使大人不仅是英王的叔叔,按爵位来说正同我大清伯爵,所以奴才看来额驸李尘最为合适。”
“众位大人可有其他选?”乾隆问道。
见众人不说话,乾隆便道;“那就依和爱卿吧?”
“吾皇圣明。”
“启禀皇上,微臣又意见。”董诰道。
“哦?董爱卿有何意见?”
“皇上,微臣认为关于额驸拜见英王的时间最好改在英使觐见吾皇之后,英使离开我大清之前。”
“这是为何?”
“微臣以为此举有三;一是,英使县觐见我吾皇,说明了我大清在于英国的接见上处于大哥的位置,虽然地位平等却又大小之分。二是,若如英使觐见的过程之中发生什么特殊事由,这样我们便可以拒绝派遣人想英王肖像行礼。三是,在英使离开之前,我大清代表便可以以恭送英使为由向英王行礼,这样的话于情于理都和。而且若是这样的事情可以在京城报社上发表,对于宣扬我大清皇威也是颇有益处。”董诰思虑再三,回道。
“众位爱卿看呢?”乾隆不由的高看了一眼董诰,看来这个董诰也不想他们说的一无是处啊...
“董大人所言极是,吾皇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