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凤舞隋末

作者:隔壁老黄哥 | 分类:历史 | 字数:170.2万

第六百零九章 粮信本位

书名:凤舞隋末 作者:隔壁老黄哥 字数:2324 更新时间:2024-10-11 11:38:40

隋初时币值混乱,北有北齐的常平五铢,北周有五行大布、永通万国,南有陈五铢、太货五铢,民间还有流通的刘宋鹅眼钱、萧梁的剪边钱,河西诸郡甚至还有使用西域金银币的。

到了隋文帝时,开皇五铢虽然完成了货币统一,但这个时代的人根本就不懂什么叫货币体系,以及贸易与货币的关系,只是单纯的认为币值混乱的解决办法,就是把天下所有的钱币收缴之后一炉熔了,再只铸成一种便好用了。

至于说什么金银本位、什么布雷顿森林体系、外汇自由化、资本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等等这些就不用去讲了,这种超前的金融知识在眼下这个时代也就只有黄小刚舅侄俩算懂,所以直接来个顶层设计也就是了。

因此舅侄俩的顶层设计,一早也就在幽幽谷中定了型,设计了一套既符合隋末贸易习惯,又能在未来五百甚至一千年间不至于淘汰的贸易体系,那就是:“粮信本位”!

所谓的“粮信本位”,即是以主粮(锚定物)和国家信用来作为货币的兑换等价物,相比起铜铁、金银这些自然界的矿产而言,粮食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它必须经由可靠的有序生产才能获得。

那么,为什么非得要用“粮信本位”,而不用“金银本位”呢?

这里就两个典型的例子可以讲上一讲:一个是东面的日本,在16世纪的初叶,日本的石见国发现了石见银矿,于是在整整四百多年的时间里,日本以平均每年超过百万两以上的体量向中原输入巨量的白银,结果也就是让中原从宋末时代的铜贱银贵开始不断的下跌,到了清末直接弄成了铜贵银贱。

而在这期间,等同是日本人用从土地里挖出的银矿石,疯狂的薅中原王朝的羊毛,用价值等同于石头的银矿换取了海量的丝绸、瓷器、茶叶和工商业品,最终日本人民的生活质量未必得到了显著的改善(都被什么国主、大名、僧侣吃用掉了),而中原人民却是的确得到了大量只能埋藏在地窖里既不能吃也不能喝,还得担心氧化起霜后分量会严重折损的“贵重金属”。

而另外一个例子,也就是著名的海上马车夫荷兰人,在大航海时代开启之后,荷兰人的一个典型的经济策略,就是从全世界的殖民地一船船的大量往欧洲运回金银,然后用金银在欧洲大势购买物资和优质资产,最终得到的结果就是欧洲的大面积金融崩溃,货币也疯狂贬值。

所以对于这种坑爹的金银本位制度,自然是越早摒弃越好啦!

那么,施行“粮信本位”制度,又该怎么操作呢?

很简单,一个就是把粮食与本币的币值直接挂钩,也就是以官方的信用来为粮价兜底,采取国储粮库定价收购和出售粮食的办法,使粮价恒定不产生波动。再一个就是不发型官方金银币,并且把金银的货币属性取消,将之定为“有价金属”,设立专门的机构将之商品化,如制成金银饰品、金器、金箔、银器,这个样子或许在短时间会对金银的贸易价值有一定的提升,但时间长了之后所有人都会接受金银本身价值不大,需要进行贸易加工后才会形成价值的思维惯性。

反正像黄金这样的金属,其最好的结果就是要像是后世印度的三哥三婶那样每天戴在身上作为载歌载舞的配饰点缀,而不是将之铸造成一块块的方锭子,藏在暗无天日的保险库里摆着发霉。

那么话说回头,在黄小刚制定的新朝金融体系里面,除了作为基础的铜币之外,更上一级的大额货币也就不再设计金银货币,而是直接进入纸币时代,也即是分别设计了价值一百文、五百文和一千文的新版纸币。

在图案设计方面,三种纸币背面都是五牙商船的图案,而正面图案一百文的是即将竣工的东华世纪坛;五百文的是三牛拖拽的五联装耕耙联合犁;一千文的是神机箭发射箱。

因为根据预测,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百文的纸币将会是流通的主力,所以选择东华世纪坛图案,自然是暗示了天凤新朝是受命于天。

而采用联合犁以及神机箭的图案来作为大额货币的主图案,则自然预示新朝是一个以农业为本,以火器立国的强大国家。

当然了,这还是的第一版的纸币图案设计,等未来以后的版本更新时,图案也是会进行更新,会根据当时国家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反正在这个时代如此的设计和想法都是超越性和颠覆性,根本不怕别人模仿和学习,更不怕别人抄袭。

不过,唯一的一点尴尬就是,目前就黄小刚来看,发行纸币所需的技术还是稍微有些欠缺,虽然三色套印和可以用以制钞的纸张都已经让他叫人搞出来了,但印刷效果还是有所欠缺,甚至还达不到后世那种过节捎给祖宗的冥币水准,所以在前期的话还是全力发行金属货币好了,等到天下完全统一以后再另作安排也就是了。

话说回来,不管是公田法也好、新商法也罢,还有货币方面的安排,按照黄小刚原先的安排,本是要等天凤军大军东归、胶州工业园和平度新城的基础建设告一段落、胶济日新航线比较稳定、乃至于建国之后再来逐步实施的计划,可是没想到被杨禄这么一搞便打乱了秩序。

不过这样也好,反正计划不如变化,变则通嘛!

然后,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有关于驰援李唐的援军消息,也在七月初八这日,最先经苇泽关、聊城、历城这条线传到了高密:六月二十五,分走南北的两路援军终于同时抵达雁门关下。三日后的七月初一,秦琼领兵参与李世民组织的收复雁门关之战。

据战报介绍,当日辰初全军列阵出战,至未时二刻由李唐军派出三部轻步兵计一万五千人率先发起佯攻,仅用半个时辰便试探出关城上的防御分布,随后秦琼下令神机炮队发动了三轮远程打击,便将刘武周安排的守军全面击溃。

不得已,刘武周便下令打开关城亲率总数超过三万骑出战,但与李唐骑兵交战仅一个时辰便宣告溃败,刘武周麾下三员大将先后被斩杀当场不说,始毕可汗派来支援的突厥将领胡达汗、塔特拉汗也双双被擒,当即刘武周破关而走,李世民携李元吉出关追击,命秦琼驻守关城。

然而,这好消息来了才不过两日,又在七月初十这天,传来了初三晚间李世民部追击刘武周中伏的消息,如今李世民部约有五千余人,被突厥骑兵困在了距离雁门关八十里外,一个名叫打箭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