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阴雄
作者:多极世界 | 分类:历史 | 字数:286.6万
本书由华夏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807章 鸡蛋不能都放一个篮子里
对于赵立军的描述,这些将领听的啧啧称奇,就算有些不愿意相信的,那一万多枚首级,还有奴酋杜度做不得假,不由得打心底佩服天策军的战力。
军队,一向是强者为尊,哪怕关宁军跟天策军不对付,而且双方之间打过大仗,但对天策军的实力,他们还是很钦佩的。
对于购买首级的提议,赵立军表示自己做不了主,自己只是交代自家大人吩咐的任务而已,其余一概不管。
不过,这些将领也只是随口一提,并不是非要做买卖,对于他们来说,后面要考虑的事情则重要的多。
接着酒席,半吹嘘,半真实的讲述了长岭山之战的经过,赵立军的目的达到了,也就懒得管祖大寿他们是怎么想的,吃饱喝足,又安排好将士们以及民夫的任务,值守,营地之后,便去睡大觉去了。
而祖大寿的官厅中,此时却聚集着祖系几乎全部的将领,都在厅内,气氛并非像在宴席上那般欢快。
赵立军说这么多,其目的他们当然明白,就是示威,警告他们不要轻举妄动,甚至,还有一丝拉拢他们的意思在里面。
但相比之下,皇太极却早早的联络了他们,说的非常直白,而且给出了明确的条件,相当的优厚。
皇太极表示,如果祖大寿愿意率军归顺大金国,则直接将汉军四旗扩建为八旗,而新四旗所有的位置,都是祖大寿一系将领的,保证了他们的权势。
若是这个条件不接受,还可以退而求其次,不要求祖大寿归顺,只需要协助大金军,从背后夹击天策军,到时候大金国阵亡将士的首级,都可以送给祖大寿,去向大明皇帝领赏赐。
这两个选择,无论哪一个,都是很有诱惑力的,之前就有不少将领隐晦的表示答应,但祖大寿一直没表态,因为天策军和皇太极的较量,还没有出结果,还需要继续观望。
但现在,天策军的实力展现出来了,虽然知道赵立军所说的真真假假,但首级不会作假,而且皇太极那边确实损失比较大,对于皇太极的招揽,就得更加慎重的考虑了。
一阵沉默后,祖泽源率先开口道“大伯,依侄儿看来,这孔有德招揽咱们是假,借机吞并我们的兵马才是真,绝不可上他的当!”
祖大寿的堂弟祖大春也附和道“是啊,大哥,这孔有德去年和咱们大战一场,现在二哥还有好几个侄儿都还在天策军手里呢!”
“我也反对投靠天策军,咱们能依靠的就是手里的兵马,有兵马在手,皇上都奈何不了我等,而天策军蛊惑人心的本事很强,要是投靠天策军,怕是兵马都会被打散了,到时候孔有德将咱们一脚踢开,咱们祖家也就完蛋了!”
参将邓长春也起身说道“大帅,那孔有德也是出身东江镇之人,但去年取得东江镇之后,依旧对东江镇大肆整编,成立了东江军团,对原先的将领杀的杀,贬的贬,调的调,把忠于他的将领安排高位,若是咱们投靠天策军,怕不是也要和东江镇一样,最后被卸磨杀驴!”
在场众人,纷纷表示反对投靠天策军,他们能有今日的权势,靠的就是麾下的兵马。
甚至连崇祯都奈何不了他们,大凌河之战后,崇祯数次宣祖大寿进京面圣,祖大寿都推脱不去,崇祯也拿祖大寿没办法,无非就是忌惮关宁军罢了。
而一旦加入天策军,势必同东江军一样,被打散整编,成为效忠于他孔有德个人的军队,而自己这些将领,好一点的能保持原职,差一点的估计就要被踢出去或者降官了。
所以,对于投靠天策军,他们都天然的反感。
毕竟,在辽西,他们就是土皇帝,而投靠天策军,可就成了孔有德的部将了,自古以来,军阀都是如此,关宁军也不例外。
当然,也有反对的。
“诸位,你们难道不觉得,天策军有取大明而代之的能力吗?”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循声望去,说话之人乃是祖大寿的妹夫,吴襄。
当初的昌乐之战,吴襄带着儿子吴三桂,以及一万五千大军作为前锋逼近昌乐,却在巨洋河被天策军引诱,打了个半渡而击,最后全军覆没,吴襄和吴三桂都被俘虏了。
不过后来天策军和朝廷谈判,释放了部分关宁军的将领,包括吴襄,祖宽,祖大乐等等,基本都是老将,而吴三桂等一批年轻将领则被留了下来,吴襄打听过,好像是和其他一些年轻将领一起,被编入了一个新的军团,担任中队长,也就是带两百兵,去了东番岛上。
吴襄虽然打仗本事不怎么样,但钻营的功夫极为不错,不然也不会屡屡大败仗,还是能官居总兵,而钻营的前提,便是能找准时机。
亲自与天策军交手过,又当了半年的俘虏,他的天策军的了解,比在场所有人都更为深刻。
虽然不清楚天策军的所有计划,但仅仅是了解到一些皮毛,比如对日本的进攻,派李泰绕道鞑子背后去收复海西各部这些,他就知道天策军绝不会安然做一个割据山东的军阀。
第807章 鸡蛋不能都放一个篮子里
而天策军现在的实力,可以说是无人能敌了,吴襄能感觉到,天策军的一切计划,都是为了争霸天下做的准备,甚至他还听说,天策军在河南安排了兵马,假扮流寇,扩大势力。
赞同吴襄观点的也有不少,尤其是一些跟天策军坐过战的将领,都觉得天策军有改朝换代的能力,若是投靠天策军,就算手下的兵马保不住了,将来也能混个从龙功臣不是。
当然,也有提出继续效忠朝廷,鞑子和天策军谁也不投靠的。
这也不奇怪,虽然关宁军带有浓厚的军阀性质,但此时还没有到崇祯末年,还未变成彻彻底底的军阀部队,在场的将领,或多或少都还有忠于大明的念头,只不过会慢慢变淡罢了。
而祖大寿一直不言语,望着下面的将领们展开争论,支持三派的都有,也都有各自的理由,但仍旧以投靠后金最多。
主要是祖泽润被封为汉蓝旗的固山额真,而大凌河之战投降的其余将领,比如张存人,李云,韩大勋,方一员,吴奉成等将领,也都身居要职,有实实在在例子摆在那。
“肃静!”终于,祖大寿开口了。
扫视了一遍众人,那些争论的停不下来的将领,也都纷纷安静下来。
祖大寿平静的说道“现在我关宁军确实处在风口浪尖,大明朝廷需要我们对付流寇,将来还要对付天策军,鞑子需要我们帮他们夹击天策军,甚至还想让我们帮他们打开山海关的打门,放他们入关。而天策军为了自己的后路安全,现在也拉拢我们,或者说为了争霸天下少一部分阻力,想让我们也加入其中!”
“你们说的都没错,无论是继续效忠朝廷,还是归顺天策军,亦或是投靠鞑子,都有说得过去的理由,而且我们关宁军经过与天策军一战,实力大损,已不具备与任何一方抗衡的实力。但你们想想,以现在看来,真能确定谁能笑道最后?”
“鞑子是大败两场,折损四个旗主,六七万大军,可现在他们面对天策军,依旧占据着绝对的兵力优势,这场大战结果如何,现在还远未可知。大明虽然羸弱,内外交困,但毕竟是二百多年近三百年的王朝,成化初年的局面比现在不会好,不也一样挺过来了?土木堡之后,大明有亡国之危,不也一样延续了两百年?”
“大哥,那你直说把,我们现在该怎么办?”祖大春也有不明白祖大寿的意思。
“维持现状!”
随后,祖大寿又语重心长的说道“汉末三国之时,诸葛一家,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分仕魏汉吴。而我祖家,我儿泽润,韩大勋,张存仁等在大凌河之战后侍奉后金,吴三桂,祖泽沛,祖安邦,祖克勇,韩名世等昌乐之战后为天策军效力,我等只需要继续维持现状,效忠朝廷即可,无论哪一方最终定鼎,我祖家也能留存一支血脉!况且,等到时局明朗,再决定效忠于谁也不迟!”
“大帅英明,是我等愚昧了!”众将纷纷赞道。
就此,祖系将领基本达成一致,维持现状,等到形势明了再做决定。
说起来,祖大寿的抉择,颇有些类似原本历史上的吴三桂,李自成兵临城下之时,吴三桂在李自成,崇祯,多尔衮之间来回摇摆,等到崇祯被干掉了,李自成的所做作为不能保证关宁军的利益,吴三桂便带着关宁军果断的投靠了多尔衮。
至于冲冠一怒为红颜,简直是扯淡,亲爹吴襄的死活都不管了,还去管一个女人。
而对于孔有德来说,压根也没指望他们纳头便拜,率军来投,他们只需要按兵不动,继续观望,便是对天策军最好的结果。
要是他们真的率军来投,孔有德还真不敢劫难,还会怀疑他们是不是想趁机搞事情。
次日,在关宁军诸将领的恭贺声中,赵立军继续带着首级和俘虏奔向京城。
三日后,大军抵达山海关,马世龙果断放行,甚至还派了一支五百人的骑兵,协助护送首级。
与此同时,天策军在长岭山取得大捷的消息,已经传到了崇祯皇帝耳中。
事实上,送捷报的人员早在大战结束的当晚就出发了,不过并没有用大明官方的驿站系统,只是一支五十人的骑兵小队,由孔有德的警卫营中队长周华负责带领。
进入山海关之后,周华逢城必进,而后大肆宣扬天策军在长岭山大捷,阵斩东虏万余,俘获两万余,一战消灭鞑虏四万人。
并且宣扬数日后,天策军将会把这些首级运抵京城,包括奴镶黄旗旗主杜度在内的四十余活着的奴酋,将被悉数押送进京,欢迎直隶百姓前来参观。
如此一来,消息很快扩散开来,周华他们刚到蓟州,消息却已传入京城。
对于这个消息,崇祯皇帝的内心很是纠结,
天策军在锦州一线与鞑子的大战,他时刻在关注,从孔有德率军登陆辽西开始,便每日都要过问锦州的战况。
对于这一场大战,他最希望的结果,当然是鞑子和天策军打的两败俱伤,毕竟对于大明朝廷来说,无论是天策军,还是鞑子,威胁都不小。
如果他们双方都损失惨重,最好是辽西的天策军全军覆没,孔有德身死,而鞑子也损失大半兵马,如此一来,等到朝廷平定中原流寇之后,便可趁机收编山东的天策军残部,而后大举出关,消灭苟延残喘的后金,中兴大明。
愿望是好的,但现实却截然不同。
天策军再度取得大胜,对于天策军宣扬的斩首万余,俘获两万余,歼敌近四万的战绩,崇祯皇帝并没有多少怀疑,觉得就算有夸大的成分,也不会太多。
毕竟有打渔港之战为前例,而且根据锦衣卫的密报,确实看到天策军押送着大量首级向西而来,侧面验证了这个消息。
他比较关心的是,天策军此战的伤亡情况,如果天策军此战伤亡不小,能有个两万人乃至三万人的伤亡,那就再好不过了,虽然相对于鞑子也是个大胜仗,但这场大战还没结束,打到开春,估计辽西的天策军就所剩无几,或者被全歼了。
但目前的情况来看,天策军伤亡还不清楚,连一个大概的范围都没有,即使是辽西的锦衣卫,都没能获知天策军具体的伤亡情况,天策军的清查工作做的太好了,非但没有让鞑子的细作潜伏进来,连锦衣卫也没法安插人手进去。
相比于崇祯皇帝的忧心忡忡,民间的反应可就正常多了,歼灭鞑虏近四万,这样的消息足以让百姓们为之沸腾,无不奔走相告,就像新年提前来临了一般。
哪怕在朝廷的宣传中,天策军就是乱臣贼子,祸乱大明,山东百姓更是被天策军祸祸的民不聊,但北直隶的百姓们都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