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官赵南星传奇
作者:雪中飞鸿 | 分类:历史 | 字数:39.3万
本书由华夏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65章 暗流涌动
吴中行的疏文被批到三科六部传阅之后,像巨石击水,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那些本来就对“夺情”持异议的人受到鼓舞,都接二连三,连珠炮似的写了奏疏:第二天,翰林院检讨赵用贤上疏。紧接着,刑部员外郎艾穆、沈思孝联名上疏。这些文官们,用他们手中的笔,在朝廷中掀起了一场波澜。
面对措词一道比一道激烈的奏疏,万历皇帝有点惊惶失措。平时有师保张居正在跟前,他觉得凡事都有主心骨,现在张居正不在御前侍奉,他只有让冯保形影相伴,权作依靠。
此刻,传达皇上谕旨的冯保正在张居正家中。几日不见,张居正精神疲惫,神色萎靡,形容枯槁。
冯保看了大吃—惊。暗想,在家几日他就老成了这样,如果守制3年之后,他岂不成了一个废人?冯保动了恻隐之心。他要快刀斩乱麻,尽快帮张居正摆脱这恼人的困境!他想,象征性地同首辅商议一下,他要迅速扭转被动局面,放手大干了!
“首辅大人身体不舒服吗?”冯保轻轻地问。
张居正点点头。
冯保用几分严峻的口气说:“传达完谕旨,还有要事同首辅大人相商。”说罢,冯保展开圣旨:
“谕元辅:朕以幼冲,赖先生为师,朝夕聆听教诲,以匡不逮。再三陈乞守制,虽与礼全,于先皇之托岂不悖哉?况朕学尚未成,志尚未定,理尚未谙。先生一旦远去,数年启迪之功,尽弃之矣,先生何忍?万望先生仰体圣母及及拳拳恳留之意,勉遵朕旨,入阁办事,毋劳又有所陈。”
张居正接过圣旨又看了一遍,情真意切,饱含深情,远远超出了一般的君臣关系,倒像有几分父子之情。他心中一阵酸涩。多少熬煎,多少委屈,多少忧愤,多少愁闷,一齐涌上心头,恨不得大哭一场,一泻胸中闷气。皇恩深重,句句话语感人肺腑,自己虽恐遭人议论,但怎么忍心再推辞下去呢?唉,难死人了!
张居正手捧圣旨,神情呆滞地愣在那里,像一具木雕。
冯保见张居正接了圣旨,仍然毫无反应,不禁几步走上去,将他扶起来,送进书房。
冯保急急地说:“首辅大人,此事该决断了。当断不断,必受其乱。再迟疑不决,将酿成大祸!到那时,就不好收拾了。这几天的情况我本不想告诉你,怕你生烦恼、伤身体。现在也顾不了许多了!”
“哦,有什么意外之事吗?”张居正顿时警觉起来。“何事生变,公公赶紧说给我听。”
“9月3 0日,吏部尚书张瀚率众文官到文渊阁向吕阁老贺喜,欲推其坐上正位。虽然吕阁老反复谦让,未移座次,但却接受了祝贺。这帮人当场还为首辅夺情之事起了争执。张瀚身为高官,却带头说三道四,大放厥词,竟对首辅极尽诬蔑诽谤之能事……”
“啊!”张居正心中大惊。没想到他张瀚不遵圣旨,不写慰留公文倒也罢了。却反戈一击,率先对自己兴师问罪。
“1 0月1日,首辅的门生,翰林院编修吴中行第一个上疏,摇唇鼓舌,煽动闹事,攻击先生夺情留任,不忠不孝,有悖于人子天性。”
想起吴中行那天来府上的狂妄劲儿,张居正的怒火直蹿头顶。
“1 0月2 日,还是首辅的门生、翰林院检讨赵用贤跟着上疏,诬蔑首辅不回乡奔丧是不遵法纪,背徇礼法……”
“1 0月3日,刑部员外郎艾穆、主事沈思孝又联名上疏,指责首辅身居高位,却不修匹夫常节,不作纲常表率,没有资格当首辅大任……还有……”
“够了!”张居正像一只暴怒的狮子,在书房里急急地踱了几圈,颓然坐在太师椅上。直气得两眼充血,浑身发抖。
天哪,这是怎么啦?这些人难道都疯了,竟敢如此放肆!两年前刘台向他发难的情景记忆犹新,今天又有人打上门来,倒像他捅了谁的肺管子、掘了谁家祖坟似的。
这次回乡守制,北京的御史、给事中请他留下,南京的御史、给事中也屡次上疏留他,偏偏自己的门生(吴中行),外加一个老乡(艾穆)却要合起伙来赶自己走,这到底是为什么?自己并没有薄待他们呀。想当年大奸相严嵩朝野怨恨,人人唾骂,但却没有一个门生或同乡攻击他。如今,却后院起火,难道连严嵩都不如,到了被众人不齿的境地吗?
见煽起了张居正心中的怒火,冯保心中却高兴起来。他怕的就是张居正不动火。“首辅也不必过于生气。皇爷已降下旨意,着东厂将吴中行等4名歹徒抓进诏狱,当堂廷杖,煞煞他们的嚣张气焰!你看这样做不是为你出了气吗?”
“对这些狂妄之徒,就是应该揍他们一顿,方解心头之恨!”张居正“咚”地捶了一下书案,长长地出了一口浊气。
他铺开梅花素笺,挥动狼毫笔,刷刷地写起来。妈的,什么圣贤之训,什么人伦道德,什么封建礼教,什么祖宗成规,统统见鬼去吧,我不能再忍受煎熬了!我张居正为了江山社稷,为了黎民百姓,公正无私,胸怀坦荡,我图那些虚名干什么?从今后,我不再理会对那些讥讽和议论!一帮人吃了饭没事干,要说,让他们去嚼舌头吧。
张居正挥动狼毫笔,刷刷刷——不一刻便写好了回复。他递给冯保:“我意已决,同意夺情留任。即烦公公将此信呈送皇上。”
冯保喜滋滋地接过奏疏看起来。只见其中写道:
“殊恩不可横干,君命不可屡抗。既以身任国家之重,不宜复顾其私。臣连日自思,且感且惧,欲再行陈乞,恐皇上深咎。遂不敢再行乞请,谨当恪遵前旨。候七七日满,不随朝,赴阁办事,随讲侍读。”