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牟明

作者:自身小卒 | 分类:历史 | 字数:39.3万

第240章 前程

书名:牟明 作者:自身小卒 字数:2070 更新时间:2024-10-11 11:37:30

南来路上的借刀之计,秦琪更多为的是剔除刺头,而周秦川在意的,则是那些狂热的白莲信徒。

如今那些疯狂的白莲拥趸已然不剩,不过仍有至少三成的普通信众,总不可能把他们全部杀光罢。

还有白莲圣女唐丹,承唐长老的情,更不能一杀了之,再说有这么多教众,白莲圣女若出了事,恐怕才更麻烦。

只能暗中警告追随他们之人,不得提及白莲二字,乖乖噤口。

见周秦川首次露出笑容,众人都松了口气,尤其是门达,“周兄弟,你当真不怪我?”

刚才周秦川皱眉的样子,让他感受到了不小的压力。

“有甚好怪的。”心事既去,周秦川顿感轻松。

门达见周秦川轻轻揭过,自也放下心事,长舒口气,看来刚才的确是因为白莲教的缘故,这才有些凝重,言辞间仍不免有些落寞:

“周兄弟不怪罪于我就好,只是……只是今后又得披上这层皮,逍遥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难不成门兄不想做这锦衣卫?”

刚才一直紧张于与白莲教相关事宜会否外泄,没听出门达话里的意思,直到此刻,周秦川方才后知后觉地察觉出门达的不情愿。

“别提了,这些年在外野惯了,那种地方我实在不习惯。”门达抱怨道,“只是如今身份既露,却是不想做也得接着做下去了。”

他如今身份既露,又与秦博南投大明一事密切相干,锦衣卫势必要派人前来勘验其身份,揽其功劳,而门达本人,势必要去朝廷和今上面前露露脸。

“只怕不止于此罢。”秦琪笑道,“此番我等南下投明,全亏得你极力劝谏,功劳集于你一身,不知朝廷会封你一个多大的官儿呢?”

周秦川一拍大腿,秦琪此计甚妙,门达算得上是自己人,夸大他的作用,将其全力推上高位,对自己等人大大有利。

既然他们在朝中没有根基,那就培养一个自己人出来。

其余人等也纷纷反应过来,有那脑子慢的,如王善武,在听了梁五解释之后,也明白了,自然赞同秦琪的想法。

只有门达大摇其头,他明白周秦川的好意,不过这等功劳全数加诸己身,实在不是好事。

一个失踪数年,且毫无根底的百户小官,突然就携大功而回,不招人忌才怪。

即便万众瞩目,无人敢下黑手,但因功升迁之后,铁定是个闲职,在京中甚至不如一个手握实权的锦衣卫百户。

况且门达虽为百户,归根结底却只是个细作,数年来又散漫惯了,官场之事,实在不擅长,他也无心向上攀爬。

见门达不情不愿的,周秦川有些失笑,居然还有人不愿意升官发财的,不过门达所言,也不是全无道理,那个唐长老不就是身居高位,却无实权的傀儡么。

只是若将门达说成是适逢其会,岂不白白浪费了这天大功劳。

不管门达如何不情愿,反正他这锦衣卫的身份是甩不脱了,既然他不愿骤得高位,那不如把这功劳分润出去,与人结成同盟,为自己等人说话的同时,也替门达在朝中找个靠山?

周秦川细细琢磨片刻,觉得应该可行,那么剩下的,就是如何找这个同盟了。

当下也不管仍在纠结的门达,反问道:

“门大哥,且说说看,你这三日来,都打听了些什么回来,既是锦衣卫,想必手段不凡。”

眼下能结盟的大明官吏,也就是他们认识的大同这几人。

他虽然也曾扮作侍卫,跟着秦博出得山谷,不过也就同谷口的明军打过交道。

阳和堡虽然不禁秦博出入,但因路途不短,数日来又要忙着整顿人马,实在没有工夫跑上一趟。

门达不知周秦川心中盘算,再度启动故事模式,将他打探的消息一一道来。

当先介绍的,自然是去到阳和堡的大同五大巨头,最先提及的,是巡抚年富和总兵石彪两大实权人物。

门达不愧出身锦衣卫,短短数日,不但知晓了这二人那些不算秘密的消息,还打听出了巡抚年富同总兵石彪之间的过节。

武清侯石亨乃石彪族叔,曾伙同武安侯郑宏、武进伯朱瑛,先侵吞官库银帛,再买粮倒卖到边境,空手套白狼,大发横财。

年富到任大同巡抚后,上的第一个折子,就是弹劾这三人,但景泰帝只是治了三人家仆之罪。

石彪带兵越界他镇,又遭年富弹劾。

石亨联合京中权贵,罗织年富罪名,奈何年富深得景泰帝和主持朝政的兵部尚书于谦信任,未能成功。

不过自此,石彪和年富两人算是结下了梁子。

“哦,那这二人对如何处置我等,有何看法?”周秦川问道。

Wωω.ttκǎ n.℃o

他最担心的,是两人相互敌对,那么难免会为了反对而反对,凡是对头的提议,不论对错,一律阻挠。

在处置他们一事上,若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实在不是什么好事。

两人都是地方大员,各有背景后台,朝廷会用谁的建议,还真不好说。

尤其是石彪,周秦川深怀戒心,这石氏叔侄他可是知道的,夺门之变中助英宗复辟的大功臣。

两人一身富贵本来自于谦举荐,和景帝的重用,谁知道一个转身,就背叛恩主,转投敌营,这等人品,实在不能让人放心。

门达微微苦笑,“这二人久历官场,如何会暴露自己意图。”

“琪妹,你有何看法?”周秦川想想也是,最终把问题抛给了秦琪。

关于前景,他们也曾聚在一起商讨过。

秦博身为也先长子,又携前元印玺相投,定然是能封王的。

至于其后怎么安置,就难以预料了,毕竟之前大明没有先例。

对他们最为有利的方案,自然是如同朵颜三卫一般,在远离阿剌的势力范围,靠近长城一线,划一块地给他们驻牧。

理想之地,莫过于辽东,不过那里实在太过遥远,从关外走的话,凭他们的实力难以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