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之群英逐鹿
作者:铭启小郎 | 分类:历史 | 字数:124.7万
本书由华夏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六百三十章 虚则实之,实则虚之
雄阔海、曹旦率部伏击元军粮车队,杀敌两千余,斩幽州军叛将安禄山,俘虏三千余人,缴获粮草七万石,草料十万石。
入夜,渔阳郡下潞城县境内的一个废弃的城镇上,篝火熊熊,数千得胜归来的隋军士卒正杀羊宰牛烤肉聚餐庆祝胜利。算上今天这一次,他们已经截击了十支元军的运粮队,杀敌过万,焚毁粮草辎重不计其数,从最开始的小打小闹到如今全歼元军运粮卫队。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
“哈哈哈,什么元军铁骑,不堪一击!罗艺老儿真是没用,真不知道他当初是怎么当上这个幽州都督的。”
“就是,就是!若是有张大帅做这幽州都督,再有曹将军、雄将军、赵将军这样的将军在,突厥和女真蛮夷怎么可能进得了幽州!”
。。。。。。。。。。
镇东头是一个粮仓,不过里面的粮食早已被元军哄抢一空。这里便成为了隋军的临时指挥所。
一脸病色的军师宋正本疾步走进屋内,面带兴奋地对屋内的雄阔海、赵云、曹旦三人说道:“三位将军,好消息啊!我刚刚审问了方才被俘虏的一名元军偏将,据他所说,距离我们不到六十里的地方就有元军的一个大粮仓,之前有守军一万,不过由于铁木真和耶律阿保机交战不利,半个月前从幽州抽调了部分兵力,现如今那里的守军已经不到四千了!”
“先生此话当真?”
曹旦闻言顿时“腾”地站起身来:“若是真的如此,那可真是天赐良机啊!”
雄阔海也是咧着嘴笑道:“是啊,不到四千的守军,这就是送到咱们嘴里的肥肉啊!”
“既然如此,那我们还等什么呢?”曹旦面色兴奋地说道:“兵贵神速,老雄,军师,赵将军,立刻出兵吧!”
赵云眉头微微一皱,有些狐疑地说道:“粮草乃是三军之重,元军主帅拖雷也是个兵家里手,怎么会犯这么严重的错误呢?这其中会不会有诈?”
曹旦不在意地挥了挥手:“赵将军太高看拖雷了,一个突厥蛮夷能懂什么兵法?”
赵云摇了摇头,正色说道:“曹将军,轻敌乃是兵家大忌。自我等奉张帅之命入渔阳郡之后,和元军大小十几仗,那拖雷的能力大家是有目共睹的。”
“赵将军所言不错!”
宋正本闻言缓缓点了点头:“这拖雷并不是铁木真的长子,却能被铁木真委以重任,独当一方,必有过人之处。”
曹旦闻言顿时不悦,拉长了声音说道:“那照你们的意思,我们就按兵不动吗?”
曹旦如此急切并不单纯只是为了立功,而是另有所图。
曹旦是窦建德的妻弟,他的姐姐便是窦线娘的亲生母亲。
如今杨杲的后宫当中,薛、林二女在宫外有薛仁贵这么一个位高权重的靠山在;萧燕燕的兄长耶律阿保机乃是一方胡酋,没准就会像几十年前隋文帝扶植启民可汗那样一统整个草原。萧月华的父亲萧铣虽然也是戴罪之身,但她还有一个护着她的皇太后萧美娘在,唯独窦线娘和上官婉儿没有外戚势力,在宫内显然矮了众人一头。
曹旦急切地想要立功,就是为了给窦线娘造势,至少不能让她在宫里被人欺负。
“不然!”
宋正本摇了摇头说道:“如今铁木真也是四面开战,兵力捉襟见肘,不能排除铁木真拖雷父子一时忙中出错的可能。若是如此我们岂不是错失良机,传出去必然被人笑话!”
曹旦有些不耐烦地说道:“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军师,那你说到底该怎么办?”
宋正本沉声答道:“今日大捷庆功,众将士都吃得有些醉了,今天晚上就是想出兵也做不到。依我看,不如我们几个今晚先去那里观察情况,然后再决定是否出兵?我想就算再兵贵神速,应该也不差这一晚吧!”
曹旦、赵云、雄阔海几人互相对视了一眼,一齐互相点了点头。
当下几人便离了仓房,领着几十名亲兵离开小镇,直奔元军俘虏所提供的粮仓所在地而去。
因为战乱,整个幽州基本上已经是十室九空,渔阳郡是第一个被突厥占领的郡县,治下早已经变成一片荒凉。
雄阔海、赵云一行人一路上没遇到任何麻烦,马不停蹄,约摸一个时辰之后便赶到了目的地。
几人翻身下马,留下几个亲兵看守马匹,步行走上一处高坡,眺望远处的元军粮营。
目光所及,只见粮营外戒备森严,辕门两边各自安置了十几座哨塔,每座哨塔上至少有三名士兵负责警惕。粮营前寨和后寨都有三支巡逻队寻哨。
雄阔海见状不由得大怒:“该死,险些被那奸贼骗了。待我回去之后定要碎剐了那厮!”
“不!”
宋正本微笑着摇头说:“之前我还怀疑那个元军偏将,可现在看了这个粮营的外围警戒之后,我已经确信,那个偏将并没有骗我!”
察觉到雄阔海不解的眼神,宋正本笑着解释道:“兵法有云,虚则实之,实则需之。雄将军,如果那个元军偏将是在骗我们,这一切都是一个陷阱,这个粮营是诱惑我们进攻的诱饵,那拖雷应该把这个粮营做出一副空虚松懈的样子才对呀!
正是因为元军的戒备森严,反而说明了他们内部空虚。不然,他们为何如此警惕?”
“有道理啊!”
雄阔海摸了摸自己的后脑,嘿嘿笑道:“军师到底是军师。要不是有你,只怕俺老雄就放过这样一个好地方了!”
“既然如此,那我等这就回去调拨兵马,明日清早便出兵吧!”
见宋正本也赞同出兵,曹旦当即开口说道。边说边还瞥了一眼最开始便反对出兵的赵云。
赵云虽然心里仍有些不安,但听宋正本说得头头是道,又见曹旦目光不善,暗想自己若是毫无根据的反对必然招致众人不快,当下便也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